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他,57岁当选中国院士,屡获国家大奖,攻破世界难题,却只有本科学历……

光明网

|

2019-12-08 11:36:18

  今年10月23日,

  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这项大国重器的背后,

  除了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

  还有很多高精尖科技的强硬支撑。

  其中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

  就被称为港珠澳海底隧道

  火灾管理的“视神经”,

  确保大桥的安全。

  光纤传感新技术如今普遍应用于我国

  大型桥梁、油库、大坝、隧道、电力等

  众多大型工程及重大装备,

  为我们的生活,

  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让这项技术在中国实现从无到有,

  从落后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他,功不可没。

  他就是与共和国同龄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德生!

  姜德生一生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2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省部级科技奖 6项;

  发表论文70余篇,

  发明专利10余项,

  他率先在全国实现技术突破,

  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封锁,

  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

  而姜德生的学历只是本科……

  1

  兴趣

  1949年,

  姜德生出生于湖北武汉。

  刚刚出生不久,

  他就被父母送走。

  他的养父母虽然条件贫困,

  却依然坚持让他上学。

  姜德生说,

  这是他一生中最早的感动。

  上初中时,

  他就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在数学、物理等科目的竞赛中多次获奖。

  在那个年代,

  上千元一台的电视机,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当时谁家有电视机,

  邻居、村民都要抢着排队去看。

  动手能力极强的姜德生,

  就从物理书上琢磨电视机的原理,

  到电视机厂收购旧显示屏、显像管。

  仅用一年时间,

  他就组装出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那一年,他25岁。

  是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

  的一名大学生。

  本科毕业后的他因为表现优秀得以留校。

  姜德生就把一间石棉瓦盖的库房,

  当成自己的实验室,

  潜心钻研技术。

  1970年,

  美国第一次研制出

  可实用的石英光纤,

  而那时国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光纤可以用来干什么。

  直到1978年,

  一场12级的台风进入广州,

  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当时很多电器设备,

  都因台风受到了电磁干扰,

  不能正常工作,

  市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姜德生得知后敏锐地觉察到,

  利用光纤抗电磁干扰的优势,

  不仅能预测台风的来临,

  还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

  于是他就在那间石棉瓦房里,

  开始研制高层建筑在台风下的数据收集器。

  1976年建成的“全国第一高楼”——白云宾馆

  1981年,

  他研制的光纤风压传感器,

  在广州白云宾馆测试成功,

  成为全国首个光纤风压传感技术的成功案例。

  这个光纤风压计,

  在台风的强电磁干扰中仍能正常工作,

  还获取了宝贵的测试数据,

  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为台风灾区的居民带来了福音。

  2

  赢得尊重

  想要让更多的人,

  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

  必须要扩大生产。

  而彼时的中国,

  对光纤传感技术的

  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核心器件被美国垄断,

  美方竟开出2万美金的单价,

  一个小指头大小的东西,

  比黄金还贵!

  (图来自网络)

  当我方提出以较低的价格,

  批量买他们的产品时,

  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美国甚至对我国实行了

  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姜德生谈及上世纪90年代与美国航空公司主管的对话

  姜德生忍受不了这样

  被别人“卡脖子”的感受。

  于是他下定决心,

  自己带队研发。

  2002年,他带队研制的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

  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应用”,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他创新研发的

  “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与装置”

  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有了自己的专利,

  我们不再畏惧外国的封锁和要挟,

  开始大批量使用自己生产的核心器件。

  美国相关部门的主管,

  曾三次亲自到中国来,

  提出按照原价格的1/3卖给我们,

  妄图在中国占领更多的市场,

  姜德生当时就婉拒了。

  因为就算便宜这么多,

  这个价格还是

  比我们自己制作的产品成本价

  还要高10倍,

  产品性能还没我们自己制造的好!

  “你要让西方的人尊重你、看得起你,

  不是靠态度,

  如果你工作做得比他好,

  他自然会尊重你。”

  姜德生不禁感慨道。

  3

  祖国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2006年,渤海湾某油库遭雷击起火,

  不少消防官兵因救火而牺牲,

  国家财产也造成了重大损失。

  姜德生得知后,

  怎样才能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

  一直成为他的一个心病。

  他下决心再次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

  开发一个通过收集、分析各种安全监控参数,

  及时发现事故苗头,

  并通知消防人员进行安全控制的装置和系统。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攻关,

  他带领团队终于在全国率先研制出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

  并成功投入国家油库工程的使用。

  当年夏季,

  国家某大型油库里的

  10万立方米油罐,

  三次因雷击起火。

  一个油库的直径达100多米,

  比一个足球场还大,

  里面装的油,

  价值5个多亿,

  10几个这样的油库连在一起,

  若发生爆炸,

  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

  油库安装的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

  及时报警,

  相关部门采取了应急措施,

  才避免了这场灾难。

  截至目前,

  我国90%的油库火灾安全监测,

  都采用了光纤光栅火灾报警技术,

  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生活提供保障。

  姜德生团队还凭借这项技术,

  参与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的

  火灾报警工程国际招标。

  国外一家大公司参与竞争时提供的方案,

  不仅需要大量的后期维护,

  报警时间也需要好几分钟。

  而姜德生团队的火灾报警装置,

  解决了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的世界难题,

  不仅节省了维护成本,

  报警反应时间只需不到20秒。

  最后,姜德生团队以技术第一中标。

  目前该技术已在50多条总长度近200公里的

  隧道火灾报警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

  也获得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也正是这年,

  姜德生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来源:人民网)

  他为了专心搞科研,

  放弃了很多攻读硕博的机会

  如今他的学历也只是本科。

  虽然如此,

  他却培养了很多硕士博士。

  为了能让团队成员能安心搞科研,

  他一次次向学校据理力争。

  凭借那股热情和信念,

  他在那个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

  把一个成立时只有3人的研究小组,

  扩建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

  集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

  国家级光纤传感技术工业性试验基地、

  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

  他原来所在的石棉瓦房,

  如今也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的

  光纤传感技术工程实验室,

  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

  今年70岁的姜德生,

  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做全时全域的结构安全监测。

  问他这么做的原因,

  他说:“只有国家发达了,

  我们的家和个人才能发达。”

  他希望能在活着的每一天,

  只要还可以动手动脑,

  都尽力去实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光明网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作者:乐通、靳铃涵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