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耦合路径研究

高邑融媒

|

2024-06-29 13:42:5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耦合路径研究

刘传金

成都文理学院

摘要:青少年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提供更加精心的引导与栽培,而思政课程则是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思政课程,将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耦合起来,不止能够培育出大量社会主义接班人,降低国家培养人才过程中因各种内外在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夭折率,提升人才为国贡献率,还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新的力量支撑点,确实应该加强学生这两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进一步成长。

关键词:身心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耦合路径

思政课是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决定着各校办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事关诸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些年以来,各地开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程和身心健康教育的创新,不止带动着思政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质量有着显著提升,还体现出了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确实让中小学本身的育人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但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和学习却仍旧有着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没有很好的融合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等,这都是当前各校应该重点分析和思考的难题。所以,为了践行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相关目标,就应该做好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之间的深度融合。

一、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耦合的作用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将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行为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具备应对挑战和积极应变的能力。而课程思政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思想,填补教育行业在该方面的空白,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其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基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素质,还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情况,所以若想让学生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而通过课程思政的耦合就可以降低国家培养人才过程中因各种内外在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夭折率,提升人才为国贡献率和学校人才吸收率,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做好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确保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和质量。最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基础,更是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提,所以只有将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合起来,降低学生的夭折几率,保障学生在健康身心和思想素质提供的支持下努力学习,才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新的力量支撑点。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秉持的工作原则

(一)突出关键地位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将思政课程建设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做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与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内容,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就能够发挥思政课程和身心健康教育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而且,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能够凸显出教育工作的关键地位,这也正是学校开展学生培养时应秉持的相关原则,只有了解到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政课程建设的真正价值,才能够从源头上入手,缓解学生承担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将来美好生活提供支持,降低原本的人才夭折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二)强化统筹实施

注重各个学段之间的完美衔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双方之间的有效配合,发挥出思政课程和身心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通过内外协调的方式推进各校开展的“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与网络“云课堂”的教育工作。再构建一套动态调整、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确保各学段教育目标有序实现,对于课程内容设计也应该注重层层递进和由浅入深的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而有序的知识体系。那么该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不止能够加快跨学科理念的引入,促进学科间的知识获得深度融合,还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坚持问题导向

落实思政教育管理和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增强相关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思政课程建设和身心健康教育都能够发挥自身功能,赋予思政课程和身心健康教育更多魅力、感染力,更好地为学生权益提供保护,缓解他们承担的巨大压力,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频率,让校园环境获得有效净化,打造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正师德、讲站位、育英才的良好格局。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和改进思政教育管理和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教育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确保教育工作有着良好效果和质量。

(四)深化改革创新

 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等,坚持守正创新和积极发展,优化原有教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模式的创新,发挥出课程思政具有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推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之间的耦合,保障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同时,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几率,为他们光明未来指明方向。因此,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特点,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耦合路径

(一)加强教育教学的整体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和身心健康教育都有着显著的连贯性、统一性等特征,属于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教育工作,推进中小学课程思政与身心健康教育之间的耦合,需要学校和教师遵循全面、联系与发展等相关观念,借助系统化思维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和身心健康教育的规划,通过统筹安排和任务推进等方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合理。从纵向角度来看,应该将立德树人任务融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所有环节中,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情况,挣脱学段壁垒带来的禁锢,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也要有着自己的侧重并呈现出阶梯式推进,将课程知识、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都融合起来,赋予课程思政和身心健康教育更多的合理性与进阶性,防止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或身心健康教育出现脱节、交叉重复等问题,导致中小学阶段学生发生过于成熟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培养。从横向来看,应该根据理论研究工作打破学术壁垒,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对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意义、概念以及方法等作出深度分析,确保两者之间的融合取得良好效果和质量。而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做好教学工作的交流沟通,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打造出专门的平台,将平时遇见的案例、存在的问题等都传输上去,引起教师的共同讨论,能够给出合理可信的引导策略,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避免国家培养人才过程中因各种内外在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夭折情况,有效提升人才为国贡献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新的力量支撑点。

(二)发挥两个教育的协同性

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耦合,需要两个教育都和其他教育资源实现协同配合,产生较为强大的合力,为后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铺垫基础。一是加强挫折教育或者是磨砺教育,通过给学生设置多元化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者是增加体育活动的比重,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入手,确保学生身心获得健康教育与发展,降低他们心理出现问题的可能,增强身心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避免因身心问题导致学生出现夭折情况,为后续阶段人才贡献率的提升铺垫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实现课程思政和学科教育的协同,教师应不断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内容中隐藏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出这些教育工作具有的育人功能,让各类学科课程可以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使学生获得有效培养,达成身心健康和课程思政的双重发展。三是推进课程思政与身心健康教育资源的协同,根据校内特色载体、教育资源,基于图书资料、校园活动等方式,举办多元化的身心健康教育活动和课程思政活动,将“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资源的挖掘和应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让他们对社会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出现心理和思想观念上的偏差,阻碍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学校也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建立博物馆、纪念馆或革命遗址等诸多类型的教学实践基地,统筹规划各学段社会实践的目标设计和内容衔接,以此来充实原有的育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出全新的育人格局,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正师德、讲站位、育英才的良好形势。

(三)做好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耦合应该将讲好道理当做根本,遵循主导性或主体性的相关原则,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等,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创新,确保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都发挥出自身价值。如借助案例式、议题式或者是项目式等方法,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创设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案例都完整呈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能够主动和教师吐露自己内心想法。再渗透一些自立自强、坚强勇敢或原有案例怎么改变自己的事例,引导学生将其和自己做出对比,可以根据视频上的情景转换思维方式,进一步推动学生降低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尽早将其完全消除,如此不止降低了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夭折频率,减少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被侵害的几率,还能够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解决他们内心中的阻碍。又如通过小组学习、问题解析和学生讲述等方式,引入学生身边较为真实的案例和典型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添一定的课程思政内容,提高学生爱党和爱国的意识,可以在党与国家的带领下,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为国家人才总量的提升夯实基础。教师应该以更加鲜活、生动与质朴的语言,借助讲故事、说道理的方法呈现出人生哲理,对课堂环境进行渲染和打造,感动学生心灵,提高教学工作的效果,促使课程思政成为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内容,以便于更好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正师德、讲站位、育英才的良好格局,为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之人才培养而降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造成的夭折率。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总结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教育方法改进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实现身心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耦合的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政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这意味着评价不能仅限于学习成绩或表现,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他们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团队合作能力等,如此才能够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与可靠。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应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如借助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以访谈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法;也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接着则要对收集到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在某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过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一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且该评价体系中应包括体育、美术、音乐等身体和艺术的身心素质评价,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引入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现场演示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则要避免片面的量化指标,而应注重质性描述和定性分析,出具详细、客观的评价报告,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形成良好品质道德的根本,优秀的思想品格则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只有意识到身心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耦合不只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是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手段,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两者融合的价值,保障学生获得提升与发展。所以,在该背景下应该不断研究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主动寻找两者之间融合点,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发挥两个教育的协同性、做好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净化校园环境,减少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被侵害的几率,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正师德、讲站位、育英才的良好格局,为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之人才培养而降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造成的夭折率。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研究成果(编号:YWYB-2022-18)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