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文化周口 | 磨盘街和磨盘山的来历

周口日报

|

2024-05-23 08:48:10

王羡荣

磨盘街原来是周口市川汇区沙颍河北岸的一条街名。磨盘山是沙颍河南岸一个区域的代名,在新街北头河堤上,是个装卸货物的码头。磨盘街和磨盘山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市区的老人们有些已经淡忘了,年轻人更不知道它的来历。

上蔡县收石建寨墙

要说磨盘街和磨盘山的来历,必须从上蔡县大量收石头建寨墙谈起。

清代康熙年间,河南省经常发生干旱、水灾和虫灾,豫东、豫南更为严重,断炊者十有六七,民不聊生,又加上河南西部山区的土匪不断前来打劫,豫东农民苦不堪言。康熙十一年(1672年),上蔡县知县朱承士为了保护城内工商业者和居民的安全,阻挡前去扰乱的土匪,决定重修破旧城墙,但是缺少资金,又想节省费用从中渔利,于是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他命令师爷书写告示,高价大量收购各种石头,到处张贴,并限定一个月时间,过期不收。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豫西山区。农民们听到这一好消息纷纷上山采石,密县、荥阳等地的石匠闻讯喜出望外。他们算了一下,县衙给出的石头收购价格比成品还高出几倍,论斤卖石头比卖制成的石器还赚钱。机会难得,石匠们遂将准备的石料,甚至将已凿好的磨盘、石磙等装上船,经禹县、许昌、尉氏、西华和商水,通过沙颍河和贾鲁河运往周家口,下船再用车拉至上蔡县,沿途运石的人成群结队。

再说上蔡县衙,知县见头批石头已到尚不够用,便又贴出告示,延长十来天再收石。运石人只能忍气吞声等着。然而,到了收石头的时候,一过秤,人们都傻了脸,原来一百斤重的石磨竟压不住秤盘星。这时,运石人才知上了当,想告状,可对方是县衙,不卖吧,还能再运几百里送回去?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地卖了。有的等不上“长龙” 式的排队,弃石而去,免不了痛骂几句,发泄内心的愤怒。

再说那一队队、一船船将磨盘、石磙运到周家口的人,碰见了返回的上当受骗的老乡们,听到他们愤怒的介绍,气得没有一点办法,索性将一块块磨盘、石磙零乱地弃在沙颍河两岸河滩上。周家口附近的农民纷纷到河滩上选择磨盘,加工后使用。

淮阳通知修新路

明末至清代,周家口凭借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条河的运输便利、费用低廉,工商业发展迅速,市场繁荣。但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连一条砖渣路也没有,每逢下雨满街是泥,如果遇到连阴天更是糟糕,泥泞越踩越深,鞋子经常被吸进泥中,群众很无奈。

昔日,周家口归淮阳、商水两县分治,北岸归淮阳,南岸归商水。雍正三年(1725年),陈州知府听到周家口老百姓要求修路,决定给老百姓办件好事,责令周家口沙颍河北岸绅士们捐款,修筑北起镇冲寺、南至河沿火神阁约半公里长的路面。绅士们不敢怠慢,赶快开会商量实施办法。当时,没有水泥,砖又不耐用,有人提出去西部山区运石铺路,石头坚固耐用,但是费用太高。有人灵机一动,想起了河滩的石磨盘,用它铺路,既省钱又坚固耐用。于是,大家一拍即合,那些在河滩上沉睡了半个世纪的磨盘派上了用场。一个多月竣工后,整个街道都是大大小小的磨盘,颇有艺术性,下雨时不但没有泥,还不用担心滑倒,群众非常满意。后来,人们将这条街形象地称为“磨盘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磨盘街经过几次整修开宽,先是砖渣路面,后改为柏油马路,路面逐渐加高。

笔者儿童时代居住在沙颍河南岸的文化街、新街,曾多次去过北岸的磨盘街,在那里从未见过一块石磨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次修整路面时,也未发现石磨盘,这使我产生了怀疑,但是又听许多老人介绍,过去那条街下面确实埋了许多石磨盘,经过多次维修路面,石磨盘被越埋越深。笔者虽然怀疑,可又不得不信。可喜的是,2015年夏,笔者从正在翻修的磨盘街经过,在与德化街交叉口路西处,看见挖出了许多石磨盘,赶快下车细看。只见从路面下一米深处,被工人挖出来的整个或半个的石磨盘材料约百十片,有的完好无缺,有的是半成品,被挖的道路截面还露着许多磨盘。这就证实了当年的石匠们,为了卖高价将半成品运来卖的事实,也证明了磨盘街下面确实掩埋着磨盘。

赵提督为周修河堤

周口市境内无山,但是,周口市区有个磨盘山。它实际上不是山,是个码头,是一个区域的代名。

昔日,周口水系是个“十”字形河道。新街是一条与贾鲁河相通的河流,年久淤塞,干旱时无水,汛期到来时,淹没大片良田。嘉靖年间,王进士将此河填平,并建一土码头,因为是土堤,每到汛期,沙颍河、贾鲁河水猛涨,仍从那里决口,淹没商水、项城、沈丘等地,广大农民深受其害。18世纪初,清代赵提督将决口加固,重新修了河堤。

据清代商水县志记载:赵提督原籍商水县城关北赵庄。他的哥哥赵锦章,字襄云,精通五经四书,聪明过人,忠厚能干,嘉庆八年(1803年)任福建将乐县知县,后提任山东东昌府知府,在职期间勤政爱民,大公无私,被群众誉为“赵青天”。赵提督名叫赵龙章,字石泉,从小既习文又习武,且身材魁梧,有胆有识。嘉庆五年(1800年)科武举,他任四川省顺庆县游击总领,因缉获匪首、保卫国防屡建奇功,升任两广督标和台湾提督,嘉庆皇帝赐封为赵大帅,降旨在商水县城关北街路东为赵龙章营建帅府一座。

赵提督在台湾任职期间,决心修筑新街北侧常决口那段河堤,为周家口、商水、项城和沈丘等地农民造福。他让人先用松柏树作木桩,打入沿岸地下,加固地基,又利用河滩遗弃的石磙打基础,用青砖砌河堤,用河滩上遗弃的石磨盘砌成码头台阶,重建了一个坚固的新码头。为了一方安全,他在码头上筑起一个寨门,上方建了两间供保卫人员居住的门楼,面朝东方的门楼上雕刻“普济门”三个大字。这个码头与河堤修好后,二百多年来洪水再大也不决口,群众感激不尽。从远处眺望,高高的普济门下面是磨盘砌的台阶,像个小山,群众便形象地起个名字叫“磨盘山”,相传至今,它虽然不是街名,却是代表一个区域的地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治理了河道,汛期洪水不再泛滥成灾,沙颍河水平稳,在磨盘山堤下的河滩边,因为常年冲刷,露出许多原来修寨墙打入的木桩。

评词里常说的“磨盘山”

从周家口磨盘山下来沿河向东,是个大河滩。这个河滩上非常热闹,有卖水饺、包子、馄饨、胡辣汤的,有卖洋烟、洋火、花生、瓜子、小鸡糖的,还有说评词、说相声、玩洋片的,加上卖扫帚、桑杈、木锨、铲子、镰刀的,就更热闹了,人称北京的“小天桥”。王朋、陈聚魁、孙宝玲等艺人经常在这里说评词,开始前要说一段“书帽” (即开场白),总是以“磨盘山” 为内容大做文章,吸引听众。绘声绘色的评词,哄得不了解内情的外地人来周办事时,常常寻找“普济寺”“磨盘山”,想要看个究竟。

不同评词里的唱词,事实是:船民为祈祷平安,于明代正德二年(1507年)在堤南侧建了占地200平方米的“普济寺”,寺内供奉着三尊白玉石菩萨像,作为保佑一方船民、市民免遭水患的精神寄托。寺中有一僧人,一口大钟。僧人每日早、午、晚敲钟三次,每次108响。钟声清悦洪亮,夜静时可闻二三十里。正殿楹联上有举人杜耀德题写的对联,文曰:灵毓颍川潮 历五十三参奥义 众生普度;唤醒尘世梦 听一百八杵钟声 大地同闻。

磨盘山码头下面就是沙颍河,摆渡者叫化德亮,向渡河人收取合理费用。他游泳技能高超,可在游泳时喝酒,一分钟就能游到对岸。这个史话,常常作为老人们的趣谈。

上世纪50年代,沙颍河多处建了大闸,火车、汽车畅通无阻,货物大都采用陆地运输,因此,“磨盘山”“大渡口”“齐埠口”等码头,都成为了周口的文化历史。

(原载《周口晚报》5月23日5版)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