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答记者问|山东加快制定意见,支持省属国企参与起步区建设

山东发布

|

2024-04-25 18:22:17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起步区获批三周年建设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济南起步区是山东着力打造的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也写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请问示范区是如何规划定位的,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孙斌:起步区定位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自设立以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当前,起步区正在系统谋划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规划建设,这是由省市区一体推进、面向新加坡开展全面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将瞄准“数绿融合发展”方向,链接新加坡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全方位助力起步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建设。前期,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科技创新,联合山东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二是产业培育,推动新方企业与驻区企业合作,共同培育氢能源、光伏、储能、智能网联等现代产业。三是城市建设,吸引新方企业参与起步区建筑、交通、能源、市政、数字等领域建设,共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典范。四是经贸合作,在国际贸易、跨境融资等领域与新方开展合作。五是人文交流,鼓励双方人才实习创业,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培育文化品牌。

第二,分三个层次推进合作载体建设。在起步区城市副中心划定27.7平方公里,作为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的载体,采取分区建设模式推进:首开区,规划面积0.94平方公里,主要集聚研发机构,培育创新生态。目前已启动街区详规与城市设计,将建设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国际智慧中心”。融合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已筛选出智能物联网设备、片区开发运营等13个合作领域,多方位布设双方合作场景。拓展区,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围绕新产业、新要素、新生活3大核心功能,打造中新合作城区新典范,现已启动概念设计。

第三,推动四个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一是与南洋理工大学组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计划于5月底挂牌。二是与吉宝集团共同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项目开发、“中新未来公园”建设运营、国际智慧中心项目建设。三是与雅诗阁公司签约落地雅遇公寓,5月份试营业。四是与盛裕集团围绕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开展产业策划及整体运营,计划于9月份形成策划成果。

下一步,起步区将加快推进示范区规划设计、项目合作、城市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首开区开发建设,加快导入科创资源,吸引新加坡优质企业集聚。同时,用好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依托“新加坡-山东周”“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等活动平台,持续加强与新加坡政府、企业、商协会的常态化对接交流,吸引更多新加坡企业、机构关注并参与示范区建设。

央广网记者: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力量,请问:近年来山东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起步区发展?下步还有什么重点安排?

于明兵:起步区设立以来,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省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组建省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专班,紧盯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关键目标等,协调省市各方力量支持起步区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

一是构建高位推进机制。省里明确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审议、安排部署起步区建设重大事项;组织13个省直部门成立省工作专班,已累计选派56人次到起步区一线实体化办公,切实形成省、市、区三级推进起步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依法赋予起步区设区市全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及省级下放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委托下放13项省级权限。制定支持起步区建设发展的32条政策,同步出台了73条配套措施。三是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在省级重大战略谋划、重要政策拟定、重点产业布局等方面,将起步区作为全省重点发展区域予以优先考虑;推动起步区与省直有关部门建立项目申报、政策对接等绿色通道,定期研究会商、协调解决起步区建设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是强化要素供给保障。组织开展起步区“一园五区”合规工业园区认定,为比亚迪、爱旭、国电投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金融赋能,累计争取38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土地供给,对起步区省重大项目用地由省级统筹保障,其它项目用地由省、市按一定比例共同保障。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3月14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会同省有关部门聚焦关键环节,加大协调力度,助推起步区建设全面成形起势。一是推动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强化对7大类、27项重点任务的督导服务;重点推进示范区交通体系、生态保护修复、配套服务等102个项目建设,统筹做好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对外展示山东和济南城市形象的“示范窗口”。二是推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制定《关于支持山东省国有企业参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三是推动起步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起步区建设未来产业园,指导编制未来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优先发展氢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并在园区资源导入、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将起步区打造成为山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新黄河记者: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请问起步区如何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徐春义:起步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六个字,育林,育苗、育种。

育林,就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生态。起步区已经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的“3+1”主导产业,均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聚焦当前产业定位,起步区大力招引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条落地,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能,产生了引领带动效应。譬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构建起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核心,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全产业生态。当前,起步区正在积极配合企业加速释放整车产能,优化在济南基地的车型配比,同步加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测试、应用等产业生态,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力。

育苗,就是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体系。起步区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其中,氢能是抢抓未来产业先机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正在与国家电投联手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三条生产线已经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以该基地为载体,下步起步区将系统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究,开展应用场景示范,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育种,就是着力培育科技产品应用。科技研发催生新质生产力,产品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对此,起步区在中科新经济产业园率先开展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园区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期,引入“中科系”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部分科技成果已进入市场推广期。其中,首台燃气轮机已实现商用,工业核检测、医学核设施等产品拿到市场订单,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势头良好。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起步区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导入专项产业基金,引入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完善公寓、商业等配套设施,已吸引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451人。通过高效集约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形成人才、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市场推广的发展链条,持续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