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少年毛泽东和你一样 也有成长的烦恼和远行的梦想

河南青年时报

|

2024-04-25 14:44:57

“我总是在想,毛泽东为什么能成为伟人?他和我们一样,来自中国的底层,甚至是偏僻的乡村,或者说,他曾经是一个草根,但他为什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诗书里的成长》这本书成书之前,“为什么”总是在作者龙剑宇的脑海里盘旋。作为毛泽东的家乡人,生于韶山、长于韶山的龙剑宇一生致力于研究毛泽东。

4月23日晚,在由中宣部指导的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诗书里的成长》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少儿类图书,颁奖词这样写道:“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如何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精彩人生历程,呈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伟人形象。”

面对这项殊荣,龙剑宇表示“大感意外,也特别高兴”。

角度新颖 为青少年还原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毛泽东形象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这是传说毛泽东13岁的时候写下的诗句。诗言志,歌永言,此时的毛泽东便立下了不做井底小鱼的远大志向。“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少年毛泽东便有自己的追求和方向。

1910年,在去湘乡东山学堂读书之前,毛泽东当了一段短时间的学徒。一直痴迷读书、勤奋好学的毛泽东为了能够重拾学业,脑子一转在家里办了一场“鸿门宴”。他一大早买肉打鱼、杀鸡办菜,还提前告诉父亲不要出门,今天家里来客人。同时,他向自己的叔叔、伯伯、舅舅、姑夫一众亲戚发出邀请,“父亲今天要请客”。

等到大家到齐了,吃饱喝足,毛泽东当着诸多长辈的面,正式向父亲提出“要到湘乡出名的东山学堂去读书”。“吃人嘴短”的亲戚们个个夸赞毛泽东“有胆识”“有主意”,父亲也只能在半推半就间答应了毛泽东的请求。

在《诗书里的成长》一书中,这样有趣的事例还有很多。从出生到读私塾,从学徒到读小学,再到中学,再到师范毕业,作者把毛泽东的成长历程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中,又以诗书为主线,回溯了毛泽东如何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总是在想没有诗书,他会不会、能不能走出韶山?答案是不会的、不能的。”在分享写作过程时,龙剑宇说,毛泽东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两份乳汁,一份来自母亲,一份来自诗书。母亲哺养了他的肉体,诗书哺养了他的灵魂。回顾毛泽东的一生,都以诗书为伴,诗书给他展开一个新世界,给他描绘远方、指引方向,但读书的机会是他自己争得的,诗书的境界也是他自己创造的。龙剑宇鼓励当下的青少年,“与父辈的冲突是永远的话题和永远的事实,从毛泽东到现代的青少年都是如此,但我们不要从消极的方面解读,因为与上一辈的‘不同’‘超越’甚至‘斗争’,正是进步,是人的进步”,同时他也提醒做父母的,“不要要求孩子复制自己而要超越自己,不同才能进步。发生冲突矛盾,要好好沟通,去平心静气地发现冲突点在哪里,然后化解,做到和而不同。”

这是龙剑宇专门写给孩子们的第一本书,在创作时,他有意采用了许多毛主席童年时期的有趣故事,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毛主席当年的成长之痛、之乐中观照自己,得到启发和动力,“原来,当年毛主席与我们一样,有许许多多相同的心理、追求和成长的烦恼,但他长大了,成才了,并且取得巨大成就。虽然他的时代与现在的时代完全不同了,但他的成长故事我们仍然有用,可学。”

材料新鲜 部分史料过去没有公开或很少见

“作品采用大量毛泽东早期文稿和相关回忆史料,使叙述建立在扎实的历史文献基础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巡视员、编审王颖评价此书,书中细节既有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关当事人的回忆,也有来自韶山《毛氏族谱》和地方史志文献的内容,还有近年新发掘的一些材料,其中有些是过去没有公开或很少见的。比如为上学自作主张在家请客、与学校周边农民交朋友、假期几次游学的经过等。

龙剑宇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原副馆长,多年来一直在韶山从事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宣传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龙剑宇掌握了大量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历史资料,“比如,毛泽东在一师期间,萧子升同学认为他的字写得太大,要收敛一些,他就发奋练习书法等。这些内容都是有原始出处的,见于《毛泽东早期文稿》,还有毛泽东还健在的时候他和他的同龄人的口述、笔录,许多材料可能因为大家过去过多关注大的方面、主流的方面而忽略了细节和‘小’的方面,因为这次我知道孩子们是非常喜欢与他们相通的细节的,所以就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并把这些细节挖掘呈现放到显眼的位置。”

因为相同,所以共情。郑州市第一中学的张子衿同学在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有梦想、有才华、有担当,和当下的我们一样‘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这些不仅启迪了我们对青春的理解,更激励着我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

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评价此书,这不仅是一部内容扎实、细节丰盈、深入浅出的有关少年毛泽东的传记故事,也是一部叙述角度新颖、材料新鲜可信的,有关毛泽东早期人格养成与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的形成的通俗易懂的青少年读物。

渊源深厚 湖南河南两地同名一“韶山”

1918年7月,毛泽东乘火车第一次去北京,行至河南郾城,遇沙河大水,他与同行下车察看村寨水情,随后他们又一起来到曹魏古都许昌。在这里,自幼熟读《三国演义》的毛泽东吊古凭今,不禁与同行罗章龙一同吟出《过魏都》一诗: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

龙剑宇说,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视察河南,坐在郑州黄河边凝神注视母亲河——黄河,最后那一瞬间被定格成一张珍贵照片为大众所熟知。追溯毛泽东与河南的渊源,在青年时代的壮游经历中已有交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龙剑宇建议青少年不要总是待在书房、教室,要走向社会,增加对社会这部大书的了解,获得额外的视野和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

龙剑宇在郑州外国语中学开展主题讲座

2024年4月20日前后,龙剑宇再次来到河南,此行他进书店、访学校,和小读者们面对面,共话“责任”“理想”和“担当”。龙剑宇告诉孩子们:“毛泽东把个人的读书追求与对祖国的命运的强烈忧心和立志救国救民的理想融合,终于走出乡关,走向远方。”同时,他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这次河南之行,龙剑宇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他要到三门峡渑池的韶山去一趟。“我觉得非常奇妙,湖南有韶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出伟人的地方,而在河南渑池也有一座韶山,完全同名,那里是仰韶文化的源地。”从湖南韶山,到河南韶山,龙剑宇感觉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把湖南与河南相互关联,“我是第三次专门到河南了,路过的不算,河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地或者说是我们母文化的源地,我特别喜欢这里,每次来心里总是涌起一种感动。”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蔡琳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黎川红

审核 田震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