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2024-04-25 15:38:29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深化显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指导了在实践中运用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了做好经济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机遇和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把握“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增强信心和底气,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昭示追求卓越。“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认为,经济奠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提供发展的动力和价值导向,只有强大的文化赋能才有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更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其中,“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等追求卓越的理念,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高向上向好的进取特质,体现了追求质量与效益的价值取向,昭示着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敢同高的比、强的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对标力争上游、追求更高更强更好,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吸纳聚集创新创优元素,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益,更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看,锚定质量标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机制。聚焦市场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效率最优化的共同目标,树立和增强“标准就是生产力、规则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等优势,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建设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高水平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安全韧性。锚定以高标准市场机制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标准保质量,视质量为生命,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体系,细化科技创新、产业标准化、绿色发展标准等内容,实化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岗位标准执行,全方位全链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和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发展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

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看,顺应时代需求。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者。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总能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用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人、发展、效益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范畴。宏观经济学认为,经世济民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旨在运用国家政策让全社会的人都过得更好。发展为了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坚持系统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质效,厚植发展基础和民生支撑,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医食住行教”和就业、保障、安全、文化等需求,更加充实持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资源环境承载极限看,促进和谐共生。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取之有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其有限性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质量发展旨在高效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突出绿色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坚持促进高质量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加快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刘建新,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来源:宁夏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