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孩子长大后跟你亲不亲,都藏在这四个字里|伴读

中国教育报

|

2024-04-19 19:12:27

转自| 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 | 钱志亮

播音 | 武冰洁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这几年,“情绪价值”一词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在交往中,人们越来越看重情绪价值,来判断所处的某段关系是否是愉悦的、健康的。

无论在哪一种关系里,人们渴望找一个能接得住自己情绪的人,自己也能真诚地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时,有来有往、互相搀扶,关系就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情绪价值也存在于亲子关系中。

年轻的父母会发现,如今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丰富,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对“自我需求”的关注,是以往任何一个年代无法比拟的。

很多孩子跟父母不亲,就是因为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正向的情绪支持,最终使得孩子丧失了分享欲。

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学会读懂孩子情绪,关注与聆听孩子的声音, 才能走进他的心。

在父母提供的情绪价值里,藏着孩子需要的爱与安全感。

给予孩子情绪价值

是很多父母一种稀缺的能力

想想过去我们是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呢?

曾经收到一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留言:考研成绩刚刚公布不久,他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找工作也是磕磕碰碰,十分不顺利,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焦虑忐忑的时刻。

当他对父亲诉说这种焦虑时,得到的回应是:

“我当年就让你别学这个专业,你偏偏不听。”

“我们那会比你们现在要难多了。”

父亲的一番话,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了。

这是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表露情绪时的常见反应,类似的话语还有“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你就是不长记性”“这有什么可难过的”“这都是小事”……

比起安慰情绪, 家长更多的是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情绪,有时会通过嘲讽让孩子“长记性”,有时会借由孩子的失败来输出教育道理。

这就是缺乏情绪价值的父母表现之一:在孩子情绪崩溃时,轻易地指责、打击孩子。很多时候,父母本身就无法排解消极情绪,自然也无法向孩子提供正向的能量。

孩子在父母的态度之中,得不到理解与安抚,亲子之间也就无法建立起情绪上真正的亲密感。

孩子渴望的“情绪价值”

本质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

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不仅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能有效疏导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倾诉痛苦的感受时,无论造成这种感受的源头是什么,他们都会试着放下评判,看到孩子的痛苦,帮他排解情绪。

孩子长大之后,面对痛苦情绪的能力会更强,也能更加乐观地看待各种负面情绪。

我曾听一位年轻朋友说起这样一件小事:

她读大学时,一位室友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一直令她羡慕。

室友从小就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一家三口经常聚在一起聊生活、聊未来,室友也几乎会对父母坦诚所有心事。

室友曾经对她说:“我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讲话。小时候,无论我感觉有多糟,他们都会接住我。”

这位室友后来也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

她发现,室友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倾听、共情和接纳,也被很好地运用到了生活之中。

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渴求,本质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

沐浴在父母的爱与理解中的孩子,他们更容易习得这种爱的方式,成长中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种情感的流动,会促使孩子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努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父母

情绪价值高,是情绪成熟的一种表现。

我们今天说,父母要懂得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不如说努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父母。

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1.稳定的情绪

当你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情绪黑洞时,你就没有更多、更积极的能量去爱你的孩子。

爱人先爱己,在亲子关系里也同样适用。

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的前提,是父母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是生活中的常态,我们要学着与它好好相处,接受它、正视它,并想办法排解它,如运动、看书、出门散心等。

做出实际的行动,才能破除生活烦恼的“魔咒”。

2.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情绪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压制。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孩子很害怕打雷,他听到雷声,第一时间跑到妈妈的怀里。

第一种回应:“哎呀,这有什么好怕的呀,我真没见过你这样胆小的孩子。”

这是压制。

第二种回应:“你害怕打雷的声音吗?放心,妈妈在这里陪着你呢!”

这是理解。

前者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害怕是一种很可耻的情绪体验,他可能下一次不再跑过来找妈妈,恐惧的情绪从未消失,只是被孩子藏起来了。

长大后,他们可能会越来越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

后者的回应,让孩子知道了,妈妈懂我的感受,他没有遭到指责,反而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接纳。

这种安全感会让他渐渐地平静下来,过一会,大人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孩子的理性也会慢慢回归。

这就是一种稳定的情感支持,没有特定的模式和话术,重要的是父母能否接住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让孩子知道:你是来支持他,而非评判他的。

你可以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让他的情绪“飞”一会;也可以坐在他旁边,什么都不做,陪他默默地哭;你还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吧,我会陪着你。

孩子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安全的容器来容纳那些感受,这个角色,早期只能由父母来扮演。

你能时刻稳稳地托住孩子的情绪,你就能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

本文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责任编辑 | 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