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利用教育影像开展鲁迅作品教学

中国教育报

|

2024-04-19 12:02:22

鲁迅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鲁迅作品距离现在近乎百年,时代的区隔、语境的变化,让学生难以完整理解其深刻意涵,也容易造成误读。有鉴于此,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影像辅助课堂教学,使用视频提供视觉和听觉辅助,是鲁迅作品教学的有益补充。

利用现代视听文本开展教学

现代视听文本是指现成的与教学有关的影像,包括鲁迅传记片、鲁迅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著名学者的在线教学(MOOC)等等。教师可以优选与鲁迅作品相关且适合课堂并与课程相关的“现代视听文本”,并记下视频中涵盖的要点或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视频材料背景,解释选择的理由,说明其与鲁迅作品有何关系。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并鼓励他们记下关键点或想法,观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理解这些内容与鲁迅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和问题的关联价值。

实践证明,借助影像技术,教师对作品文本的阐释就不那么单调了,通过观影导引,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丰富,例如对鲁迅笔下的闰土、刘和珍、“左联五烈士”等人物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清晰,课堂的吸引力也得以提高。

利用教学功能影像开展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剪辑制作能体现教学改进功能、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教学功能影像视频。这包括解释文本中关键概念或主题的视频,或模拟细读策略的视频。这些视频对于难以阅读复杂文学作品的学生特别有帮助。教师可以用“教学功能影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和解读过程。

教师可剪辑与鲁迅作品相关的教学功能影像,片长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随堂播放,配合文本教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与鲁迅作品相关的特定视频片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客观地评价鲁迅,我们剪辑制作了5分钟的“教学功能影像”片《鲁迅:Revolution》,镜头素材来自1976年上影厂纪录片《鲁迅战斗的一生》、2021年央视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十一集《以笔代戈战斗一生,坚决粉碎奴颜媚骨》等,重新制作了约600字的字幕与画外音,在课堂上播放,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鲁迅的革命生涯、硬骨头精神与作品的气派。

利用体验式短视频开展教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手机拍摄与鲁迅作品有关的体验式短视频。学生可根据鲁迅的作品创建自己的多媒体项目,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一部改编自鲁迅作品的短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文本互动。

例如,2023年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纪念。我们组织学生选取《呐喊》中部分入选课本的作品,分组设计纪念海报,再把海报摄制成视频,集体创作讲解词,由学生配音朗读,视频拍完后,经过师生共同剪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参与其中,与鲁迅“面对面”,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显示,经典文本细读能提高学生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教育影像能激发学生右脑参与学习,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引入教育影像,能够带动“全脑学习”,开发多元智能,促进全人教育。

与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相比,教育影像辅助教学更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辅助影像资料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配套同步和有机结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影像辅助鲁迅作品教学,必须适时适量,避免影像在融合教学中喧宾夺主。实践表明,每节课播放视频不宜超过3个,视频辅助教学时间不长于15分钟。这样可以促进新信息整合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不会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毕竟,影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和手段。

(作者张一文、欧阳晖分别系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及讲师,朱迎莉系江西省余干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