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幼儿园孩子烧火做饭“出圈”:劳动是教育的必修课

荔枝新闻

|

2024-04-08 18:48:53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发布的园内烧火做饭的视频走红。孩子们熟练地刮鳞杀鱼、烙饼、卤猪头肉的视频在网络发酵。园长张乾告诉记者,幼儿园在徐州的一个乡镇,视频拍摄的是园内的生活课,从2020年开始就有了,刚开始在室内,去年开始在室外搭锅台烧饭。孩子们不仅烧火做饭,还养了鸡鸭兔子,家长都特别支持,还给幼儿园送柴火。

 


在视频里,小朋友们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个个都像小大人一般,切菜、炒菜、和面、摊饼……手法娴熟老道、像模像样,与他们小小的年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视频迅速走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广受好评。很多网友在视频后面点赞,忍不住感叹“这些孩子动手能力超强,成年人都比不上”,也有的说“这就是我的培养目标”。据园长说,幼儿园报名已经排到了后年,甚至有远在哈尔滨、内蒙古等地的家长千里慕名来求学。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是教育的必修课。

部分网友评论留言↑


包括烹饪、园艺在内的多样化劳动体验,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接触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包括学习安全知识,增加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将各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烹饪时学习食物的营养与搭配,园艺时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喂养小动物时了解动物的习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专注力、学习分工合作、提升社交能力、增加同理心、塑造独立人格、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许燕教授曾表示,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好处。许多教育工作者持有的这个观点也是有科学研究为佐证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做家务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一次演讲中,一位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成果,与更晚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相比,3-4岁起就开始学习并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25岁时普遍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拥有更和谐的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小时候让孩子做家务,有利于培养他们一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放到工作上正是让人获得先机的重要因素。这项研究最后还用数据证明,无论是就业、收入、犯罪率还是婚姻的幸福感,小时候做家务的人远远比不爱做家务的人更有优势。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也曾表示,他后来能在科学研究中不断进步与突破,也得益于母亲让他从小养成了做饭做家务的习惯,以至于他后来把科学实验都称为“做饭(cooking)”。

曾有一位科学家被人问,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他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学会了分享、整理物品、做错事要道歉、吃饭前要洗手、要观察大自然。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热衷于通过早教让孩子“抢跑”,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填鸭”进英文单词、加减乘除、唐诗三百首。但事实上,人的一生是一场马拉松,“抢跑”是没有意义的。反倒是教养、品德、生活习惯、人格塑造,需要在幼儿园时期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家幼儿园的经历,一定是那些小朋友们一生最宝贵的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