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长清有“宝贝”

长清融媒

|

2024-01-26 15:32:34

  长清地处齐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境内齐长城和大清河而得名,泱泱岱青,素有“山水长清,齐鲁仙境”之誉。早在距今8500年前,就出现以归德月庄遗址为代表的山东省所发现的最早的有陶新石器文化——后李文化。

  后李文化以后,在长清区域内,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脉相承,自成谱系,这足以说明长清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2017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国家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联合公布的全国100个“千年古县”名单,长清名列其中。一座千年古县,就是一本史书,长清这部“史书”十分厚重耐读。

历史悠久 文物丰富

  泰山巍巍,黄河汤汤。长清的人类居住史可上溯至8000多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隋代设立长清县后,悠悠1400多年地望不变,地名未改。

  近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的长清区平安店旧村址A-1地块墓地发掘工作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

  墓葬时代自战国、西汉、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宋元和清朝,其中以战国、两汉和魏晋时期为主,各类遗迹314个,完整及可复原器物850余件(组),主要器形有陶罐、陶壶、陶案、铜剑、铜铍等。该墓地是长清区历年考古发掘中数量最多的一处墓地,其规模之大在山东地区较为罕见,为研究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葬制葬俗的演变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往事越千年,古风悠悠。商朝时期,境内方国林立,城邑遍布;汉代,长期为济北国所辖;隋朝置长清县;唐代基本奠定了现在长清地域的格局。悠长的历史,存留下大量的遗址古迹和文物,长清目前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台邿国墓和双乳山汉墓分别入选1995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运筹帷幄 “帷幄”在长清

  在山东博物馆二楼第8展厅,荟萃了山东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精品。中间部位有一个三面被围起来的小空间,展出了一个看起来颇为“现代”的帐篷。

  这个帐篷看起来挺“现代”,其实它的历史却非常久远,来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帐篷”叫“帷幄”,《史记》中司马迁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这个“帷幄”。

  这组帷帐构件一共12种72件,其中包括转角柱支座铜构件4件、转角柱脚铜构件4件、檐柱支座铜构件2件、十字形脊中节点铜构件1件、另有帷钩37件。随葬时虽未组装架设,但构件仍安装在木杆上,木杆虽然已经腐朽,但是同一部件两端之间的距离为恢复各部件的长短尺寸提供了依据。恢复之后,这些“零件”被组装成为面宽2.64米、进深2米、背高2米、檐高1.63米的四坡顶帷幄构架,再以丝麻织物披覆便成帷幄,就成了现代人所说的帐篷。

  在被复原帐篷后面的墙壁上,还画着一幅将军出行图,低处千军万马,将军站立高处,正在“视察部队”,旁边就搭着一个帐篷。将军累了,就会坐到帐篷里传号施令、吃饭饮酒。古代将军出巡场景,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从深埋地下的战国大墓中沉睡千年,到亮相省博成为无数人了解历史文化的标本。

仙人台揭开邿国“面纱”

  五峰山街道村民在仙人台刨地时发现了青铜器,1995年3月至5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对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周代墓葬,此次发掘揭开了一个东方小国的神秘面纱,这个小国就是古“邿国”。

  仙人台遗址位于五峰山街道北黄崖村北,钓鱼台水库东岸。为一处伸入水库的半岛形土台地,台地高出河床4-20米,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仙人台原来面积很大,1958年这一带兴建钓鱼台水库,仙人台遗址的南、西和北三面环水成了半岛状,由于库水长期回荡切割、风化剥蚀,加上人为取土等原因,最后只剩下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10-37米的平台。

  民国《长清县志》载:“钓鱼台东仙人台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土人掘地得铜鼎一、炉一、烛台二。光绪十六年(1890),又掘得石块一,已残缺石刻佛像一。”“又土人于台上又掘得石佛一尊高二寸许。”仙人台不断有“宝物”被发现,当地人们认为这是一处“藏宝地”。

  此次发掘面积有600多平方米,除岳石文化和周代、汉代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外,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晚期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周代墓地,墓地有6座墓葬,分布于台地的中部和西部,除一座被破坏外,余皆保存完好。

  墓葬都为东西向,排列有序,有整体规划,为一处家族墓地。墓葬都为单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墓底有腰坑,坑内殉犬。葬俗流行独木棺,且内铺散朱砂。随葬品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骨角器、陶器等各类文物320多件(组)。青铜器中仅礼、乐器数量就达110件,且器形硕大,铸造精美。其中六号墓出土了十五座鼎,古人说:“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邿国君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了。也许正是因其不守礼法、政治混乱,才被鲁国借机灭亡。

  发掘成果显示,仙人台遗址文化性质较为复杂,先后包括了岳石文化和西周、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其中以西周早期聚落和周代邿国贵族墓地的资料最为丰富和重要。

双乳山玉碎之谜

  在归德街道双乳山村发现了一座汉代王侯之墓,一号墓形制结构奇特,规模宏大。是一座大型石圹木椁墓,依山凿石开圹,坐南朝北,主要有墓室、墓道丙两部分组织。

  整个墓平面呈双“甲”字形,其构造在我国古墓葬中罕见。墓内深外浅,墓室、墓道均呈二层台状结构,外墓室略呈正方形,深5米,面积600多平方米,外墓道居北,位于墓室中心,南北长61.7米,东西宽14米,深4米,面积860多平方米。内墓室位于外墓室中心偏北的墓道外,面积100平方米,南端近墓室处的两侧出现了对应的石门。一号墓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凿石总量为8500立方米。

  墓道石门内侧有一平台,平台上有一匹马尸骨,保存完整,右侧卧,尸骨未腐,躺式规则,这是具杀后放置的殉葬守门马。在马的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十分精细的车马鸣器,有铜铃、铜泡、铜环等。墓道底部北高南低,呈斜坡状。靠近墓室的墓道是用木板筑成的外藏椁,南北长约18米,宽4米,高度大约在2.2米。

  外藏椁内有7匹真马,3辆华丽的真马车,1辆小偶车。在外藏椁内的东北角,还殉葬着1只鹿。第二辆车是独辕车,在三车之中最为华贵,此车长约4米,宽约2.5米。根据出土的马具数量分析,此车属驷马驾驭的高级马车,车身涂黑漆,车轮加施红漆绘彩,车毂彩绘锯齿纹。车上部华盖是用丝绸和羽毛制成。车上的青铜构件,绝大部分是经贴金加工而成的,出土的环与马镳上错金银装饰云雷纹、山形纹及各种飞禽走兽,笔画细如发丝,形象生动逼真。

  墓室总面积约60平方米,整个椁分为五部分:头厢、脚厢、棺室,东西两边各一边厢。棺室居中稍偏南,结构为三棺两椁(五重棺椁)。由此进一步证明它是西汉诸侯王墓。外棺和中棺内刷朱漆处罩黑漆,内棺内外皆朱漆,内棺底四个角上还各嵌一个铜棺轮。

  内棺中的主人尸骨已朽成粉末,只是骨骼棺底上留下了印痕。男,身高1.8米以上,头部两侧各有骨壁一块以及漆器,铜镜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破碎。面部盖有玉覆面,17块玉片和鼻罩组成,颈下有玉枕,上刻精美的流云纹,两端雕成虎头,但是已破碎。

  墓主头下铺有19块金饼,每枚金饼直径在6.4厘米左右,重约200余克,总重量共计4000余克,多数金饼上刻有文字和戳记,多为“王”、“齐”或“齐王”。腰际还有1枚小金饼。在墓主的胸部前后有两块玉璧,直径22厘米,边沿为龙纹饰,中间铺以复合纹。两肋也各置一块略小于胸前的玉璧。墓主手中握有玉质猪形手握,还有一套完整的玉质九窍塞。所有这些玉制品玉质润泽,雕工细腻。

  墓主西侧还佩有一柄长达1米的钢剑。金饼一次出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实属罕见。南边厢为头厢,随葬有一只羊。北边厢为脚厢,宽3米,北部有一块高15厘米的台子,正中放有一小铜鼎,是已开掘古汉墓中从未有过的,用意有待于考察。鼎西侧台子上摆放着一辆小型马车及鎏金车马鸣具,保存较好,结构清晰,构件位置基本没有变动,对复原墓道中四辆车有指导意义。

  汉济北王墓出土了铜器、玉器、车马器具等2000余件,整体未遭盗掘,棺椁未经扰乱,位置迹象清晰。为全面、深入了解棺椁制度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资料和依据。

  与已发现的汉代王侯墓不同的是,墓主人没有穿玉衣,只有一些破碎的玉片。经过不断挖掘,考古专家任相宏确定这是济北王刘宽的陵墓。刘宽骄奢淫逸,犯下乱伦、诅咒皇上等罪行,因此他的陵墓潦草收工,更不能用玉器陪葬,所以没有留下墓志铭和有关记载。 

  1996年,山东长清西汉济北王陵(汉济北王墓)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06月25日,汉济北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扑朔迷离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归德街道驻地2公里处的大觉寺村,原名叫冢寺村。据传唐代(公元618至967年)在村子东南角有一古冢,古塚上建一座寺院,古人以寺院内三教堂大殿中供奉的佛、道、儒三教始祖是“唤人觉醒”的圣人,故命名为大觉寺,唐末建村时,村人以古冢和寺命名为冢寺村,清朝嘉庆年间,又以寺更名“大觉寺”。

  大觉寺村因处于黄泛区,进行了整村东迁,2003年初,村民董某承包了大觉寺寺庙原址的土地,因寺庙下砖石瓦块,沙土碎石,遂进行推土整地,露出了古墓的形制,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长清考古所共同组成了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挖掘。

  此墓南北长60米,东西宽20多米,由大青石和青砖砌成,前面有甬道,从甬道通墓前室,即藏宝室,有三道墓门,墓前室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前室后墓室相连是石门框,在门框上可清晰地见到凿刻的门轴的凹槽。整个墓外表是层层错落有致排列的大石条,像金字塔般直到墓顶,内里是40×30×10厘米的大青砖砌成拱顶把整个墓室衬托得异常神秘和壮观。

  虽然大觉寺汉墓多次被盗,但所存文物仍很多。在盗洞中先后发现了盗墓者所遗留的铁制斧头,宋代瓷壶,瓷酒瓶,并在墓洞中还发现了墓室中的一个猪形玉手握和“铜缕玉衣”残片、半块玉壁、漆器部件。在主墓室发掘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两玉手握,后来在前室和甬道中又发现了两只玉手握,总共发现五个玉手握,由此看来墓中是葬有三人:墓主人和他的两个妻妾。

  前室和通道中散落了很多玉片,玉片在地下是规则排列的,只是连接的铜钱都已生锈蚀了,这些玉片呈乳白色,有长方形,有正方形和椭圆形的,最后经过清理,玉片近七百片。在主墓室中还发现了一件龙形石砚,石砚制作的可谓精美绝伦,龙头雕刻得活灵活现,龙身的龙鳞纹饰清晰可见约有30厘米长,25厘米高,分为龙底和龙身上下两部分,把龙身反过来,里面就可当砚台用。

  还有一件二层陶楼,陶楼制作十分逼真,窗户、门屋檐等一应俱全,在前室中还发现了一件约有一厘米大小,小巧精美的翠兰卧兽,该兽雕刻得眉眼清晰,即不像兔子也不像猪,身上还有穿孔,两件比较完整的空心陶鸡和陶鸭也栩栩如生,还有镏金铜饰,漆器残片及彩绘陶片等物品一宗。因在发掘中,没有发现墓铭等文字记载,因而不能确定主人的身份。

  2003年7月下旬开始,长清区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大觉寺汉墓中所出土的文物开始进行修复,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复,共修复文物70余件。出土的陶鸡、陶鸭、陶狗、陶鸟、陶罐经过修复恢复了原状,栩栩如生,修复后的龙型石质砚台十分精美,上面的龙雕刻得活灵活现,200多片玉片又重新进行了连接,形成了铜缕玉衣的雏形。所修复文物都达到了馆藏标准,为研究汉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实而重要的材料,该批文物现已藏于长清区博物馆进行展出。

  千百年来,长清写了一段又一段经典的历史传奇,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珍宝、历史遗迹。长清处处有“宝贝”,这些“宝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地上地下密集分布的文物和留存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刘岚 马光仁)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