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content}}
今天下午,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新能源汽车下乡离不开电网方面的保障,需配套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需要在农村地区接电和用电,请问电力部门在充电设施电网扩容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在推进农村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钱平: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关要求,始终将充电设施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布局,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当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
在充电设施电网扩容保障方面,一是超前开展了专题研究,科学研判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发展趋势,系统分析充电设施接入需求和电网承载能力,修编了配套电网发展规划建设方案。二是开展“电力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户均容量提升至2.99千伏安,供电可靠率达99.978%,实现城乡供电服务无差别,广大农村完成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三是优先向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倾斜投资,“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992公里、配变容量41万千伏安,充分满足新增充电设施用电需求。
下一步,主要从三个方面,全力做好配套电网保障。一是科学修编电网发展规划。紧密跟踪充电设施建设、充电技术发展趋势,适度超前、滚动修编电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电网建设改造方案,全力满足各类充电设施接入需要。二是做好配套电网建设。优先保障农村地区充电设施接入,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对于承载能力不足的线路或设备,加快实施扩径增容和新建改造,补齐电网发展短板,保障充电设施电力可靠供应。三是持续提升可靠供电能力。聚焦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年内新建配电线路9800公里、配变5646台,为乡村产业发展、电动汽车下乡等“三农”工作,打好电力基础。
在推进农村充电设施建设方面,积极践行央企责任,从2010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2329座、充电桩1.5万台,实现市县城区及主要高速干道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乡镇充电桩覆盖率超60%。创新充电桩报装“刷脸办”“一证办”,持续深化“购车办电-装桩接电-充电服务-增值服务”联网通办,客户在申请环节无需再手动上传相关证件,做到充电桩报装“一次都不跑”。推广供电公司统一对接物业企业、批量获取车位证明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客户开证明重复跑腿问题,累计推广绿色通道小区369个,惠及车位超41.3万个。同时,依托车联网平台,为车主提供找桩充电、行程规划、即插即充等便捷充电服务,并持续为全省充电运营企业、个人提供免费接入服务,有效解决中小运营商客户引流、平台运营等问题,全力营造合作共赢平台生态。
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农村充电设施建设。一是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巩固“三零”“三省”“联网通办”等服务成效,服务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充电设施,做好并网接电服务。严格落实“2030年前,实行两部制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免收需量电费”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充电设施运营成本。二是深化便民惠民举措。对新增个人充电桩实行“单独装表、单独计费”,供电企业承担电表至公共电网连接点工程费用。三是严格执行居民充电桩电价政策。今年7月份,省发展改革委对全省居民充电桩分时电价进行了优化,增加深谷和尖峰电价,深谷时段电价降至0.222元/度,据测算执行充电桩分时电价较固定价格降低约30%的充电成本。四是持续完善充电网络。依托供电所等场地,推进充电设施“慢充改快充”,并将内部充电桩迁移至场所外,满足社会充电需求。
中宏网记者:
近年来,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在全省也位于前列,通过此次政策的发布实施,结合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怎样助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上还有哪些举措?
管圣喜:当前正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期和关键期,省里即将出台的政策正逢其时,济南市将借助全省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进一步促进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结合产业优势,助推三年行动方面,一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全品类发展。坚持新能源汽车“乘商并举”,积极推动比亚迪和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投产,实现济南本地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重大突破。特别是济南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济南弗迪年产30吉瓦时动力电池、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高功率芯片等项目的落地投产,使全市进一步构建起新能源乘用车核心产业链条。中国重汽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加快对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技术路线的新能源通用车车型的研发,产品覆盖城市公交、通勤、市政环卫专用车、城配物流载货车等细分市场应用场景。山东豪驰推出新能源快递用车、市政新能源专用车等新能源微卡车辆。2023年1-7月,济南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95322辆,其中比亚迪121600辆、吉利69800辆、中国重汽1722辆、山东豪驰2200辆。二是拓宽优质适应产品。积极推动比亚迪、吉利等整车企业导入中大型新能源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车型,实现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对经济型乘用车型的补充。推进新能源品牌车辆下乡,对符合下沉渠道的车型,如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熊猫等车型专项支持,支持中国重汽研发兼具家庭出行与超强载货功能的皮卡等车型,进一步补齐、补全商用车产品系列,扩大市场竞争力;支持山东豪驰加快车型多元化步伐,扩充高价值新能源车型产品,拓宽下乡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产能利用率。三是推进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针对营运车辆提出实现路权差异化管理,设立绿色交通示范区并逐年扩大区域范围;分类制定济南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规范,推进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标准化管理,优化新能源车辆出行和运营便利;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降低车辆购置成本、开放路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工作措施,提速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方面,目前,目前全市公共充换电站达621座,平均服务半径0.64公里,从充电量来看,2020年济南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充电总量共计101.2万度,2022年充电总量增至3314.87万度,增长3175.6%。下一步,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措施,全面推进充电基础建设布局。一是完善全市共享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产管理、清分、结算等全链路,实现行业绩效评价、布局优化引导、充电设施考核评价和充电安全保障等场景下的精细化决策支持。二是加强重点区域公用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新建公共配建停车场等按不低于15%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其中配备快充设备的车位不低于10%,加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及非主城区等需求量大且供给不足的区域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充电基础设施“村镇通”工程,2025年底前实现村镇区域全覆盖。四是推进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建小区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预留安装条件,按照不低于停车位10%的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小区充电设施改造,推进电网企业对存量小区进行电力改造,遴选充电运营商针对既有小区开展“统建统营”工作。五是推进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结合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单位内部充电设施错时开放共享,到2025年,全市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80%。通过以上工作措施的落实落地,加快构建全市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消费者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吸引力。
大众日报记者: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微山县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创新,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郭鑫:为助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微山县按照国家和省市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多种形式的展会和下乡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
一是创新“一件事”“一次办”,简化充电桩报装流程。在全省创新落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改革,群众线上填写“一张表单”,通过政企数据共享方式获取电子证照,实现“线上办”“当天办”“零证办”。今年以来,全县受理充电桩报装468户,纳入“绿色通道”小区12个。
二是携手行业龙头,扩充充电桩设施数量。支持创达投资建设集团与特来电公司等国内领先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深度合作,统筹推进全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资建设充电桩412个。同时,积极探索“光储充”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光储充电站、光充互补一体化各1座,其中光充互补一体化充电站是山东省第三个、济宁市第一个。
三是用好采煤沉陷区资源,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变采煤沉陷区劣势为能源发展优势,实施国家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今年1-7月份,全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达到4.78亿千瓦时。
四是多措并举促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惠享微山·嗨购五一”“惠享微山·618年中大促销”“惠享微山·清凉一夏”等新能源汽车惠民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60万元,带动销售新能源汽车300余辆,销售额2500万元;举办“大美微山·乐购四季”新能源汽车春季展销会,组织7家汽车经销企业、10余种品牌在微山县举办汽车展销活动,为期一个月,现场达成意向订单200余辆。
下一步,微山县将深入实施《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全链条全覆盖的配套保障、消费服务、政策支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空间,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围绕稳妥有序、适度超前建设目标,聚焦中心城区、乡镇驻地、交通枢纽等场所,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在城区建设充电桩70个、车位200个,在乡镇建设充电桩15个。依托微山创达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实施环微山湖智能充电站建设项目,推进全域充电设施“统建统营”。结合全域旅游、乡村自驾游发展,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示范点,逐步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服务保障力度。成立服务提升专班,将充电桩报装服务前移至新能源汽车4S店、汽车贸易公司、车管所,购车或挂牌即可实现充电桩业务联办;供电公司主动上门、限时办结,真正做到客户用电零感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问题。持续完善配套电网,加快电力设施改造建设、老旧变压器增容换新,今年新建、增容公共台区变压器76台,改造线路35条,满足充电设施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加大充电桩分时电价宣传力度,指导用户合理避峰,降低汽车充电成本,提升居民潜在购置动力。
三是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消费扩容活动。办好金秋、国庆车展促销活动,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惠民消费券发放,群众每购置1辆新能源汽车,奖补2000元资金,放大消费拉动效应。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二级经销代理点,创新营销方式,线上直播引流,线下体验消费,方便群众咨询体验购车,打造消费热点和亮点,将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