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中文系的必读书目 | 阿袁《小诗经》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3-07-04 09:07:44

中文系的必读书目

中文系有个传统,那就是每年九月新生开学伊始,各个老师都要给学生开出一个必读书目。书目长度没有规定,可长可短。但教授们的书目哪短得了?至少都要几十本的,有的教授,比如古代文学的章培树教授,上百本,书目单有好几页呢。系主任老尚开玩笑说,古代文学之所以每年招不满研究生,就是被章培树老太太裹脚布一样长的书目吓跑的。老尚和章培树都是中文系元老级人物,虽然老尚当了系主任,但学问没有章培树做得好。而章培树呢,虽然学问做得好,却没有“学而优则仕”地当上系主任 —— 也不是当不上,而是不想当,但就算自己不想当,也还是看不上老尚当。所以两个人只要逮了机会,就要损对方几句。 
老尚开的书目,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章培树教授嗤之以鼻:“嘁!还‘秾纤得衷,修短合度’,他以为自己的书目是宓妃的身材吗?” 
不过,老尚的书目虽然不是宓妃的身材,但确实有环肥燕瘦各取所需之妙,他学梁启超,开了“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目”,又开了“随所好选读数种”的选读书目。 
章培树又讥讽了:“一个书目,也有机关,真是习惯成自然呀。”
这种时候,系里的年轻老师都不太说话。一方面,是不知如何说才是,系里人多嘴杂,万一哪句话被传到系主任耳里,就不太好;另一方面呢,他们对开书目这类的事情也不怎么上心,他们上心的是其他事情,比如自己的论文能在一类期刊上发还是二类期刊上发,比如自己拿的课题项目是重点项目还是一般项目,比如各种各样的人才申请截止时间,这些事情才是他们现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事情。 
至于开书目之类的事情,有什么好花功夫的。
所以有的老师,搞拿来主义,直接把北大或清华的必读书目拿了来发给学生了事
学生又不干了:“如果我们有这个水平,何苦读你们这三流大学,不会去读北大呀,不会去读清华呀。” 
“这些书老师们自己读了吗? 说不定他们也没有读过呢。把没读过的书开在书目上面,算不算作弊?” 
学生们在背后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有的学生不仅在背后议论纷纷,还发扬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假装有问题向老师虚心请教,“杜老师,《尤利西斯》第三部的最后一章,莫莉说到马沙拉,马沙拉是什么?”“杜老师,布鲁姆在小说里写了好几次两只苍蝇摽在一起,到底什么意思呀?
杜老师就是外国文学教研室的杜丽娜。虽然她在课堂上也会把《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们不相信总是描眉画眼穿了高跟鞋踩着上课铃声“两波三折”地走进教室的杜丽娜老师,能看完上千页的《尤利西斯》——“两波三折”是中文系某个男生给杜丽娜取的外号,因为格调不高,仅在几个男生寝室小范围内传播。
学生也知道许多老师都不看原著,看看内容简介,再看几篇相关研究文章,就可以口若悬河地讲了,也可以长篇大论地写了。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反正都没看,又都假装看了。所以谁也不敢往深里谈往细致里谈,一谈就把皇帝的新衣给谈出来了,彼此难堪。但有的学生不管这个,他们就想用那细枝末节的问题,来让老师难堪。
像“马沙拉”和“两只苍蝇摽在一起”之类。
杜丽娜老师清清嗓子说 —— 学生们都知道,杜老师一紧张就会用她白皙的左手半握成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状,搁在唇边,“咳咳咳”地清嗓子 ——“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有关系吗?” 
学生们挤眉弄眼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呵呵呵,杜老师果然没看。
其实学生也是看人下菜碟,中文系有两个老师书单里开了《尤利西斯》,一个是外国文学教研室的杜丽娜,另一个是文艺理论点的闵雪生老师,但他们也就敢在杜丽娜老师这儿放肆撒野,从不会向闵老师提什么关于《尤利西斯》的问题,怕闵老师反问,那就露馅了。他们也没看《尤利西斯》的 ——“除了变态,谁能逐字逐句看完《尤利西斯》呢?”有同学说。所以他们只是随便挑一个细节,问杜老师。是求证的意思,也是娱乐的意思。听杜老师“咳咳咳”地清嗓子,看风情万种的杜老师花容失色两波三折,也是无聊上课时光里的一个乐子。但他们在闵雪生老师这儿却不敢造次。闵老师虽然年轻,却不是个好惹的老师。课上课下,都不苟言笑庄重其事。不苟言笑庄重其事的老师都让学生敬而远之,或者怕而远之。而且,闵老师可是“三北”出身 —— 北大本科北大硕士北大博士,又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访学过,就凭他们这些三流大学的学生,几招三脚猫功夫,还想和他在课堂斗法? 搞不好就自取其辱了。这些新生代的学生,聪明着呢,势利着呢。
季尧老师的书目在中文系的学生当中也是有口皆碑的,他不是以长取胜,也不是以难取胜,也不是以奇取胜;而是以“画梅花”而闻名全系。“画梅花”的出处当然还是老尚,因为季尧又旁逸斜出了。他一个搞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给学生列的必读书目第一本,不是《诗经》或《楚辞》,也不是《红楼梦》或《世说新语》,而是罗曼 · 罗兰的《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这就有点儿莫名其妙了,也僭越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门户和边界,搞外国文学的教授推荐外国文学作品,搞中国文学的教授推荐中国文学作品,而季尧一个搞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去推荐外国文学作品,说好听点是“画梅花”,说难听点是“乱弹琴”,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
关于这个,老尚找过一回季尧。说季尧老这样“画梅花”不好,既不尊重人家外国文学教授,也不尊重中国古代文学。就好比一个做中餐的厨子,菜单上列的不是全聚德烤鸭和宫保鸡丁,而是鹅肝和生蚝,怎么行呢? 既侵犯了别人的领地,也没有专业上的权威性。所以,他建议季尧还是把《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拿掉,换成某本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什么的,不就挺合适?” 
应该说,老尚的比喻,还是挺精妙的。季尧差点儿被说笑了,老尚是有比喻癖的,不单是老尚,中文系的教授差不多都有这毛病。与其说想通过比喻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不如说想通过比喻炫耀自己的修辞能力。当老尚把季尧上课和开书目比喻成“画梅花”、把季尧比喻成中餐的庖厨时,他已经沾沾自喜于自己修辞的高明,至于季尧听不听得进,之后会不会知错就改,他其实不太在意的。改了自然好,不改呢,下次又可以用“画梅花”之类的精妙比喻再教育一次季尧。 
季尧没打算把《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从书目上拿掉,为什么要拿掉呢? 对于读书,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些书适合年轻人读,有些书适合上了年纪的人读。有些书读了会做学术,有些书读了会做人。有些书读了让人清心寡欲,有些书读了让人血脉偾张。如果按老尚的比喻来说,那么作为食物的《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不是鹅肝生蚝那类昂贵食物,而是用小麦做的法棍之类的平民食物,普通、日常、粗糙,却强筋健体,养血益脾,生命 —— 尤其青春的生命,需要那种来自天地自然粗糙之物的滋养。 
他清楚记得自己在大学读到这个作家写的书时的振奋状态,他一向不是个特别有激情的人,当同宿舍的那些男生因为什么而慷慨激昂时,他也不过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程度,所以同宿舍的人说他是闷骚型男,他不否认。或许吧。他不知道这是基因性的 —— 他们家族的男人,自他祖父,到他父亲,都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慷慨激昂怒发冲冠的个性 —— 还是后天培养成的,他考上复旦中文系的时候,他父亲送他一个烫金笔记本,扉页上写的不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之类 —— 像大多数同学父亲写的那样 —— 而是“高山不语,静水流深”。流深不流深的,他不知道能否做到,即便是父亲自己,应该也没有实现吧? 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就算教学教得还不错,就能够说自己“流深”了? 但静水父亲是做到了的,父亲一辈子,从来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淡定样子。最激动的时候,也不过眼睑微红,左手摩挲右手,右手又摩挲左手,如此反复再三而已,他虽然觉得父亲这样子也挺好,但怎么说呢,有时也会对那种“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男人生出崇敬向往之情。 
大一读《约翰 · 克利斯朵夫》的时候,他清楚记得当时自己那个血脉偾张、那个豪情万丈,仿佛体内有江河奔腾,有千山竟起,有四牡彭彭,在载飞载奔。那是一段不知疲倦精力充沛的时光,即使读书读到夜深人静,早上起来到水房用冷水洗把脸之后依然目光炯炯神志清明。走在清冽的阒无一人的校园,他感觉自己生机勃勃,身上有无穷无尽使不完的力气。
他读其他书时从没有过体验到这种激越,这种血气方刚。书籍,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籍,读了总是使人更加沉静,更加深邃,正如他父亲写在烫金笔记本上的寄语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流深固然好,像大海,像天空,然而大海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天空也有风雷大作的时候。人至少在青春年华时,应该有一段波涛汹涌风雷大作的阶段吧?
所以,自从进学校中文系当老师以来,他每年给学生推荐书目的第一本就是《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 
不过,他不是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的斩钉截铁,也不是胡适“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的勉为其难,而是沿用了他本家季羡林老先生开书目的性情路子 ——“我喜爱的十种书。” 
虽然他用的不是“喜爱”这么温柔的词,而是一个感情更加强烈的词语 ——“热爱”。“我热爱的三十种书。”“十种”也被他改成“三十种”了,没办法,十种书实在太少了,他已经“郎心似铁”地删了又删,已经删到不能再删了。
这样一来,就算老尚不喜欢他“画梅花”,也只能建议他把《约翰 · 克利斯朵夫》或《巨人三传》换成《红楼梦》,而不能强行要求他换,因为学校或中文系没有哪个文件规定了搞中国文学的老师不能向学生推荐外国文学作品。
所以,每年九月中文系新入学的学生,都会从老生嘴里听说,教古代文学的季尧老师在他上第一节课时,会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句话出自他推荐的罗曼 · 罗兰的《巨人三传》。
  
x
: 
: 
: 20227


外国留学生能懂中国文化吗?| 小诗经

?

稿   
稿   
稿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