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惊魂马王堆:防空洞蹿出蓝色火球

作家文摘报社

|

2023-06-17 10:08:25

本文选自

2023年第6期(总第323期)

惊魂马王堆

文 | 岳 南

1971年冬,借战备之机,解放军366医院决定派一支队伍在马王堆的两个土包下面挖掘一个大型防空洞。然而,随着洞穴不断推进加深,人们看到的不是中苏大战爆发,而是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地洞蹿出火球

366医院派出的部队官兵在马王堆土包下差不多掘进20多米后,地下出现了赭红夹带白点的花斑土,越往深处掘进越坚硬。当战士们费了好大劲终于穿透红土层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块又一块的白膏泥被挖了出来。

院务处长闻报来到施工现场,亲自钻进洞中检查。面对坚硬的土层,处长下令停止挖掘,让两名士兵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士兵拿起钢钎对准花斑土钻了约半个小时,当钢钎最后一次从花斑土中抽出时,钻孔里突然“哧”的一声冒出一股气体。恰在此时,院务处长斜倚在洞壁上划着一根火柴准备点烟。令他万没想到的是,含在嘴上的香烟未点着,火种却与从钻孔里冒出的气体遭遇,随着“砰”的一声,一团火球在洞中爆响、燃烧起来。院务处长说了句“大事不好,快跑”,便箭一样从洞中蹿出,其他战士在极度惊恐中也跟着出来了。

分管后勤和战备工作的副院长白明柱赶了过来,问明情况后,大着胆子跟在两名战士身后进洞察看。当快摸索到洞穴尽头时,只见一道蓝中带红的火焰,像一条扭动的蛇,“哧哧”鸣响着从钻孔喷发而出。他只好小心翼翼地退出洞口,飞奔到院长、政委的办公室汇报。

院长听报后严肃地说道:“现场官兵立即撤离该区域,并做好战备工作。立即报告军区司令部,建议火速派工兵团前来医院,用探雷器进行勘探。”

约两个小时后,一个排的工兵携带探雷和排雷仪器,大汗淋漓地从野外奔来,进入洞中勘察。此时,钻孔中喷射的火焰依然没有减弱。工兵们架起仪器在四周仔细勘探了一番,没有发现炸弹踪迹,只隐约捕捉到一块面积硕大的异常阴影。这个阴影是什么物体?是吉是凶?会不会构成威胁?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工兵排长决定暂时撤到洞外,将情况上报团部,留待首长和探测专家研究后作出明确的指示。

经过审慎勘察,工兵团最富经验的一个工程师认定此处是一座古墓。

■是回填还是发掘

12月30日下午3点,正在值班的湖南省博物馆革委会副主任(副馆长)侯良接到发现墓葬的电话。他的第一个感觉是:完了,这座古墓遭到了破坏!

侯良立即将身边的老技工张欣如与年轻的业务人员熊传薪叫过来,三人急如星火地向马王堆赶去。

三人来到现场,见挖开的洞内仍有气体从孔内冒出。侯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到医院去借个氧气袋,看能不能收集些气体回去研究。”当侯良拿着氧气袋重回洞中对准钻孔收集时,气体已极其微弱,收集未能成功。这个失败,成为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后,科研工作中的一大遗憾——墓中那闻名于世的女尸以及保存完好的文物都与这神秘气体息息相关。

几个人走出洞穴又到另外一个洞中观察,虽不见有气体冒出,却已是凌乱不堪。洞中底部的土明显不是原生土,而是墓坑填土,东壁发现一处椭圆形白膏泥。张欣如用自带的锄头挖了几下,很快发现了木炭。再挖下去,又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硕大木枋。见此情形,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说:“这是一座墓,与刚才发现的那个墓并列,看来这下面是一个墓群,可能宝贝还在,了不得啦!”

第二天上午,侯良找来革委会几个成员说明了情况,提出:“马王堆古墓已被发现,是回填还是发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如果要发掘,就要严格按照田野考古程序,先上报中央和省里,批准后再组织科学发掘。

■真假马王堆

当天下午,侯良打长途电话找到湖南省博物馆馆员高至喜,高至喜此时正在北京故宫帮助国务院图博口进行出国文物展览筹备工作。侯良把发现马王堆古墓的情况向高至喜做了说明,并说有人认为,此处是汉代长沙王刘发或其母唐姬和汉景帝之嫔妃程姬之墓,让其速向国务院图博口文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冶秋汇报请示可否发掘。

高至喜很快找到王冶秋做了汇报。王冶秋听后干脆地说:“那就发掘吧。”

1972年元旦刚过,侯良带上5名工作人员来到马王堆,此行目的是对马王堆做一次全面调查,确定发掘位置。同时,对考古大师夏鼐留下的一桩悬案尽可能地进行破译。

据史书和历代相沿的传说,这两个看上去紧密相连的大土包之所以叫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期被封为楚王并节制长沙的马殷、马希范父子这两位声名煊赫的人物有关。马殷父子在长沙经营数十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其中“会春园”“九龙殿”“马王街”等至今犹存。两个连在一起号称马王堆的大土丘,相传就是马殷及其儿子马希范的墓地。但也有人说,此处是马殷父子的疑冢,故未称陵而称堆。

1951年前,无论是文人墨客、地方百姓,还是盗墓贼,都认为马王堆就是马殷父子的墓冢。1951年秋,为了配合长沙市基本建设,保护抢救文物,夏鼐来长沙考察,他从别人的介绍中得知,1950年,当地的农民协会曾组织农民在马王堆一侧打洞取宝,但只挖了一些木炭,未得到一点宝物,只好匆匆收场了。

他与弟子石兴邦在马王堆两个耸立的大土丘上转了好久,始终没有做出发掘还是放弃的决定,只是对随同而来的程鹤轩说:“这不是五代马殷父子的墓,而是一座汉墓,可能属于西汉早期,马王堆名不副实。通知湖南省政府造册保护吧。”说完,夏鼐等返回驻地。马王堆的发掘只有留给后人来做了。

20年后,侯良等人又来到了马王堆。夏鼐当年留下的悬案也将随着此次发掘得以解开。1972年1月16日上午10点32分,随着侯良刨下第一铲土,一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拉开了序幕。

(摘自《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