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对于一个在山洞里独自度过 500 天的女人来说,时间过得更慢了吗?

酷炫脑

|

2023-05-17 20:17:45


Via:Pixabay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Ruth Ogden
翻译 | 杜雅兴
朗读 | 鸽仔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时间的流动更多地取决于你的性格特征和你周围的人,而不是一个滴答作响的时钟。


独自一人待在山洞里一年半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听起来像是一场噩梦,但西班牙运动员Beatriz Flamini带着愉快的笑容接受了这个挑战,她说这会给她更多认为时间来完成她的书。

在她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类耐力壮举期间,她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 在 500 天的时间里,她记录了自己的经历,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极端隔离的影响。

2023 年 4 月 12 日,当她从洞穴中出来时,研究人员发现的第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之一就是时间的流动更多地取决于你的性格特征和你周围的人,而不是一个滴答作响的时钟。

在向记者讲述她的经历时,Flamini解释说她很快就失去了时间感。 时间的流逝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当她的支持团队来接她时,她对于500天已到非常惊讶,反而相信自己只在那里呆了 160-170 天。

Via:百度图片

为什么她会失去时间感?
我们的行为、情绪和环境变化会对我们处理时间的思维方式产生强大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出日落标志着日子的流逝,工作和社交活动标志着时间的流逝。 在地底洞穴的黑暗中,没有了其他人的陪伴,许多时间流逝的迹象都会消失。 因此,Flamini可能变得更加依赖心理过程来监控时间。

我们记录时间流逝的一种方式是记忆。 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做某事花了多久时间,我们会使用事件期间形成的记忆数量作为已经过去的时间量的索引。 我们在一个事件形成的记忆越多,我们认为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充满许多新奇和令人兴奋的事件的忙碌的日子和星期通常比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的更单调的日子更容易被记住。

对Flamini来说,缺乏社交互动加上缺乏有关家庭和时事的信息(比如乌克兰战争、COVID 封锁后社会重新开放)可能大大减少了她在隔离期间形成的记忆数量。Flamini自己指出:“我的记忆仍然停留在 2021 年 11 月 21 日,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失去时间感也可能反映了时间在洞穴生活中重要性的降低。 在外面的世界,现代生活的忙碌和避免浪费时间的社会压力意味着我们中的许多人永远生活在时间压力的状态中。 对我们来说,时钟可以衡量我们作为成年人的生产力和成功程度。

Via:《妙警贼探》

共同主线
Flamini并不是第一个在环境变化后经历时间体验变化的人。 法国科学家 Michel Siffre 在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为期两到六个月的洞穴探险中也报告了类似的经历。

在冷战高峰期长时间被隔离在核掩体中(用于研究目的)的成年人和儿童一致报告说他们失去了时间感。 这也经常被服刑人员报告,并且在 COVID-19 封锁期间被公众广泛体验。

洞穴、核掩体、监狱和全球流行病有两个共同特征,这两个特征似乎创造了一种改变了的时间感。 它们将我们与更广阔的世界隔离开来,并涉及密闭空间。
然而,Flamini生活日程的空虚一直延伸到她的未来。 她无需准备工作会议,无需赶赴约会,也无需管理社交日记。

她过着自定节奏的生活,可以随心所欲地吃饭、睡觉和阅读。 她忙于绘画、锻炼和记录她的经历。 这可能使时间的流逝变得无关紧要。

随着睡眠、口渴和消化的生物节律从时钟的滴答声中接管,Flamini可能只是越来越不注意时间的流逝,导致她最终忘记了它。

Flamini放弃时间的能力可能因为她实现 500 天目标的强烈愿望而得到增强。 毕竟,她是自己决定要进山洞里,且她如果想走,走即可。

对于那些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受到限制的人来说,时间本身就是一座监狱。 战俘和服刑人员经常报告说,检测时间的流逝会成为一种困扰。 似乎只有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我们才能真正放手。

Flamini的自由可能会让文明抛在脑后,前往洞穴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然而,地下生活并不适合胆小的人。 在那里生存取决于您保持高水平心理弹性的能力。

如果你有能力在事情变得艰难时保持冷静和沉着,坚信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你有高内部控制点,并且很容易专注于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就拥有了 成功的毅力。 但是,您可能会发现关闭通知、清空日历并享受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更简单。


Via:《SKAM》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Atlis, M. M., Leon, G. R., Sandal, G. M., & Infante, M. G. (2004). Decision Processes and Interactions During a Two-Woman Traverse of Antarctica.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6(3), 402–423. https://doi.org/10.1177/0013916503262217

2.Arstila, V., & Lloyd, D. (2021). Subjective Time: The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of Temporality. MIT Press.
3.Brown, S. ’. I. W. (1985). Time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 The effects of prospective versus retrospective paradigms and task demands on perceived duration.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38(2), 115–124. https://doi.org/10.3758/bf03198848
4.Block, R. A. (2003). Psychological timing without a timer: The roles of attention and memory. In H. Helfrich (Ed.), Time and mind II: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s (pp. 41–59). 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
5.Crawford, M. A., & Dh, T. (1967). Time perception in children in the absence of external temporal synchronizers. Acta Psychologica, 26, 182–188. https://doi.org/10.1016/0001-6918(67)90015-7
6.Dh, T., & Crawford, M. A. (1964). Time perception during a two-week confinement: Influence of age, sex, IQ, and time of day. Acta Psychologica, 22, 78–84. https://doi.org/10.1016/0001-6918(64)90007-1
7.Kjærgaard, A., Leon, G. R., Venables, N. C., & Fink, B. A. (2013). Personality, Personal Values and Growth in Military Special Unit Patrol Teams Operating in a Polar Environment. Military Psychology, 25(1), 13–22. https://doi.org/10.1037/h0094753
Rosa, H. (2013). Social Acceleration: 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8.Ogden, R. S. (2020). The passage of time during the UK Covid-19 lockdown. PLOS ONE, 15(7), e023587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5871
9.Flaherty, M. G., & Carceral, K. C. (2022). The Cage of Days: Time and Temporal Experience in Pri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ttp://cup.columbia.edu/book/the-cage-of-days/9780231555050
10.Siffre, J. F. a. M. (n.d.). Caveman: An Interview with Michel Siffre | Joshua Foer and Michel Siffre. https://www.cabinetmagazine.org/issues/30/foer_siffre.php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