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坚持每天走一万步,真的能让你健康吗?

酷炫脑

|

2023-05-11 20:08:01


Via:Pixabay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Lydia Denworth
翻译 | 杜雅兴
审校 | 酷炫脑
朗读 | 鸽仔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每天走 10,000 步以保持健康的概念并非植根于科学,而是植根于营销噱头。

2022 年,我平均每天走 9,370 步。 我知道这么确切是因为我数过了,更确切地说,我的 iPhone 帮我计数了。我去哪儿都带着我的手机,与其说是为了接听每一个电话,不如说是为了接听每一个“步数”。 谈起我的每日目标? 一万步!

然而,每天走 10,000 步以保持健康的概念并非植根于科学,而是植根于营销噱头。 1960年代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了早期的计步器。 因为“10,000”这个日文字符看起来像一个行走的人,所以该公司将其设备称为“10,000 步计数器”。

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流行病学家 I-Min Lee 说 “这只是一个朗朗上口的词,每天走那么多步是一项挑战,但对许多人来说是可行的。 当然,如果你达到 10,000 步,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目标。 但实际上10000步来保持健康这种观念在过去并没有任何依据。”。

手表和手机等计步设备在过去二十年才得到广泛使用。 一旦他们这样做了,科学家们就需要长期跟踪用户,以了解有关影响死亡率、心血管健康或其他任何方面的步数的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但是直到最近,还没有这些信息。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 2018 年发布的现行体育活动指南仍以时间为准。 专家们审查了数百项关于运动和健康的研究。 几乎所有这些都是基于身体活动的自我报告,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衡量标准。 这相当于猜测我去年花了多少时间走路。

由于这样有可能出现错误,专家们最终推荐的是广泛的运动范围而不是步数:每周进行 150 至 300 分钟的适度运动(例如快走)或 75 至 150 分钟的剧烈运动(例如慢跑) 。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多活一年半。 但是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对步数做出类似的评估。杜克大学的医生和科学家William Kraus帮助起草了体育活动指南。他说 “我们做不到,这让我很伤心,数步数是可以做到的, 且人们理解和做起来很简单。”

现在有关步数的证据开始出现。2019 年,Lee 发表了首批研究之一,专门调查了达到 10,000 步目标的实际效果。 随后也进行了其他几项大型研究。 结果? 一些运动是好的,且越多越好,但在某些时候好处会逐渐减少。你能达到益处的个人巅峰取决于你的年龄。 60 岁以下的人确实应该每天走 8,000 到 10,000 步,才能在预期寿命和心血管健康方面获得最大益处。 60 岁以上的人在 6,000 到 8,000 步之间表现出最大的益处。 (每天 7000 到 9000 步大致相当于每周快走 150 到 300 分钟,这是 2018 年指南中的目标。)

区别在于能量消耗。Kraus说 “我们基本上将能量消耗与健康结果联系起来。以每小时 3.3 英里的速度步行 60 分钟和以每小时 6 英里的速度跑步 30 分钟所消耗的能量相同。 年龄越大,走路的效率越低。每走一步,老年人消耗的能量会更多。因此,他们只需更少的步骤即可获得相同的收益。

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流行病学家 Amanda Paluch 领导了两项将步数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荟萃分析。她说,每天增加几千步对于身体不便的人来说尤其有意义。她总结说 “最不活跃的人会收获最大。”。

你走的总步数似乎比你走的速度更重要。Lee说 “对我来说相关的问题是,当两个人步行相同的距离时,他们的步数是以更快的速度累积还是以更慢的速度累积是否重要? 到目前为止,答案是否定的。

较新的研究正在超越仅研究死亡率的范围,提出有关步数可能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或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体重的方式的问题。竟,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活得更久,而是活得更健康。 完整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lee在此期间的建议是:“根据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和你是谁来调整你的步数。”
Via:《咱们裸熊》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Cevallos, D. Y. S. (2017, May 11). Using Wearable Fitness Devices to Monitor More Than Just Fitness. Scientific American Blog Network.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using-wearable-fitness-devices-to-monitor-more-than-just-fitness/

2.Franco, O. H., De Laet, C., Peeters, A., Jonker, J. T., Mackenbach, J. P., & Nusselder, W. J. (2005b).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Life Expectanc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5(20), 2355. https://doi.org/10.1001/archinte.165.20.2355
3.Oreskes, N. (2022). Popular Health Claims, Such as a Woman’s Fertility Dropping at Age 30, Are Wildly Overblown. Scientific American. https://doi.org/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22-82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