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TOP期刊!这位兰大本科生拿下

兰州大学

|

2023-03-27 21:24:11

 回想起过去的2022年,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张梓杨时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被梦想击中的感觉”。2022年初,成都成为国务院批复的我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彼时的他,为了研究这一新兴课题,行走在成都美丽的城市公园,徜徉在经典文献与数量图形之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培养起了对于科研的热爱和专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23年1月13日,在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源环境学院马国强老师的指导下,张梓杨作为第一作者、马国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Accessibility in a Multiple Transport Mode Urban Park Based on the “D-D” Model: A Case Study in Park City, Chengdu》(《基于“D-D”模型的多交通方式下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以公园城市成都为例》)发表在国际知名TOP期刊《CITIES》(《城市》),成为我校教师指导本科生取得国际前沿成果的又一次突破。

4175f5e6bcc533a9a8928bf684fa494c.png

01-小切口撬动大问题:

偶然一瞥却成研究起点

2021年寒假,身为四川人的张梓杨从成都转车来兰州,高铁站LED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公园城市”宣传片,一下子吸引了他。什么是公园城市?为什么这个新名词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城市公园是怎么分布的?当地居民和游客分别能获得什么?未来该怎样建设?这一系列问题,狠狠地敲打着这个地理人的心,直到去年3月申请兰州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他才厘清了上述基本概念。

下一步的研究怎么办?张梓杨想起,大二时学习过马国强老师的《城市地理学》专业课。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是关于城市地理与城市的论述题,“因为是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张梓杨答得特别好,我能从中看出他对知识点的敏锐和对问题的探索意识。”马国强说。因此当张梓杨带着“成都城市公园建设”的科研项目书找到马国强老师时,他们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科研认同感。

ecc314ec05b1803397d73d845fa66006.png

研究区位置及公园分布

在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探索的过程中,作为本科生班主任和本科生学业导师的马国强老师有一条明文规定:必须精读300篇相关领域的高质量论文,让学生透彻了解学界前沿,为以后的研究找到适合的理论支撑。与此同时,马国强指导2018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石雯倩等同学完成的《枕水栖霞,河上人家——永靖县太极镇白川村村庄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二等奖。不知科研为何物的“小白”张梓杨也向往能够步入科研殿堂的大门,他用了一年多时间精读、归类、总结了200多篇文献,为他后续提出研究新视角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马老师每周固定在榆中校区给本科生开组会,给我们介绍国内外前沿研究和最新研究方法。”张梓杨说。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师生二人就城市公园可达性问题保持着平均一周一次的沟通频率,连春节也没有放过。不管是实证方法、学科知识还是情绪疏导,马老师都无私地提供帮助。

02-另辟蹊径:

从“O-D”到“D-D”

公园城市是与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作为覆盖整个城市的大系统,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城市公园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吸引着城市地理学学者学术的目光。

在众多典型公园城市中,成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拥有众多好玩的城市公园,如浣花溪公园、望江楼公园、百花潭公园、人民公园等,都为这个出了名的慢生活城市增色不少。

2018年2月,“公园城市”理念首次从成都市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畔提出;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同年4月,成都明确提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公园城市”纳入其四大城市定位之中。

每年,成都所接待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22年春节,成都仅公园和绿道就接待了438万游客。2023年春节,成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37.1万人次,其中公园微度假引领潮流。因此,将公园纳入游客服务体系之中,对实现城市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d2d2594926da2a552812bc775c0080bf.png

张梓杨在成都锦城公园调研时与游客就绿道建设交谈

2022年初寒假,张梓杨多次前往成都,从游客变身研究者,审视城市公园建设。“城市公园应该是一个可以支持游客和居民共存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属于本地居民的公共空间”,张梓杨说。

研究该建立在怎样的理论模型上呢?这却让张梓杨和马老师都犯了难。

在以往的“城市公园”研究中,研究者较多关注当地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的便利性、距离、费用等因素,且研究视角大多构架在“O-D”(original-destination,起点到目的地)模型上,而对非本地游客的城市公园享用便利性研究则寥寥无几。

“出游时,游客是从住所出发到景点后再返回住所。他们的旅游行为表现为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一般不走回头路。”马老师引导张梓杨跳出固有模式:我们是否可以用“公园-公园”来描述游客的移动路径呢?张梓杨顿悟,“这不就是D-D模型(destination-destination,目的地到目的地)吗?”明确了最关键的理论模型,后续研究就如顺水行船。

在便捷的网络应用程序接口支持下,张梓杨获取了公园之间的交通时间,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基于多种交通方式(步行、汽车、公交或地铁、私家车)、多时间阈值、多出入口测算了公园对于游客的可达性情况。结果印证了张梓杨的设想,成都主城区的公园可达性呈现出“双核心、若干副中心和组团式”的圈层结构。

0b9bc19a53309046a9397716fedd8431.png

不同时间域值下公园综合可达性得分的核密度分析

03-科研、公园、城市

一切都希望更好

为了将圈层上的各个公园相链接,张梓杨和马国强老师用了“生态踏脚石”(生物在迁移或运动过程中临时停留的过渡性或暂歇地生境)的概念,建议通过修建“公园踏石”,将单一、分散的公园串联成一个有机的“公园网络”,发挥城市公园的“组团效应”,进一步彰显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盘活城市绿地资源,增强城市绿色活力。

e01f59209bb8e93dc579c9b2f5358366.png

张梓杨在成都人民公园调研

通过研究,他们对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交通方式上,汽车与骑行对游客来说最方便,从绿色出行的角度出发,建议建造更多自行车绿道,完善绿道体系。同时,建议成都应该提高城市公园的步行可达性,尤其是东部片区。

在结构布局上,成都公园呈现“双核心-若干副中心-组团式”的圈层结构。他们认为这是很好的结构方式,并为其他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成都模式。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老城区不宜大拆大建,因此可以采用“见缝插绿”的原则在各个公园组团之间合理安排游园、口袋公园、绿色廊道、小绿地等“公园踏石”;

他们还设计了“双核心”地区公园旅游模式,环城城市公园旅游路线,从而充分展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城市形象。

张梓杨说,“能在《CITIES》上发表论文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马国强老师对这一成果感到欣慰,“开始的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探索科学问题,得到规范的科研训练,不过随着科研过程的推进,我越来越被他身上的那股子韧劲所打动。”

成功之后,张梓杨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快乐总是一瞬间的事情”,他意识到自己的“D-D”模型实际有些理想化了,公园之间的雷同性可能会对“D-D”模型提出挑战,他将继续在今后的科研中探索更深入的问题。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成都已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514个。今年2月,《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标准体系(1.0版)》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将对营造成都宜业宜居的优良环境、激发城市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611ef5d04540e601b3a1b1312ed096ff.jpg

度过了在兰州大学充实精彩的本科时光,发表TOP期刊这件事让张梓杨对科研更加有信心了。现已保研到中山大学的他有了自己的新目标:“广州也有很多漂亮的城市公园,我会继续把这项研究做下去,碰撞之下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23.104191

文字|法伊莎 任雪燕 肖玥

制图|杨舒婷

编辑|冯伊蜓

责任编辑|李晖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