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质效并重 多维施策 陕西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成效明显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

2023-03-21 07:29:51

作者:牟晓平 吴彩鑫 胡胜利

近年来,陕西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办等11个单位《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资源要素,融合产业发展,强化支撑保障,完善利益联结,稳步推进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陕西已连续创建省级示范县(区)12个,示范县(区)家庭农场总数达12880个,占全省家庭农场总数的14%;家庭农场新增4600多个,较2020年增长36%;有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488个,占全省示范家庭农场总数的45%。陕西省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一、破解用地难题,着力下好“资源棋”

用地难是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创建县(区)积极寻求破解之策。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土地流转。各创建县(区)相继成立了独立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基本实现“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村都有联络员”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土地评估、入股策划、产权公证等“一站式”服务。宝鸡市眉县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及合同,帮助3个农场流转土地1200余亩。二是盘活资源资产,引导规模发展。商洛市丹凤县开展“业务指导促发展”行动,完成土地流转2620亩;咸阳市兴平市清理各类“口头协议”“阴阳合同”“问题合同”等27份,村集体收回滩地2368.9亩,全部用于发展家庭农场。三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发经营活力。延安市志丹县制定分级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100万元,并每年列支1000万元家庭农场贷款贴息,引导流转土地217.8万亩,其中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18.5万亩,占到流转土地总数一半以上。

二、完善政策措施,主动用好“激励策”

家庭农场培育过程中,各创建县(区)通过采取建立健全组织、保险覆盖、政策激励等政策措施,多元配套,合力推进示范创建。一是推进体系健全有力。创建县(区)均成立家庭农场专门机构或专班机构,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镇级组织实施,工作推进体系不断完善。商洛市山阳县等3个县(区)将家庭农场培育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或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强力推进。二是金融保险精准有效。多个示范县(区)出台金融助农政策,积极开展授信业务,累计为家庭农场融资5.2亿元。咸阳市兴平市出台贷款评级授信办法,给予家庭农场500万元授信额度;商洛市丹凤县将家庭农场纳入农业保险补助范围,兑付涉农保险500余万元。三是奖补激励执行有力。安康市汉阴县累计投入852万元奖补示范家庭农场;榆林市靖边县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31个家庭农场给予155万元补助。

三、人才品牌并重,加快育好“领航雁”

人才、品牌是家庭农场经营好、发展好的关键。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延安市志丹县把“农场主培养成村干部、村干部培养成示范农场主”作为硬指标培育人才;延安市黄龙县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全程培育”思路,对县域内农场主每年轮训一次。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汉中市汉台区开发建设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手机APP和电脑PC端,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动态监管;安康市汉滨区开发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授信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便利。三是强化品牌打造。渭南市合阳县引导示范农场开展绿色有机和地标认证,不断擦亮合阳县特色农业“名片”;延安市志丹县先后创建了“山地苹果”“志丹羊肉”等特色农业品牌。

四、示范引领带动,突出造好“样板田”

各创建县(区)积极探索示范引领、联合合作、新媒体营销等方式,不断提升农场经营水平。一是树典型促带动。第一批5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总结提炼的“重视基础、搭建体系、激发活力、完善机制”创建经验,在全省宣传学习。延安市黄龙县作为第二批省级示范创建县(区)之一,探索了“四个三”做法,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合作,多角度宣传陕西省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做法,收到良好宣传效果。组织第三方机构,首批遴选38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在“陕西农经”公众号上进行推介宣传。二是强联合带小户。引导家庭农场采取合作与联合方式,抱团发展。全省先后成立家庭农场协会(联盟)46个;建立家庭农场孵化基地2个,孵化家庭农场31个,带动脱贫户859户,联结小农户3160户。三是拓市场增效益。咸阳市兴平市以视频直播、网红推介、网上订单等方式,开辟农产品生产营销新业态,全市家庭农场年网销额1亿元以上;渭南市华州区云溪泉生态家庭农场,开发了“云溪泉生态农场”公众号和“云溪泉生态农场”APP商城,实现农场农产品网上销售110余万元。

[作者单位:牟晓平,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吴彩鑫、胡胜利,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省农广校)]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