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千万别让奶奶带娃!”复旦教授的话,让无数爸妈沉默

读者

|

2023-01-30 17:06:59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后台收到很多类似下面这样的留言: 

一个培养孩子自主吃饭的小问题,深究后,却挖掘到隔代育儿的矛盾上,让人唏嘘不已。

之前看过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的一个演讲。

她在演讲中谈到自己的育儿问题时,无奈地说:

“我是育儿专家,但我儿子9岁还在被我妈喂饭!”

即使是复旦大学的女教授,面对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隔代育儿冲突,也会无可奈何。

当你和亲妈或婆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带孩子的理念相悖发生冲突时,到底怎样做才是最优解呢?

来源:全景视觉

养娃,到底听谁的

孩子9岁了还需要家长喂饭,这在大多数妈妈眼里,都是一件古怪而滑稽的事。

9岁的孩子,至少已经读到小学三年级了,是过年拿了压岁钱,能呼朋唤友去学校门口的小商店自己买零食的年纪了。

演讲中,沈奕斐教授大致描述了一下“外婆喂饭”的前因后果:

因为带娃任务艰巨,作为职场妈妈的沈教授只能向自己亲妈求助,请老人过来帮自己搭把手,其中一件事就是管孩子吃饭的问题。

年轻父母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老人吃的“盐”也不少。

一旦接过帮忙带娃的大旗,他们就开始将自己的一套准则付诸行动。

沈教授的母亲坚持每顿都给孩子喂饭,不管孩子吃多吃少,在孩子准备结束吃饭这个动作前,她一定要亲自喂上两口。

这成了她带娃的“机械流程”,也改变了孩子的整个习惯。

于是,即使是大学教授,在外还是被“盖章”的育儿专家,沈奕斐依旧只能无奈地面对“自家孩子9岁吃饭还要被喂”这件尴尬的事。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养娃这件事上,两代人在争夺话语权,想要理清“养娃听谁的”。

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争议,放在现实中,可能就是一场生活大战。

现实生活里不是一句“妈妈是超人”就能全搞定的,大部分妈妈只是普通人,更别说在职妈妈了,有些孩子的闹腾程度,全职妈妈都不一定能搞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求助上一辈人是更适合,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是外婆还是奶奶,她们来帮忙带娃都是因为爱,既没有义务,也非职责所在。

我们没有权力去要求她们事事按我们的要求做。

而且,在大多人看来,育儿依旧是一项“经验主义”事务,过来人的经验会自动给人的信心加码。

外婆、奶奶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至少成功养大过一个孩子,比年轻妈妈们更有把握。

所以,她们很容易处处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行事,如果性格强势一些,还会要求自己来做决定。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见面聊天都会忍不住倒苦水,吐槽自己婆婆对养娃的“掌控欲”。

从她生完二胎坐月子时,婆婆就自告奋勇要来照顾她,她一开始还觉得很是感动,生怕辛苦了老人家。

结果婆婆到家后,俨然一副“指挥官”的模样。

先是嫌她给孩子用纸尿裤会让孩子不舒服、红屁股,强烈要求给娃用回尿布,被驳回后还把夫妻俩数落了一顿。

然后看到他们家3岁的大宝,自己坐在专属小桌子上吃饭,又一阵不满意,嫌他们夫妻俩懒,说不给孩子喂饭孩子就吃不够,不长个。

夫妻俩疲于应付,有时实在吵不过也就随着她去折腾。

最后,婆婆硬生生把大宝带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二宝也是一刻离不了人。

朋友和她老公实在受不了了,在二宝6个月后,把婆婆请回了老家,再辛苦也决定俩人自己扛。

“我觉得这就跟打仗一样,一下子来了两个大将军,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后只有打败仗的结果!”

所以,当年轻妈妈需要跟老人争夺“养娃决定权”时,原本的养娃助力也就变成了阻力。

别把隔代育儿当洪水猛兽

既然隔代育儿有这么多隐患与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干脆别让老人参与到育儿这件事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然,生活中不乏育儿能力很强的年轻妈妈或经济实力不错的家庭能靠自己搞定,但事实是大部分普通家庭依旧力不能及。

需要老人帮忙带娃,这是客观需求,并不是什么不合理的行为。

其实,隔代育儿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只是我们要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它。

权责与信任,是隔代育儿中最需要建立的基础。

我们与老人共同育儿的时候,矛盾常常出现在权责不清和缺乏信任中。

当你一边将各种育儿琐事都交到老人手中,一边又要求她们跟你思维同步,矛盾就出现了。

我常听许多新手妈妈谈论与老人在带娃时产生的冲突,比如给娃做辅食,一边要求老人全程负责,一边又嫌她们的搭配“不够科学”。

老人用经验反驳几句,她们立刻搬出育儿书里的“说明”争个对错。

结果,老人转头甩来一句“那你自己来做”。

这就是典型的权责不清。

既然你希望老人帮你完成这件事,把责任放在对方身上,那么决定权也应该同样给予对方。

没有人能在承担了某种责任却未获得相应权力时,还能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

来源:全景视觉

就像前面说到的做辅食的问题。

要不就只让老人采买或处理食材,自己搭配、制作;

要不就在事前跟老人沟通确认好搭配和口味,放开手让老人全权处理。

权和责是无法分开的事物,特别是在共同育儿的过程中。

沈奕斐教授在演讲中还聊到自己和婆婆关于信任的一个问题。

沈教授的婆婆曾经是“接生婆”,有很丰富的育儿经验,但沈教授觉得很多做法都是老一套的迷信,没有科学依据,不能随便用在孩子身上。

她生一胎时,婆婆就说要给孩子“捆蜡烛包”——用襁褓或布料把刚出生的孩子包起来不让乱动。

沈教授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不让孩子自由活动会影响生长发育。

夫妻俩坚决不信婆婆的经验,拒绝给孩子“捆蜡烛包”,婆婆因此很伤心。

结果等到沈教授在一家知名的妇产医院生二胎时,却得到了医生关于类似“捆蜡烛包”的科学解释。

原来,孩子刚出生不久,面临环境突变,无法很快适应,就容易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哭闹。

给孩子“捆蜡烛包”,是为了模拟婴儿在母亲子宫中的体感,让孩子能慢慢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

其实,实际的育儿生活中,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受教育程度高,对老人的一些经验知识带着天然的优越感与不信任,造成沟通上的隔阂。

所以,不妨给老人多一些信任,对自己少一些盲目自信。

如果是不确定的情况,先耐心查询一下资料,确认后再进行有效沟通,也能解决无谓的争吵与伤害。

来源:全景视觉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而隔代育儿,可能就是其中时而温馨又时而无奈的部分。

当我们足够尊重长辈们在育儿过程中的付出与价值,把育儿的责任交给他们时,能同样给予应有的权力与信任。

我想,隔代育儿的矛盾也会比现在少很多。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是磨平分歧,共同为孩子成长而努力的一家人!

来源:朵妈陪娃(ID:duomapeiwa),专注于0-7岁孩子的高质量陪娃,为1000万新手妈妈提供1500+以上干货游戏。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