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文旅中国

|

2022-11-26 12:10:43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编辑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2022)》出版发行。该书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数百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中精心遴选18项案例进行解析。本报从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深度采访,通过各地保护、管理、利用革命文物的创新实践,探讨如何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


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妮丽

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更好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夯实保护基础 完善保护体系

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要夯实革命文物工作基础。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科学保护的基础条件,是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档资料的调查征集,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让革命文物再现历史原貌,切实把红色资源传承好。

以北京市香山公园为例,其坚持尊重史实、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恢复和展现历史风貌。通过近两年的历史资料整理、近千件家具的征集、几十次方案的修改,用5个月完成了83个单元、1处主题展览、9495件展品的布置。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我馆具体情况来看,遗址内有些不可移动文物属于私人产权,修缮难、保护难,这使得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文史研究部主任毛春桃表示,“一些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主要以预防性保护为主,数字化保护方面还需要加强。”

“鉴于专业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文物保护工作还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要理顺用人体制,优化激励机制,加强队伍稳定建设,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要有效衔接、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一体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各个部门合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运作模式,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体系,让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革命文物保护中来。

既要“活”起来 又要避免走样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要大力推进革命文物传播手段方法的改革创新,如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工作,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更多文创产品等。

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利用途径,在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其社会教育覆盖面。

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还要避免革命文物被过度开发。某些地方对革命文物设施的包装构筑过度追求奢华,滥用声光电,华而不实,失去了精神内涵;有的为了追求戏剧效果,一些展陈讲解词脱离了历史和事实依据,出现不当内容,混淆了视听。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副馆长郭志军认为,不能以发展红色旅游的名义破坏革命文物的保护,也不能以保护革命文物的名义过度市场化运作,只看重经济效益。一些红色旅游地对红色内涵不上心,却热衷于商业化运作,让红色旅游方向“跑偏了”。对革命文物背后所代表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要准确全面理解,再进行创意性设计和表达。

推进片区建设 构筑保护格局

为了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各地展开了积极探索。

近3年,国家及陕西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约3.6亿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完成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87项革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等41项安防、技防和消防项目;编印《革命旧址日常管理工作手册》,开展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现状评估,开展革命文物专项鉴定,仅延安市近3年藏品征集量就达3683件(套)。

在河北,《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简称《决定》)于2021年7月实施。《决定》坚持小切口、真管用、能落地的原则,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明确政府职责,强化资金保障。对各级政府、文物部门、社会力量等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清晰界定,构筑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价值体系。

2021年,江西进一步加强全省红色资源尤其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出台《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系列政策,编撰《江西省革命遗址遗迹图文集》,抓好长征文物、红色标语保护利用,推进革命文物保护片区建设。


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

展现历史风貌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荣坤

▲ 相关负责人在施工现场检查修缮情况 北京市香山公园供图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京香山。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展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革命历史,北京市香山公园实施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修缮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内容为双清别墅(毛泽东主席办公居住地)、来青轩(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办公居住地)、双清别墅东侧平房(中央警卫处)、小白楼(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镇芳楼与镇南房(中共中央机要处)、思亲舍(中共中央宣传部)、多云亭(中共中央宣传部)、丽瞩楼(香山专用电话局)8处建筑院落修缮工作。项目总面积为3630.23平方米,占地面积18911.17平方米。

2019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开展义务讲解3万余场次、各类宣教活动百余场,建筑修缮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北京市香山公园党委书记、园长孙齐炜介绍,修复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缺少建筑的详细图纸,老工匠、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动工前半年就开始搜集资料。“我园从2017年底开始广泛搜集整理资料,从4.9万字采访实录、20余万字文字资料、100多张老照片中,挖掘房屋形制、门窗布置、院落植物等细节,参考同时期建筑,充分研究论证,初步确定8处建筑保护方案。”孙齐炜说。

随着新线索的出现,施工方案随之不断调整。如依据王光美手绘房屋布局图,将刘少奇办公居住地房屋格局由七间调整为五间;依据发现的老照片将双清别墅屋面由仰瓦灰梗调整为裹垄屋面;依据历史文献及专家意见,减少乔木种植数量,增加华北香薷、杭子梢等香山乡土地被植物。组织古建、文物等专家研究制定做旧方案,体现年代感、厚重感。

在展览展陈工作上,大到吉普车、办公桌,小到一根铅笔、一盒火柴,都反复斟酌比对。赴云南购买吉普车,赴内蒙古、山西等地寻找购买陶瓦、小停泥等老材料,邀请木作、瓦作等古建传承人现场指导施工,使用小停泥淌白墙砌筑等传统工艺……连铅笔、橡皮的品牌,火柴盒上印制的文字等内容都是反复论证后复制的。孙齐炜表示,8处革命旧址高度还原历史场景,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历史年代,体会共产党人的“赶考”初心。

2019年,双清别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此外,北京市香山公园不断创新文物保护新模式,注重科技赋能。上线香山革命纪念地虚拟展,推出线上红色课堂、“云游”香山革命纪念地等专题,推出“5G+AR”沉浸式体验游览项目,开展红色故事线上“云直播”,全景式讲述香山革命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荣坤

▲ 中共一大纪念馆 王芳芳 摄


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群众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一大会址”),百年风华的中共一大会址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辉。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栋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地处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黄浦区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2020年底,中共一大会址所在房屋进行大规模修缮。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崭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纪念馆”)落成,成为上海的红色新地标。据了解,中共一大纪念馆以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是一座全面反映党的创建历史的综合性纪念场馆。升级后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形成“一馆三址”的特色格局,以新落成的展馆为主体核心,统筹管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一大纪念馆征集和收藏的文物史料及历史照片达12万余件(套),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重要见证,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红色宝库。截至2022年11月12日,总计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中共一大会址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源地。纪念馆作为讲述建党故事、彰显建党初心、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殿堂,在发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根脉和精神基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新馆开馆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以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不断打造展览精品。全新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通过1168个展项、612件珍贵文物,展陈精心设计30余处重点展项、20多项多媒体声像,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讲述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的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策划大型原创展览“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该展览是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源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实践。2月27日,展览启动全国巡展,迄今举办图片展31场、车展10场。

此外,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形式多样的馆校合作,设计适合青少年的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群体策划“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向阳而生”主题活动,该活动先后走进北京、辽宁、江苏等15个地区的学校。

今年,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喜迎二十大,童心探初心”的探寻“初心之旅”青少年进馆体验活动。从10月1日启动至今,近万名小朋友及其家人参与,活动基于展览、藏品、研究等成果开发设计,包含填字、画画、数学等多种任务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感受沉浸式文艺党课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荣坤

▲ 沉浸式体验式党课《曙光》现场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供图


“新时代祖国建设是一流,港珠澳跨海的大桥新落成,福建号国产的航母新命名……”天津快板一打起,现场气氛热烈,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掌声阵阵。这是由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创作的文艺党课《奋进》,在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简称“天津张园”)驻场演出。演出采用数来宝、歌曲、评书、相声等形式,展现了一堂感人至深的沉浸式文艺党课。

近期,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天津张园陆续推出了沉浸式体验式党课《曙光》、“走进张园,感受天津非凡十年”系列讲座、红色交响音乐会、百部红色电影选映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其中,《奋进》就是很受欢迎的一个活动。

天津张园始建于1915年,原为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宅邸。中国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曾在这里居住。解放初期,中共天津市委和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此合并办公,是天津解放后中共天津市委首次对外公开办公的红色旧址,这里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津沽大地的红色记忆。天津张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主管、天津市演出公司管理运营。

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革命旧址在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传统的展览讲解,天津张园充分利用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的资源优势,联合当地各大艺术院团,推出红色剧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融合表演、讲座、音乐会、图书展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诠释红色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副馆长申燕介绍,自建馆以来就邀请历史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张园的前世今生》等公益讲座,传播历史知识;为庆祝建党百年推出了“奠基岁月”主题展览,共接待天津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中小学校650余家,因为反响很好,作为常设展览;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打造融合手作、运动、品酒等多个生活场景的创意读书市集,吸引众多游客感受天津历史文化;今年暑期,还为全市学生推出线上系列美育实践课堂18场。

同时,天津张园举办青少年儿童游学参观活动。“我们与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等小学建立了共建基地,启动‘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让少先队员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先辈建设天津的风雨历程。”申燕告诉记者,除了馆里的活动,他们还积极走出去,将“奠基岁月——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张园”主题展览送到天津市各区县的乡村和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展览,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此外,天津张园还开设了“周末相声剧场”,推出津味相声、鼓曲、十样杂耍、烛光音乐会、民乐系列演出等具有津派文化特色的节目,寓教于乐,深受大家喜爱。


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

拓宽展示利用渠道 小场馆亦有大作为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在武汉”专题展览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红墙赤瓦,在繁华闹市中庄严肃穆,是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90多年过去了,这栋老建筑依然如一位老者,静静矗立,历经着岁月的洗礼,默默地守护着渐行渐远的历史回忆。

自2016年对外开放以来,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依托革命文物——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把红色资源守护好、建设好,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供服务,获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湖北省、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采取‘小场馆、大作为’的举措,在陈列展览、社教活动以及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成效。”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

该馆原创展览“人间正道是沧桑——元帅与武汉”“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浴血鏖战保家卫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精品连环画专题展”“犹记峥嵘岁月稠——宣传画中的家国情怀”等深受观众喜爱。其中,“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在全国15省巡展47场。

同时,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深入挖掘革命旧址及珍贵文物背后故事,开发特色品牌社教活动“迎新春民俗小课堂”“童心童话故事会”“红色快闪”“军人集体婚礼”“沉浸式参观情景剧”“红色文物进校园”“听得见的宣传画”和“我与宣传画不得不说的故事”等,持续擦亮“中共中央旧址”品牌。

红色文物进校园,红色基因永传承。10月11日,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将“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在武汉”图片展及15件(套)文物送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该校全体师生近距离接触文物,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目前,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正在展出“不爱红装爱武装——纪念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成立95周年特展”,用大革命时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招收的历史上第一批成建制女兵的故事,为正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女医生、女护士、女干部、女党员等加油打气。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郭万超

一是革命文物丰富的地区往往经济技术不够发达,文物保护的资金不足,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二是对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认识有待拓展,除了革命历史意义,革命文物在文创开发方面也有重要价值,要加大融合发展力度。三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全国革命文物的学术研究、科学分类、统筹管理。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妮丽 采访整理)


2022年11月26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 ↓ ↓ ↓ ↓ ↓ ↓ ↓ ↓

2211261bywwhb01bc(1).jpg

责编:陈晓悦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