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佛山高明生漆脱胎技艺:脱胎老工艺,传承光亮绚丽

纷享佛山

|

2022-11-18 14:58:52

漆器,发源于新石器时代,鼎盛于秦汉,消长于魏晋,它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其中江西鄱阳县出产的脱胎漆器尤为佳品,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为“中华三宝”。

在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头村一户关姓家族中,同样世代传承着一种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这种技艺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俗宗教性和地域性,在传统造像领域一枝独秀,日前成功入选高明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源自高明的脱胎漆器有何特色,又是如何制作成型呢?带着疑问,记者17日走访高明生漆脱胎技艺传承人关佩华、关健兴姐弟,了解他们讲述高明生漆脱胎技艺的传承故事。

工人师傅在往泥胎上刷漆。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走近“非遗”

传统工艺造就大佛像

沿荷城万成路一直往南行,穿过荷香路,在路口左手边一道不起眼的铁栅门后面,坐落着高明艺海雕刻工艺厂。1994年,拥有脱胎漆器传承技艺的西头村民关景兴创立了它,如今,这里是高明脱胎漆器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艺海雕刻工艺厂,记者见到了关佩华、关健兴姐弟。“90后”的他们,从小跟随父辈学习生漆脱胎制作技艺,如今是高明生漆脱胎技艺传承人,随着他们娓娓道来,一扇厚重的历史大门缓缓打开。

漆器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漆器出土。殷商时期,古人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到了秦汉,漆器更取代青铜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西汉桓宽所著的《盐铁论》中记述,“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可见漆器在古人生活里的重要地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到两汉中后期,起源于战国时代的夹纻工艺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纻,是古时对麻布的称谓。夹纻工艺,即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再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等干实后,去掉内胎,最后在麻布壳上髹漆。西晋以后,随着佛教盛行,夹纻工艺被广泛用于大型佛像制作,成为如今生漆脱胎技艺的滥觞。

泥胎上的生漆断面。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关佩华介绍,高明区传承的生漆脱胎技艺,即脱胎于古代夹纻工艺。工人首先要精选木材制作木胎,木胎外面要贴优质黄泥,由雕刻师傅手工雕刻成大佛的胎坯。胎坯雕好后,表面要覆盖上一层厚石膏。等石膏干透,工人再用水将石膏里的黄泥坯洗掉,这就是第一次脱胎。

脱胎之后的石膏,从中间一分为二,就成了上生漆的模具。生漆又叫大漆,由漆树天然分泌物过滤后制成。工人以大漆为粘合剂,在胚胎上逐层裱糊麻布。关健兴说,每涂一层生漆,就要裱一层麻布,直到裱糊的漆布有3~5厘米厚,才算完工。

完成裱糊的造像将被送往阴凉处,等待生漆阴干定型。之后,工人会敲掉最外层的石膏模具,二次脱胎,再经过上灰底、打磨、上色等数十至一百多道工序后,就成为庙宇里光亮绚丽的“生漆脱胎佛像”。

关佩华说,采用高明生漆脱胎技艺制作的佛像,造像眉目清秀、衣纹褶皱分明,形态自然,比例适当,动作和谐,线条流畅,且具有不怕热,不怕水,不变形,不开裂,耐腐蚀,防虫蛀的特点,实现了传统造像手法与漆器工艺的相互结合。此外,由于工厂主要承接特大型脱胎漆器造像的制作,在加工过程中克服了诸多传统工艺桎梏,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和超越。

工人师傅在往牌匾上贴金箔。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祖先传承

代代习练传统技艺

就像天然漆最早在何时使用已不可考一样,记者从交谈中获悉,高明生漆脱胎技艺的传承历史如今也难以考究,只知道最迟在关佩华太爷爷一辈时已有了完整的传承。关佩华猜测,这份传承的诞生,应该与关家祖先的个人爱好以及西头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

原来,漆树虽然在国内广泛分布,但能割出优良生漆的却并不多。为了采漆,古人往往要深入大山,寻找野生的大株漆树。即便能顺利找到,一棵漆树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也只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割漆时刀口还不能超过十刀,且每割十天需歇十天,每割一年需歇一年,因此古时又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要发展漆器技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据关佩华介绍,关家祖先原本是西头村的富裕人家,衣食无忧,有余力发展个人爱好。某一代的祖先便喜欢木工活,经常给自家造些小家具。在学习木工的过程中,这位祖先学到了生漆脱胎的技艺。恰好西头村外也长着不少漆树,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于是就有了这一份技艺传承。

传承一项非遗技艺,并不是件容易事。作为如今的高明生漆脱胎技艺传承人,关佩华、关健兴姐弟很小就开始跟随父辈学习相关工艺。

关佩华记得,在她还没有上小学时,长辈就会带她和弟弟到工厂,练习上漆、贴金等技术。不知有几个寒暑假,姐弟俩都是在充满木漆味道的厂房里度过,直至升入高年级,学业开始繁重后,两人才被允许专注学业。这时,两姐弟也早已将相关技术掌握得差不多了。

工人师傅在往牌匾上贴金箔。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优质黄泥,是将普通黄泥用筛子层层筛选过滤后,留下颗粒均匀的成分。在贴黄泥这个步骤,现在有时也会用美术泥作为替代”、“大漆的制作需要将用过滤布将生漆加水等物质混合,团起后挤压过滤”、“上漆得注意运力,保证厚度一致,不留线纹”……走在艺海雕刻工艺厂的生产车间内,关佩华与关健兴滔滔不绝,详细介绍着其中关键,每一字每一句,无不展现着两人对这套工艺流程的熟稔。

佛山有不少佛教场所,为关家人发扬高明生漆脱胎技艺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关佩华告诉记者,如今市内乃至周边一些著名寺庙,如杨和观音禅寺、顺德宝林寺、广州光孝寺等,都从他们这里采购佛像。

展望未来,关家姐弟希望,以后能以入选高明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契机,建立高明生漆脱胎技艺的产研学基地,将这项技术在高明区内更加发扬光大。

穿行在艺海雕刻工艺厂的生产车间,一尊尊生漆脱胎佛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从夹纻工艺诞生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沉淀岁月留下的痕迹,不动声色,却美得庄重。


来源:佛山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