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周口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之沈丘顾家馍

周口日报

|

2022-11-07 11:08:41

李剑文

沈丘顾家馍是2009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丘顾家馍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彼时,在沈丘老城护城河北岸、九拱桥北头住着一户姓顾的人家,顾家依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卖馍卖茶为营生,维持生计。顾家在卖馍生涯中,博采众家之说,不断地归纳、尝试、改进,蒸出的馒头表面光滑、洁白如玉,口味微甜香糯,在周边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后经顾家一代代传人的摸索、提炼、创新,蒸馍在造型、色泽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艺。清朝康熙年间,御大夫刘璐家住沈丘老城,进皇宫时带“顾家馍”敬献给康熙帝品尝,康熙大加赞赏,称“顾家馍”为宝贝,遂御封为“贡馍”,成为进献皇宫的贡品。

“贡馍”分小贡馍和花馍两类。小贡馍呈亚腰葫芦状(也似“人”型),馍尖用朱砂点圆点(太阳),馍底有S型旋纹(大地),馍颈用桃木梳子压出七个点痕(七星),人、太阳、大地、星构成其独特的标识。馍高6厘米,底面直径2.5厘米,每斤干面粉,制作出20个。花馍种类较多,有十二生肖属相、花鸟、果品等造型;制作时经揉、搓、捏、挑、剪、压、刻、掏成馍坯,而后施用分层着色法,以黄色为底部主色,粉红色为主绘,绿色勾勒花纹,蓝黑色点缀和点睛。由于“贡馍”造型精美、传神,有吸收日月精华之意,口感甜滋,清香绵润,且多日存放不裂不霉,吃时蒸食,仍鲜嫩如初,故在京城名声飞扬,走进了千家万户。

清朝末年,为扩大规模,招揽生意,顾家后人顾二别子,把“顾家馍”的经营拓展到工艺品行列,从单一食用性发展到可供食用、观赏、陈设。后经过顾子良、顾立贤、顾建德、顾为仁、顾庆昌等后人的继承与改进,“顾家馍”名扬河南、安徽、河北等地。

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顾家馍”列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第20课;2002年,广东电信局将“顾家馍”印制成电话卡一套4枚,予以发行;2009年初,沈丘县老城镇因“顾家馍”面塑美术工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目前,“顾家馍”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第十八代。因家谱遗失,第一代研发人至第九代传人无可考究。第十七代传承人李敬伟,于2017年9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7月,李敬伟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沈丘顾家馍食品有限公司”,使“顾家馍”的传承和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如今该公司拥有“顾家馍”沈丘东关总店、郑州总店、项城总店和“顾家馍”洛阳传习所。该公司年均销售食用馒头近600万斤、花馍礼品近4000套,并带动300多户群众进行生产,为沈丘县的文化、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原载《周口日报》11月7日6版)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