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你要戒掉做大冤种的瘾。”

温血动物

|

2022-10-15 22:28:00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标题叫“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妈妈@琳琳宝贝的猫咪带女儿去买寿司,本来正好可以赶上最后一份,

这时候来了个小男孩,一脸失望地站在旁边舍不得离开。

过了一会儿,女儿忽然提出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寿司让给男孩。

她可惜地看了看寿司,又用一种期待得到夸奖的神情看了看她的妈妈。

这位妈妈并没有回应她,而是扫码付款后嘱咐摊主继续做给自己。

拿了寿司回去的路上,她暗中观察女儿的表情,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疑惑。

她主动开口询问后得知,原来女儿主动提出让给男孩是因为,她以为自己的谦让会赢得妈妈的夸奖。

虽然她也很想吃那份寿司,但因为在书里看到过“善良的小姑娘是最美的、会被表扬和感谢”,

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快乐去做满足别人的“好事”。

最后这位妈妈教育女儿,其实她在这件事上可以不需要善良的,没必要用“让给别人”的方式来换取夸奖,自己的开心也很重要。

在这个故事被大量转发的过程中,我看到一句比“不需要善良”更确切的表达:

“是不需要会受伤的善良。如果你的善良最终变成了别人背刺你的武器,那它就是刀子。”

这句话让我想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劝告我们应该如何如何”的规训。

有些规训用一种过于绝对的方式,抹去了我们忠于内心的一部分自由情感。

直到有一天,像上面的故事里被提醒“不需要让自己受伤的善良”那样,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做不到那些规训也没关系。

有些特质其实就像手机屏幕上可以拖动调节的亮度条一样,是可以为了适应环境而灵活看待和调整的。

今天我们收集了一些这样的故事,希望能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长大以后,经常会听到“要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样的话。

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比起保持情绪稳定,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情绪的底线在哪里。

这条底线存在的意义在于,一旦有人越过了这条线,那么是可以允许自己的情绪被释放的。

而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很多时候,“保持情绪稳定”对成年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严苛的规训。

因为它衍生出了很多听起来并不合理的论调,比如:

"成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长大就是要把哭声调成静音模式"。

这些论调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只有收敛和压抑自己的情绪,才算得上是合格成年人的错觉。

久而久之,我们很容易渐渐失去合理释放情绪的能力。

对我而言,在适当的时候发怒就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能力。

因为有时候明明被惹怒了,但还是会习惯性地保持和善,怒火在心里燃烧,但决不会显露在脸上。

这种包子性格除了让我收获“脾气好”的标签之外,对我没有一点好处,只会让自己多憋出几个结节和增生。

所以我决定,要戒掉当滥好人的瘾。

具体的做法是,将我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套“低情商”话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点都不好笑”、“这样做很不合适”、“你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通过表达不满和愤怒来勾勒自己的边界和划清底线,也是一道重要的人生课题。

前段时间,我被网上的一段话戳中了。

这段原话是,“我们的心总是被现实的压力挤压着,很容易把玩乐当成浪费,

把运动当成健身,凡事似乎都为了一个目的,使正当的享受产生心理上的愧疚感。”

这让我想到,过去很多不同的人生阶段,自己好像一直都是带着这样的惯性走过来的。

耳边常常会听到“你要有目标感啊”、“你要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啊”这样的忠告。

这些目标是重点学校的分数线和考级证书的合格线、是KPI和DDL、是体重秤上的标准数值和银行卡上的存款指标,

是包装在“圆满”外衣下的一切待办事项。

而伴随目标感的常常是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胜负欲。

想到有次我去公园玩,看到一条长长的鹅卵石走道,上面有几个人在缓慢挪动。

当时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胜负欲就被点燃了,我脱了鞋站上去,迈开了稳健的步伐。

没走几步我就痛得想放弃了,但还是憋着一股劲,越痛走得越快,把那条长长的鹅卵石走道上的陌生人看成了我要超越的对象,

每超越一个我就在心里沾沾自喜,故意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姿态。

现在想来蛮好笑的,真没必要这样,这只是一项按摩足底、舒筋活络的休闲体验而已啊,不舒服了随时都可以停下来。

生活里很多事情也是这样,要带着玩家的心态去体验,而不是带着要当赢家的心态去比赛。

百度百科上,漫无目的被定义成一个贬义词,但我希望它在我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是一种褒义的生活状态。

小时候,我的期末评语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评价:

“你是个安静腼腆的女孩......老师希望你大胆一点、不断战胜自己......”

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了一套自我评价体系——

阳光活泼开朗是会被夸奖的优点,而自己的安静敏感则是需要被战胜的性格缺点。

事实证明,我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效,我依旧会过分解读和夸大别人对我的反应,在心里上演一个又一个小剧场。

有一次在和一个朋友冷战期间,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首我们之前都很爱听的歌曲。

我顿时就心软了,觉得她一定是想通过让我看到这首分享的方式委婉地和我和好。

于是我的情感开始泛滥,开始去反思自己在这场冷战中的问题,并在心里打好了一段煽情的腹稿。

之后我给这位朋友发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小作文,表达了想要跟她重归于好的心意,最终化解了嫌隙。

然而事后我才知道,我的那位朋友当时虽然也想主动找我和好,但分享那首歌并没有我脑补的那么复杂的心思,只是单纯地想分享而已。

那件事让我意识到,原来敏感地脑补和解读别人的言行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它让我在亲密关系里感受到了更多的心软时刻,因而永远不会变得麻木和冷漠,

就像在心上打开一个小口,让充沛而真挚的情感流出来,这也成了很多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的契机。

虽然,敏感内向在很多评价体系里是不被赞扬的特质,但它却是很多人生来就有的珍贵天赋。

写在最后:

你是在哪一刻,希望自己可以不去迎合规训的,或者说,发现了身上某些不符合规训的特质其实也有独特的珍贵之处的。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一起分享。

希望大家包容地看待自己身上的每一种特质,也能学会辨别那些压抑自由情感的规训,

建立起真正让自己舒服和自由生长的内在价值体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