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发布会 | 国庆假期先晴后雨 5-7日降温降雨

重庆日报

|

2022-09-30 19:38:15

9月2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国庆天气趋势新闻发布会,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畅,市气候中心总工程师唐红玉,市气象台副台长张焱就相关内容做发布并解答记者提问。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徐祖国主持新闻发布会。

2022年9月29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2022年国庆天气趋势新闻发布会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徐祖国

发布人

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谭畅

重庆市气候中心总工程师 唐红玉

重庆市气象台副台长 张焱

谭畅:今年汛期以来总体呈现温高雨少、气象干旱

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畅在发布会上称,根据最新气象资料研判,国庆假日期间,我市天气先晴后雨,1至4日,各地多云到晴,部分地区会出现35~37℃的高温天气;5至7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预计10月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10月全市平均气温为18.3℃,较常年同期(18℃)偏高0.3℃,较去年同期(18.1℃)偏高0.2℃;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地区偏高。全市平均降水量90毫米,总体较常年同期(100.2毫米)和去年同期(95.3毫米)均偏少;长江沿线以北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余地区偏少。

汛期以来(截至9月28日),重庆平均气温26.3℃,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均偏高1.3℃;平均降水量573.6毫米,分别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少3成和4成;日照时数861.9小时,分别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多2成和4成。总体呈现温高雨少、气象干旱突出的特征。

一是高温达历史最强。今年汛期,我市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其中,10个区县的平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17个区县的极端最高气温刷新当地最高纪录;北碚国家观测站8月18日、19日最高气温达到45℃,超过2006年8月15日綦江的44.5℃,突破历史极值;40℃以上高温日数为15.8天,较常年显著偏多14天,高温时间达历史最长;35℃和40℃以上的高温范围分别为全市总面积的95.3%和54.4%,高温范围达历史最广。

二是降水显著偏少。汛期,全市平均降雨量总体显著偏少,偏少程度前轻后重,5-6月降水量接近常年,7、8、9月分别较常年偏少5成、7成和2成。共出现10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4次达区域暴雨强度,较常年偏少。

三是气象干旱突出。7月上旬开始,我市西部、中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气象干旱,受8月持续高温少雨影响,旱情迅速发展,西北部、中部和东北部局部地区达重旱到特旱。综合评估,今年汛期全市气象干旱强度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强,仅次于2006年。

唐红玉:大部分区县集中在20和21日入秋

市气候中心总工程师唐红玉在发布会上称,今年我市大部分地区集中在9月20日和21日入秋。与常年相比,酉阳县偏晚了10天,东北部和西部的13个区县比常年偏早了6至11天,中心城区21日入秋也比常年偏早7天,其他地区入秋时间正常。

“某一个地方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连续5天小于22度,达到了气象学入秋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第一天便是入秋的时间。”唐红玉称,我市入秋时间差异较大,像城口、酉阳、黔江等东北部东南部海拔比较高的地区入秋偏早,像万州、丰都、开州河谷平坝地区入秋偏晚。

另一方面,重庆的秋雨已经从8月底开始,较常年偏早一些。据介绍,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还包括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还有湖南、湖北的一些局部地区。其中四川盆地、贵州的西部和北部常见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最早会从8月下旬就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期间雨日比较多。华西秋雨期间,以连绵的阴雨为主,相比夏季来说雨量不大强度也较弱。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华西秋雨气候特点明显。“常年的秋季,重庆的降雨日在38天至53天之间,平均每三天就会有1至2天会下雨。

张焱:国庆前期出行注意防晒后期防范强降雨

市气象台副台长张焱在发布会上介绍说,10月5日至7日我市会有自北向南的降雨降温过程,降水强度总体来看是小到中雨。对于渝东南地区而言,这场降雨较其他区县要偏晚,对当地旱情略有缓解。

从整个国庆的天气趋势来看,前期是气温高、日照强,部分地区还会出现35至37℃的高温天气,市民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准备;另外,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公众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国庆节后期降温降雨,特别是我市东北部降雨较强,对出游和返程有一定影响,相关部门提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记者:崔曜

编辑:周静 刘冲(见习)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