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衣冠南渡 第七节 割据者的爱国

史图馆

|

2022-09-06 14:47:48

本文共

5331字

全部阅读约需要

13分钟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有鉴于窦融的成功经验,在凉州割据的势力如果要扬长避短,就要尽力发挥凉州地区的优势,同时尽量避免存在的不足。

在上一节我们分析过,凉州地区的优势在于这里地处边陲,远离战火,在天下纷乱的时期是一块十分利于割据的地方;但同时,凉州的政治地位过低,加上远离中原地区,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

换言之,在这里割据的势力如果要长久生存下去,一方面需要保持凉州的稳定发展,因为这是凉州能够吸引人口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既然自身的政治地位不足,就必须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为自己的统治寻求合法性。

只有在上面两个方面提供稳定的保证,才能吸引到各方面的资源,为割据者的军事行动和政治行动提供名义上的保障。

一句话概括:张轨如果要统治凉州,他最好的选择是作为西晋王朝官方认证的官员来统治这里,作为回报,他自然也需要大力扶持西晋王朝,保证晋室的安全与稳定。

[1]凉州刺史

考虑到这些因素,张轨制定了“尊晋攘夷”和“保境安民”两项指导原则。在这两项原则前提下,张轨开始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

首先,为了更好地进行施政,张轨组建了一套有力的行政班子。他上任之后首先选拔了一批人才,这批人才大多出自河西的大姓,其中包括宋配、阴充、氾瑷、阴澹这些人,从汉代以来就累世为官的令狐氏和羌族豪强北宫氏也受到了张轨的礼遇,张轨的僚属也因此逐渐增加了不少。在其中,敦煌籍的官僚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正是以张轨为首的安定籍官僚和敦煌籍官僚的政治同盟造就了凉州兴盛发展的局面。

除开河西大姓的势力,对于流离失所的中原大姓,张轨也给予了很好的安置,吸收了其中的一部分人才,这其中甚至包括出自京兆杜氏的杜预后人杜骥。有了这些人才的支持,让张轨的政权有了更强的代表性和号召力,凉州的政治基础也因此更加坚实。

但目前提拔的人才还只是一锤子买卖,为了建立一套长期并且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张轨决定抄现成的作业,仿照汉魏时期的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并从凉州的贵族子弟中选出了五百人建立学校,为他们传授儒家制度,让他们成为未来的行政人才储备。

作为选拔人才的重点考察要素,张轨将忠、义、节三项传统才能抬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之所以这样做,有着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因素考虑。

从短期来说,这样做能召唤更多因为战乱而遭受流离的官员在晋室的旗帜下共赴国难;从长期来说,一旦西晋亡国,也可以凝聚他们作为“晋民”的力量,同仇敌忾,保土安民,有利于争取凉州地区的民心。

其次,张轨在任上一直以晋室的忠臣自居,做了不少忠臣的份内事,尤其在勤王和平叛两件事上最为积极。

在八王之乱期间,张轨派出三千士兵前往京师保卫天子,展示了自己对皇室的忠诚,自然,长期处于河西的张轨因此吸引了中央的注意力。

之后,鲜卑人再次发动反叛。张轨派宋配平叛,俘虏了十余万叛军,这让张轨名声大振,他因此得到了安西将军、安乐乡侯、食邑一千户的封赏。

永嘉初年(307年),西晋的东羌校尉韩稚擅自诛杀了秦州刺史张辅。在当时,这是非常明显的反叛行为。在属下的建议下,张轨派氾瑗率领两万兵马前去讨伐韩稚,并给韩稚送去了一封言辞强硬的信,表示你干的可是祸乱国家的勾当,要是你识趣投降,我还能保你一条命,要是执迷不悟,那我张轨以尊皇勤王为责任,一定不会放过你。

这封信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到信的韩稚立即向张轨投降,秦州至此也避免了一场内讧。张轨派人向南阳王司马模报捷,而对于张轨保境安民、安定西陲的举措,司马模也十分高兴,毕竟秦州算是他的地盘,张轨的做法等于替自己安定境内,实在是不可不多得的大功臣。于是司马模将天子赐剑转赐给张轨,让人给张轨带话道:“陇西的一切军政大事就都交给你了,这把剑就是权杖的代表!”

司马模的这句话,也宣告张轨在凉州的统治正式得到了承认。

第二年,四处流窜的王弥突然侵犯洛阳。张轨派北宫纯等人率领精锐的凉州骑兵拱卫京师,击败了王弥。不久之后,在河东击败刘聪的军队中,也出现了凉州军马的身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歌颂凉州军的曲子至此也开始在洛阳城内传开,凉州兵的威名也在京城的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此时中原地区已经打成了一片浆糊,各地的诸侯都已经开始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但张轨仍然勤于王事,一年四季都派使者前来朝贡,这让晋怀帝司马炽和他的支持者们都十分感动。

张轨的这些做法让他受到了中央的信任,获得了专制一方的权力。自此,在朝廷的承认下,以及凉州士人的支持下,陇西以西的凉州地区真正归于张轨的统治,他因此和晋室彼此成为了紧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接下来发生的一场风波,证明了张轨的战略选择非常正确。

张轨不久后就得了中风,不能正常说话,只能让儿子张茂代管凉州的事务。

这时,凉州流传着一句谶言,说张氏将会雄霸凉州。

从马后炮的角度看,我们都认为这应验在张轨的身上。但在当时而言,张轨的势力还没有庞大到能够在凉州说一不二的程度。

酒泉太守张镇就不以为然:同样姓张,我张镇出身凉州的大族,在掌控凉州的条件上,和张轨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你姓张,我也姓张,谁比谁高贵不成?

于是,他将这句谶言对照在了自家身上,借着张轨生病的机会,暗中联系秦州刺史贾龛以取代张轨,准备趁势抬高自己的地位。为了保证事情的成功,他还秘密派人前往京师,请求尚书侍郎曹祛出任西平太守,企图和他构成互相支援的态势。

更为糟糕的是,张轨的别驾麹晁也想借此机会独断专行,作威作福,他派出使者到长安禀告南阳王司马模,说张轨身体已经残废,无法承担凉州的政务,请求朝廷让贾龛来取代张轨:反正贾龛上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自然是麹晁说了算。

一开始,贾龛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准备接受这个任命,前往凉州就职。他的兄长贾胤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提醒道:“张公是当今名士,在凉州也是威名卓著,极有人望,你有何德何能能够代替他?你能镇得住凉州的场子吗?”

贾龛想想也是,说不好凉州确实是一个硬钉子,别肉没吃成还崩了一嘴牙,便打消了这一念头,推掉了任命。但朝廷想想张轨的两个手下都建议换人,也许张轨的身体真的支撑不住,又准备改任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

得知这个消息,治中杨澹快马赶到长安,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献给之前大力推举张轨的南阳王司马模,表示张轨是遭人陷害,他只是暂时中风,暂由儿子接替政务,身体有所好转之后便会再度接过权力。得知真相的司马模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的举措。

在凉州士人的支持和南阳王司马模的干预下,张轨总算暂时保住了职务,但不久后,他又迎来了新的考验。

[2]公元308年2月

张镇的弟弟张越同样认为自己的才干足以称霸凉州。对照之前的谶言,他更加坚信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人。于是,从陇西内史升任梁州刺史后,他便起了掌管凉州的心思。他借口回河西养病,暗中开始了取代张轨的阴谋。

张越先是派兄长张镇、曹祛和麹佩向各郡传递檄文,废掉张轨的刺史之职,让军司杜耽暂时代理凉州的事务,然后让杜耽上表朝廷,请求任命张越为凉州刺史。

这次事变闹得沸沸扬扬,逼得张轨出面表态道:“我在凉州八年,既不能安定地方,又赶上中州叛军作乱,陇西危急,再加上我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此我真心考虑过隐退让贤。只是因为职位所在,责任重大,才不便马上了结心愿。不料有人无端兴起事变,这实在是不理解我的心思。对我而言,离开凉州,就和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实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为了表示自己不留恋职位的态度,张轨派人拿着自己的奏疏进京辞官,同时安排了车马,准备回宜阳养老。

在张轨的努力下,凉州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并且张轨实施了许多颇得人心的政策,现在因为一些地方大族的私利就要将他赶走,那也太荒唐了。

一些有识之士迅速行动了起来,发动了保张轨的行动。

长史王融和参军孟畅一脚踩断张镇发送的文告(虽然东汉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的使用此时还并不广泛,当时的文稿大多还是用竹简编成的),直接找到张轨劝谏道:“当此社稷多变,生灵涂炭之际,大家实在需要明公安抚西陲。张镇兄弟胆敢作乱,就应当宣告他们的罪行,诛杀叛党,不能成全他们的野心!”

张轨没有说话:这时候,不说话就是最好的表态,一切交给凉州士人,让他们用行动做出选择。

王融等人自然很明白这个道理,不等张轨表态,迅速实行了戒严。

武威太守张琠也派儿子张坦快马奔赴京师,为张轨担保说情,情真意切地表示:张刺史爱护凉州百姓如同慈母爱护儿子一般,凉州百姓对张刺史的感情也如同旱苗盼望甘霖一般,请求朝廷考虑民意,不要轻信流言,以至让凉州再度生变。

眼看凉州士人们大多站在自己一边,张轨很快任命儿子张寔为中督护,率几万大军前去讨伐张镇,又派张镇的外甥令狐亚前去劝导张镇,让他审时度势,看清形势,不要一意孤行。

眼看大军压境,自己一味死扛也讨不了好,在张轨恩威并重的手段下,张镇顿时痛哭流涕,表示自己是为人所误,这就举手投降。

随后,他拉出一个替罪羊,将罪名一股脑推到替罪羊身上,将他斩首后向张寔投降谢罪,总算洗脱了自己的罪名。

张寔继续讨伐曹祛,将曹祛赶走后,前往说清的张坦正好也从京师赶回,带来了司马炽的诏书,诏书表示了对张轨的慰问,并下令诛杀曹祛,重新确定了张轨在凉州的地位。

有了朝廷的背书,张轨转忧为喜,开始着手平定事变。本着将事变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思路,张轨采取了只惩首恶的政策,下令赦免死罪以下的叛党,命令张寔率领三万余步骑前去湟中讨伐事变的核心人物曹祛,另外派八百骑兵从姑臧出发,占据长宁以袭击曹怯的侧翼。曹祛派麹晁在黄阪一线设防,但张寔并不直接跟曹怯过招,他找了一条隐秘小道,通过浩亹绕到破羌,袭击曹祛的侧翼,曹祛和其他的叛乱首领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场被斩杀,事变很快也随之平定 。

事实证明,张轨在凉州的权力得以巩固,和朝廷以及凉州士人的支持密不可分,为了稳固在凉州的统治,张轨必然要极力维护西晋王朝的稳定与安全,也要对凉州士人的利益加以维护。

张轨也确实这样做了。他将凉州的义兵、郡国的孝廉、州府的赋税账簿一一交付给洛阳的朝廷,当朝廷有所需求时,无论是粮食还是兵员,张轨都极力加以供应。对凉州各方面的人才,张轨也让州府一一登记在册,以备日后查询与重用。

这些举措,让朝廷和凉州的士人都极为感动,司马炽下诏封张轨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霸城侯,不久后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享有开府的权力。

诏书还没到凉州,就赶上了王弥再度兵临洛阳。张轨派出五千精锐凉州骑兵前往拱卫京师,这些凉州兵中的大部分都死在了洛阳保卫战中,真正做到了和洛阳城共存亡。当司马炽被俘获到平阳之后,张轨也没有放弃拱卫皇室的执念,他甚至还有倾尽凉州之力进攻平阳的念头,只是有鉴于计划太过激进,没有什么实现的可能性,这才作罢。

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秦王司马邺在贾疋和麴允的拥戴下进入关中,在长安建立了流亡政府。张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立即做出了反应。在政治上,张轨拥立司马邺继承大统,登基为帝;在军事上,张轨准备派出凉州的七万大军进入关中,拱卫王室。

虽然这次的出兵因为秦州刺史裴苞和东羌校尉贯兴的阻挠未能成行,但也给刚刚即位的司马邺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了嘉奖张轨不遗余力的支持,司马邺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真正将张轨抬到和司马睿、司马保这些地方大员平起平坐的地位。

张轨以“尊晋攘夷”作为基本政治原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也适应了西晋末年局势发展的要求。当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的时候,西晋政府尽管再腐朽不堪,垂死挣扎,但也是当时晋朝百姓们寄托民族凝聚力的唯一象征,也就是所谓的“正朔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拱卫王室也带有一定的唤起民众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轨的所作所为自然是被晋室从上到下全面认可的。

在平定叛乱、拱卫王室的同时,为了长久控制凉州的考虑,同时也为了利用河西走廊的地理优势,张轨决定在凉州修建一座统治中心城市。

在一次平定鲜卑人盘踞在姑臧城的叛乱之后,张轨选定了这座城池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

[3]姑臧

之所以选择姑臧城,是因为这里拥有许多优越条件:首先,这里位居河西四郡中的武威郡,是河西走廊的东部咽喉。北邻大漠,南接祁连山,东有洪池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这里物产丰富,人文兴盛,从汉代设立凉州刺史以来,这里一直是河西走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魏明帝曹睿时期,凉州刺史徐邈在这里开设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武威郡学,吸引了不少人才前来传授知识,寻求学问。

控制了姑臧,就等于控制了河西走廊的钥匙,更能够笼络凉州的文化人才,这对政权的存续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张轨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在确立姑臧为统治中心之后,他便在凉州振兴教育,倡导教化,征聘了许多名士前来凉州任教。同时在中原陷于战乱和纷争的时候,张轨在凉州也设立了侨郡县,以安置这些流亡的士人和百姓。

这些举措,不仅为张轨的政权培养了大批人才,也让凉州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对弘扬学术文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中原文化在凉州地区广为传播,对中原文化的保存和存续,以及凉州地区文明程度的提高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4]武威出土的前凉木牍

然而,张轨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也即张轨六十岁的那一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位前凉政权的奠基人留下了一个安定、兴盛、蓬勃发展的凉州,那么他的后人还会沿着他开创的脚步继续走下去吗?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4]赵向群·《五凉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