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如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人民出版社

|

2022-09-01 11:28:46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批示指示。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崭新起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要立足发展基础,顺应发展趋势,破解突出问题,科学谋划未来一段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总体目标是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要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编制城市各类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统筹老城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产业发展和居住功能、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城市开发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市分工协作,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推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设施网络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和城市建筑群。新华社发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操作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建造”。

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建立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标准和政策体系,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绿色城市。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文化培育发展,加大历史文化名胜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及其影响地段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城市风貌与建筑形态管理,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精神,建设人文城市。

郑渝高铁全线通车,图为列车行驶在湖北省襄阳市境内。新华社发

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要进一步摸清底数,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更新改造。要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科学编制改造规划,有序组织实施。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技术标准、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财税金融土地支持等配套政策。

加强城镇居住社区建设。要以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目标,因地制宜对居住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大幅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堤防、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蓄水空间等设施,加强重点防洪城市和大江大河沿岸沿线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

固安县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针对城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加强城市风险防控,推动特大超大城市开展风险自查并制定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升各类设施平战转换能力,对城市生命线系统、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等进行超前规划布局,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预警救治能力和抵御冲击、应急保障、灾后恢复的能力,显著提升城市韧性。

要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全体人民住有居所。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共享公共数据资源,搭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丰富应用场景,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智慧政务等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效率。

老人们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的一家老年食堂用餐。新华社发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和举家迁移农业转移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业安居,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不断放宽户籍准入限制,完善差别化落户政策,推动采取积分落户制的城市把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主要积分项。

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以公办学校为主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水平。聚焦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用工矛盾突出行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居住稳定性。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推动就地城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化行政区域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要大力推动县城提质增效,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县城承载能力,更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健全以县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