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迈瑞医疗: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医疗器械

创新南山

|

2022-08-16 21:18:47

从深圳蛇口的一间办公室起步

迈瑞医疗31年投身医疗器械研发

不断填补国内空白

创造多项中国第一

成为一年营收达253亿的

全球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瑞医疗自主创新的背后

有怎样的发展故事?

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

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

大型采访活动

稳中求进向未来

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企业行第十八站走进迈瑞医疗

一线调研

迈瑞医疗: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医疗器械

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已走过31个年头。

从深圳蛇口金融大厦一间小办公室起步,如今已成长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等领域,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迈瑞医疗去年营收达到253亿元,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34位。

迈瑞集团供图

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灯床塔、血液细胞分析设备等市场份额均为国内第一;超声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四;监护仪、麻醉机市场份额均为美国第三和全球第三……通过持续自主创新,打造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迈瑞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创造多项中国第一,成功实现医疗器械民族品牌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突破,成为“深圳质量”“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如今,随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迈瑞医疗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跟随者到挑战者的身份转变,开始主导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探索技术无人区,朝引领者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8月10日,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调研团来到迈瑞医疗总部,探究其高质量发展之道。

“走窄门”创造多项中国第一

在迈瑞医疗总部大厦一楼展厅,有一台颇有历史感的监护仪放在门口显眼的地方,与展厅内最新的高端医疗设备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款产品是迈瑞在1993年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监护仪,打破当时中国医疗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感慨说。

这台老旧的监护仪一下子把李西廷的思绪拉回到40多年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大量依靠进口,一台X光机都是医院的“宝贝疙瘩”,更别说监护仪、B超机等基本的医疗辅助设备。

“当时,我去国内的一家县级医院,发现手术室只有一台最普通的血压机,基本的治疗和急救设备都没有,对我的震动特别大。”多年后,李西廷依然痛心疾首地说,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县级医院都买不起、用不起,下级乡镇的医疗机构条件就可想而知了。

从那时起,李西廷就立志要做让医院买得起、老百姓用得起的医疗器械的民族品牌。

迈瑞供应链生产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1991年,李西廷从中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国有企业安科辞职,下海创立迈瑞医疗。成立之初,面临初创企业的最大问题——资金紧张、人员不足,公司如何生存下去成为当时李西廷首要考虑的问题。

从代理医疗器械起步,第一次参加行业展会只租了半张展台,李西廷带着其他创始人既当销售又当技术工程师,一步一步经过不懈努力让迈瑞医疗从“活下来”到“活得还不错”。

此时的迈瑞,每年靠代理都有几千万元的收入,在进入“舒适区”后,面临“是继续靠代理安稳地挣钱,还是花大力气投钱搞研发”的选择。

“我们没有选择走坦途,而是选择走窄门。”李西廷说,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选择自主研发是一条艰难的路,是一道窄门,但却是最正确的选择。

1993年,迈瑞医疗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监护仪——国内第一款多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推出,注重质量和服务让产品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口碑,并迅速打开局面。

“在医疗器械行业,只有坚持技术创新,真正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才能拥有长久的竞争力。”李西廷说,迈瑞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公司每年把10%的年营业收入投入研发,每年推出10余款新产品,平均每款新产品至少运用10项专利技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持续加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不仅创造国内多项第一,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成立以来,迈瑞医疗先后推出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黑白超、第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全数字彩超、第一台高端笔记本彩超、第一台高端台式彩超,亚洲第一台全电子流量计高端麻醉机,填补了民族医疗器械产品的一项又一项空白。尤其是在2021年和腾讯AI Lab联手推出的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也称“阅片机”),清晰还原细胞立体结构和细节,并融入AI算法,大大提升阅片的准确率和整体效率,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已在国内多所顶级医院装机试用。

迈瑞医疗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目前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十大研发中心,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新泽西、西雅图和欧洲。截至2021年底,共计申请专利 7418 件,其中发明专利5308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广东省科技奖、深圳市科技奖、中国专利金奖、深圳市长质量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Red Dot 和 iF 设计大奖等多项荣誉。

“打球要去NBA,打拳要跟泰森打”

1999年,迈瑞医疗凭借在技术创新不断自主研发新产品,销售达到一个亿,逐渐将视野投向海外市场。

当时的国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被“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大巨头垄断,中国企业想要进入欧美市场,特别是“高精尖”领域,仿佛是天方夜谭。

中国品牌出海就应瞄准高端市场。李西廷表示:“如果迈瑞一开始就瞄准相对较落后的新兴市场,当然也能做,但是在行业内形不成气候和影响力。像打篮球要到NBA去打,打拳要跟泰森打,才能证明你是国际一流的水平。做医疗器械也是这样,敢在西欧和北美拼市场批量进入前十名医院,人家才觉得迈瑞的产品是可信的。”

与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这些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只有产品质量过关,才能赢得市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迈瑞医疗有一套“集大成的质量体系”——建立贯穿研发、采购、制造、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查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保障产品质量,力求把每一款产品都做到极致。

在业内,迈瑞医疗“连器械上的一根线都要绕数十万次测试才能过关”的严苛标准广为流传。

为了满足客户体验和临床使用需求,在研发早期,工程师就进行风险识别,把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场景全部考虑在前面,比如淋水、浸泡、弯折、功率过载等问题。经过上万次的验证,形成了十几项专利,从工程师的研发阶段就把握住了产品质量关。

李西廷经常拿企业标准对比航天工程质量标准,“对供应链进行高强度、非常认真的筛查,每一道工序,每一次装配,都要看成一次新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地域差异,还要模拟设备在高低温循环、高盐高湿、复杂电磁环境下能不能正常运转。

“迈瑞医疗创立之初就以质量为立身之本,从一开始把标准定得高一点。”李西廷表示,迈瑞进入国际市场之初就把质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始终对质量的重视和坚持,公司产品线同时接受美国FDA、欧盟CE以及中国CFDA的审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所生产的产品在美国、西欧等超高质量要求的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么多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质量事故。

在坚持自身产品高标准质量的同时,迈瑞医疗也积极参加国内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以严标准补足发展短板,以高标准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为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截至2021年底,迈瑞医疗参与制修订并发布的有国际标准2个、国家标准9个、行业标准37个、团体标准5个;参与制定进行中的有国家标准6个、行业标准16个、团体标准3个。

目前,迈瑞医疗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国内市场,更是覆盖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其不断推出高端高品质产品,大范围进入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高端医院,树立起可信赖、高质量的全球品牌形象。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向全球医疗器械TOP20稳步迈进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我国的边境县之一。当地平均海拔超过2800米,山高谷深,医疗资源匮乏,民众看病就医非常不便。

日前,在察隅县人民医院诊室内,超声医生在一位患者身上滑动探头。远在3000公里外的深圳宝安人民医院,超声专家正坐在5G远程B超中心内,通过迈瑞医疗“瑞影云++”平台实时传输的超声图像进行检查。

满足院内跨病区、跨科室,院间跨医院、跨地域的会诊需求,提供全天候、立体式的会诊服务的远程医疗平台,给偏远民众带来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也开拓一片高成长新蓝海。目前,“瑞影云++”远程超声平台已覆盖我国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

“智慧医疗已成为迈瑞医疗新阶段的发力点。”李西廷表示,由“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实验室构成的“三瑞”生态,将助力医院构建智慧诊疗生态系统,提升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极大的拓展迈瑞的可及市场。

创立第一个十年,迈瑞医疗推出监护仪、血球、超声三款产品,基本确立了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为核心的三大业务领域;

第二个十年,迈瑞医疗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并辅以并购整合,不断丰富三大业务领域的产品组合,不断开拓创新边界,占领海外高端市场;

第三个十年,迈瑞医疗推出“三瑞”IT解决方案,搭建院内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管理体系,重点培育包括微创外科、动物医疗、骨科、AED等细分赛道,同时积极探索超高端彩超、分子诊断等种子业务,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西廷表示,三年前,迈瑞医疗率先做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黄金十年”的预判。如今,新形势、新变局的出现非但没有打乱行业发展的主线,反而促使“黄金十年”的成色更加充足。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政府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自身医疗资源的不足,国内医疗新基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个层面都对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目前,迈瑞医疗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领域已经实现从追随者到挑战者身份的转变,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用 5-10年进入全球前二十,用更长的时间进入全球前十,在通往引领者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迈进。

通过持续自主创新,打造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迈瑞不断填补国内空白、创造多项中国第一,成功实现医疗器械民族品牌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突破,成为“深圳质量”“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迈瑞医疗年鉴

1991年,迈瑞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太子路金融中心创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MEC-509监护仪)。

1995年,获得TÜV ISO9001认证,公司质量得到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可。

1998年,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PM9000监护仪);中国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BC-2000血液细胞分析仪)。

2000年,获得TÜV CE认证,产品出口得到欧洲合格认证标准认可。

2002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系统(DP-9900超声诊断仪);中国第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 血液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2003年,迈瑞总部迁至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区。

2004年,首次获得美国FDA产品证书;北京研发中心在中关村成立;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00 生化分析仪)。

2006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DC-6台式彩超);中国第一台插件式高端多参数监护仪(BeneView T系列监护仪);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迈瑞医疗组建的国家医用诊断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07年,迈瑞生化团队“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获得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南京研发中心成立。

2008年,收购美国Datascope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成为全球领先监护品牌。

2009年,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除颤监护仪(BeneHeart D6 除颤监护仪)。

2011年,迈瑞新总部大厦和园区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国第一台高速荧光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BC-6800 血液细胞分析仪及荧光检测试剂);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中高端台式彩超(DC-8 台式彩超)。

2012年,中国第一台超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000 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2013年,收购美国ZONARE公司,获取高端超声影像技术,成为全球领先影像品牌。截至当年,迈瑞已在全球收购近10家公司;迈瑞血球团队“流式技术”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亚洲第一台具备全电子流量计的高端麻醉机(A7 麻醉工作站)。

2014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高端笔记本彩超(M9便携彩超);中国第一套生化免疫模块化流水线;中国第一套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

2015年,全球第一台大屏幕可旋转的智能监护仪(BeneVision N系列 监护仪);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高端台式彩超(Resona 7台式彩超);中国第一台血常规+CRP一体机(BC-5390CRP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2016年,中国第一台高端移动DR(MobiEye 700 移动式X射线机)。

201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迈瑞超声团队“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0年,迈瑞超声团队“一种弹性成像中的位移监测方法及装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武汉研发中心在光谷成立。

2021年,收购全球领先的欧洲原材料企业HyTest,构建IVD上游原材料核心竞争力;迈瑞血球团队“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调研图解

一图读懂 | 迈瑞医疗:向全球医疗器械行业TOP20迈进

(上下滑动查看全图)

三图看懂迈瑞医疗如何成为“深圳质量”“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对话企业家

李西廷:

企业成长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笨功夫

今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上,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获得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首个“功勋成就奖”。颁奖词中提到,“他敢为天下先,用三十载岁月,践行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了中国医疗器械‘航空母舰’。”

8月10日,在调研行现场,这位“航母”缔造者,与参会媒体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从谈三十年如一日的“笨功夫”,再谈到迈瑞始终坚守的创新精神。“希望将迈瑞打造成中国医疗器械的一张名片。”他表示。

一条连接线测试几十万次

问:迈瑞医疗走过31年,在中国制造中是怎样一种群体代表?这个群体给今天的中国制造带来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答:迈瑞是最早一批投身国产医疗器械研发的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企业标准比行业标准高一点”的原则,因为一旦设备出问题,人家不会说迈瑞的产品质量不好,而会直接说中国制造质量不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迈瑞的产品从研发到落地,都要经历严格的质量把控。比如B超探头上的一根连接线,我们要对其进行几十万次的弯曲测试。此外,为了解决设备运输中可能面临的环境差异,公司建立了多个环境模拟实验室,确保机器从炎热地带到冰天雪地,都能正常使用。

在我看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技术密集,新需求又不断涌现,迈瑞不仅在发展初期面临了自主创新的挑战,到今天仍在不断探索产品的持续迭代。比如为满足医院日益凸显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公司推出“三瑞”IT解决方案,搭建院内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问:您觉得现在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做得怎么样?如果与国际一流水平有差距,在哪些方面可以提升?

答: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在我看来,他们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创新,尤其是在医疗器械行业,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力,才能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

当然,如果都是“小帆船”,没有“大航母”,国产医疗器械也难以出海。如今,质量强国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觉得行业龙头企业,要从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两方面着手,尽快将痛点转化为质量新优势,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双循环”中的刚性作用。

从日积月累到厚积薄发

问:外界曾在多年前就把迈瑞称作“医学界华为”,您也曾说过要做医疗器械界的华为,您最希望迈瑞向他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答:尽管被称为“医学界的华为”,但是正因为行业不同,其实并没有可比性。但如果要找共同点,迈瑞与华为作为出身于深圳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有着对自主创新的共同追求,致力于掌握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

我一直觉得人才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因此人才培养一直是迈瑞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广开门路,坚持从国际上引入一批有从业经验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重点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新员工培养;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设置了客观公平的奖罚机制,还推出了上市以来首个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获得公司持续成长带来的收益。

问:您经常说“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句话怎么理解?您对创新的独特思考和方法论是什么?

答:我理解的“笨功夫”,就是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比如我们公司的研发工程师李双双,2008年从清华毕业后入职迈瑞,用了差不多10年,专注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最终打破了国外垄断。而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孤独,只有她自己知道。

正是很多像李双双这样坚守创新的人共同努力,才让迈瑞走到了今天。为保持创新基因,我们多年来在资本、人员、时间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1993年,迈瑞就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多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在公司的第一个十年就拥有了监护仪、血球、超声这三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此外,迈瑞每年研发投入要占营业收入的10%左右,2021年我们的研发投入是27亿元。

董事长亲自监督公司洗手间卫生

问:迈瑞的企业标准要比行业标准高一点点,那您对自己的要求是否还要更高?

答:在迈瑞,一些别人都不管的事我来管,我管的标准就是要高,比如亲自监督公司洗手间的卫生清洁。我觉得医疗器械是一个严肃规整的行业,要做好医疗器械研发,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所以你们可以看到,迈瑞园区内每项流程都是很规范的。至于我自己,如果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自己认为的极致。

问:有人说迈瑞“代言”着深圳质量,更在国际市场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高层次地诠释着“深圳质量”。您如何看?

答:深圳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地,产业集中度较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链。而广东目前医疗器械的产业规模与出口位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迈瑞医疗的高质量发展,仅仅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国际市场,迈瑞医疗需要和飞利浦、西门子、GE等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只有产品质量过关,才能赢得市场。

因此,迈瑞医疗致力于以全球最高质量标准优化管理职责、生产控制、纠正预防、设计控制等模块,以高精尖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研发团队、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市场内展现“中国创造”的形象。

我们希望国际市场通过迈瑞医疗对“中国制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未来,迈瑞医疗也将继续把研究技术、做好产品作为头等大事,把迈瑞医疗打造成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一张名片。

委员视角

刘丹宁:

中小企业需要“媒人”牵线

迈瑞调研行活动的采访环节,刘丹宁向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延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迈瑞这样的大企业能多给中小企业合作机会,并呼吁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成果转化,打开市场”一直是刘丹宁关心的问题。刘丹宁介绍,这些年宁聚共生成功孵化了一些医疗器械领域相关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做研发行,但做市场不行。许多企业在找合作方、找资金的环节中不利而失败了。“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量大。研发过程也不断需要资金投入。现在大环境不好,投资难找。小企业能活下来不容易。对于已经在路上的企业,政府如何帮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迈瑞集团供图

刘丹宁认为,深圳亟需有政府背书的权威媒介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盘活政府政策资源,打通融资、市场通道。“深圳出台了许多扶持科创的政策,但让中小企业把政策都吃透,他们一没有这个时间,二可能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刘丹宁认为,政府可以给予工商联、商会等单位适当的支持,支持它们发挥“媒人”作用,帮助他们与大企业、大平台、大市场牵线,实现成果转化。

“目前政府更多的是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技术展示的物理空间,但中小企业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接口去敲开与大企业的合作之门。什么样的机构具备这样的能力?这要求政府扶持工商联和商会这样有能力联通企业与政府,有政府背景背书的单位。”刘丹宁坦言,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同迈瑞这样成功大品牌的合作机会,但如果有机构从中牵线,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错配。

“就全国范围而言,深圳中小企业的创新性是非常不错的。要促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合理匹配前、中、后三个端口的资源。我们要把深圳的‘商’挖掘好,培养好,它们是深圳科技、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强大的内驱力。”刘丹宁说。

专家观点

袁易明:“三种精神”和“数字化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便是在竞争的环境中,让市场来决定和筛选产品的质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际遇下,伴随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迈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8月10日,在迈瑞调研行中,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深圳汉仑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袁易明对其表示高度肯定,并为企业发展总结出“三种精神”和“数字化升级”两大法宝。

“三种精神”诠释“敢为天下先”

袁易明告诉记者,“三种精神”分别是“质量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这在深圳的企业家中尤为突出,也是深圳城市气质重要组成。”他表示。

“企业要发展,质量是生命。”三者之中,“质量精神”是核心,是决定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质量上去了,才能推进另外两个精神的发展,否则成功只能是昙花一现。”袁易明将“质量精神”解释为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做到最高质量标准的决心。而迈瑞自1991年成立以来,不断追求高质量产品研发与生产,才能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展身姿。

创新是最原始的源泉,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原始、有效和持久的驱动。“迈瑞之所以能够成长为本土优秀企业,坚持创新是很重要的因素。”袁易明认为,在迈瑞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与创新相伴,不断推陈出新,在体外诊断、医学影像、骨科等方面成果斐然。

“而冒险精神的重点在于开拓。深圳企业家们大胆尝试,敢于探索。”袁易明表示,一群敢想敢做的企业家与创新者,共同诠释出了“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气质。

“数字化升级”开拓广阔空间

近日,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战新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袁易明表示,在政策扶持下,许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圳制造企业,都致力于用“数字化升级”来武装自己。

以迈瑞医疗为例。公司利用集成技术、集成设备等,构造出数字化的新型医疗模式,生成了“瑞智联”“瑞影云++”平台等构建医院生态的方案。“从过去的单件设备研发制造,到后来的智能医疗设备制造,再到现在形成集成式的系统性医疗方案的产生,我们看见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迈瑞。”袁易明说。

他表示,结合深圳本土环境,“数字化升级”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数字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二是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改造。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大小规模、应用场景,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智能数字化设备应用,比如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内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是企业成长的必需品,在拓展市场、整合企业资源、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均不可或缺。”袁易明说。

记者观察

迈瑞医疗,这家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中国医疗器械科技企业,正在全世界开疆拓土。多年来,迈瑞医疗研发出业界领先、高可靠性的产品,不仅是民族品牌的骄傲,更是“深圳质量”的标杆。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创立以来,迈瑞医疗一步一步实现重大突破:从单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从低端到高端,从国内到全球,成长为全球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迈瑞医疗何以能?

“把工作做好,市场一定不会亏待你”,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与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行座谈时说出的这句话,或许就是对迈瑞成功之道的朴素概括和极简诠释。

“把工作做好”,并不简单,体现的是专业度,彰显的是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的灵魂。纵观迈瑞医疗的发展史,一条主线特别清晰,那就是坚守并深耕医疗器械行业,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加大投入,持之以恒进行自主创新。这为迈瑞医疗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顶端迈进,奠定了厚重的技术基础和智慧支撑。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迈瑞医疗对创新和核心技术的信念和求索,都始终不变。踏踏实实行进在创新之路上的迈瑞医疗,不断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的突破,具备了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的实力。

创新,需要足够的耐力和耐心。科技创新不仅探索的周期长,还要冒失败的风险,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具备打“持久战”的心理预期。在座谈会上,李西廷提到了该公司的研发工程师李双双。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她来到迈瑞医疗,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用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迈瑞医疗和李双双对创新的孜孜以求和长久坚持,收获了丰厚回报。“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李西廷如是说。的确,有价值、可持续的创新,往往需要假以时日,决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做好长期准备、怀有耐心,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深圳鼓励企业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标准,以质取胜,成为“制标者”“领跑者”。迈瑞医疗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奉“高质量”为圭臬,将质量视同企业自尊和生命。以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智能制造体系为抓手,保证了产品质量过硬,这也是迈瑞医疗敢于逐鹿国际市场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企业只有把创新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迈瑞医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创新的追求、对质量的执着。做好了这两点,何愁没有市场?

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城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为城市进步增添动力。迈瑞医疗的发展,得益于深圳这片创新创业沃土的滋养,离不开深圳战略性、前瞻性产业政策的硬核支持;而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迈瑞医疗等优秀市场主体的支撑。我们期待这片热土上出现更多的“迈瑞医疗”,共同推动深圳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健前行。

来源 | 深圳报业集团 读特融媒实验室

记者 | 闻坤 袁斯茹 罗丹 梅子君

编辑 | 张浩 校对 | 吴炳然

责编 | 卢东勃 审核 | 王婷婷

往期精彩推荐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