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当一只刺猬从冬眠中醒来,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跟你想象的大不一样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

2022-07-05 12:10:02

当一只刺猬从冬眠中醒来,它们并不急于寻找食物,而是迫切的需要一处水源。一个手掌深的泥土,让中华大蟾蜍躲开地面上的干扰,在土壤下找到温暖与安全。为了让动物更好地在城市生存,我们还设计了“鸭性化”的梯子…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旦大学的王放,今天说说动物的故事。看起来这是一个又大又小的题目:大题目叫“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小题目叫“从街心花园到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小小的街心花园,跟遥远的峡谷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的工作非常有趣。我会跑到很遥远的地方,在中国最美的地区研究最神奇的生物:比如在岷山,我们会跟大熊猫朝夕相处,跟在它们的屁股后面,看着它们每天的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原始森林之中,我们听着长臂猿的叫声醒来;而在宁夏的高山上,我们在雪地里追踪着华北豹的脚印。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华北豹就在身旁——它们可能正在通过树荫、岩石的遮蔽看着我们。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在工作中,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在自然的世界里,生物的故事可以无穷大,大到我们整个星球,大到一片大陆、一片海洋;但也可以非常小,小到我们从身边开始,改变一点点这个城市、世界的样子,就可以让人和野生动物更好地生活在一起。

0.1米,一只口渴乌鸫的下午茶

我想请大家伸出一只手,将这只手攥成拳头,我们会发现一个拳头的高度是0.1米。0.1米这么狭小的距离对于野生动物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粗看可能没有什么,但是细看我们会发现,0.1米可以改变一个硕大城市中千千万万鸟类的生活在炎热的夏天里,一只乌鸫想要补充水分。面对这样的水面,它几次俯冲下去,却又几次折返。它发现水的深度大概是0.1米,而自己小小的脚只有3厘米长:如果我冲下去喝水,就会把整个身体泡在水中;我的羽毛会湿掉,可能没有办法再次起飞。

所以当市民问我:王老师怎么办?我们小区到处都有池塘,但是鸟类还是喝不到水,它们好像很热、很渴,会不会出问题?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对于城市里千千万万的鸟类来讲,0.1米好像太深了。

如果我们能把城市中的水源变成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斜坡,鸟类就可以按照自己腿的长度、身体的高度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舒服地饮水。

最后我告诉市民,说您别着急,我们有很多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比如也许您可以在小区的池塘里插一根小树枝,也许您可以放一块大石头,让这块大石头在四四方方的池塘里营造一个平缓的斜坡,这样鸟类就可以利用城市里的池塘。

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不好好地规划这0.1米,对于千千万万的鸟类来讲,水源好像就是没有生命的。0.1米的改变可以帮助城市中成千上万的野生鸟类。所以0.1米是什么?0.1米可以是一只口渴乌鸫的下午茶,可以是城市鸟类在炎热夏天中一顿非常舒服的水分补充。

0.2米,黑斑蛙冬季的生命线

已完成:10% //////////

0.2米是什么?如果我们把攥起来的拳头慢慢展开,我们会发现0.2米是一个成年人手掌的长度。而0.2米也意味着,在我们城市之中,千千万万的黑斑蛙、蟾蜍还有其他两栖、爬行动物可以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这张照片里的动物是黑斑蛙。黑斑蛙、金线蛙、中华大蟾蜍是很多城市中常见的两栖动物。古诗里的“稻花乡里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讲的就是这些两栖、爬行动物可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它们会吃害虫,会让水源、湿地、农业生产变得更好。而它们需要什么呢?很多中国北方城市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在冬天里,中华大蟾蜍怎么办?

它们需要的非常简单,不过是一个手掌深的土壤;是我们不把整个城市的土地都用水泥和柏油盖住,将其变成一个硬梆梆的硬壳城市。

如果池塘旁有松软的泥土,不需要太厚,只需要0.2米,它们就可以在冬天快到来的时候从土壤表面挖下去,挖到0.2米的深度,抱成团取暖,度过漫长的冬天。

所以0.2米的土壤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河湖旁边松软的土壤能够像这幅图中的一样,让灌丛、杂草等自然生长的植被一直延伸到湖底。

如果像上面这张图,我们把世界所有裸露出来的土地都整齐划一地盖上水泥、大石头,这样的土地好像也因此失去了维持生命的能力。所以0.2米是什么?0.2米可能是一个黑斑蛙家庭能够在冬天顽强生活下来的生命线。

0.5米,绿头鸭家庭的生死跨越

已完成:20% //////////

大家低头看一看自己坐的椅子。我们椅子的高度大概是0.5米,0.5米可能出现什么故事呢?它的故事其实就藏在上一张照片里——可能是一个野生绿头鸭家庭的生离死别。仔细看这张照片,有些朋友可能会发现右下角的绿头鸭家庭。

为首的是一只又年轻又漂亮的绿头鸭妈妈。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它带着自己的9个孩子,在城市花园里到处游荡。它从一个小湖跑到另外一个小湖,带着孩子看看身边的世界,让它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

走到池塘的时候,鸭子妈妈跳了下去。不过它没想到,这一跳背后的0.5米,险些让小鸭子们在出生的第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半个小时之后,鸭妈妈发现自己可以腾空而起,一下跳到0.5米高的堤岸上面;但是孩子们不行——它们刚刚出生,还不会飞,更没有跳跃攀爬的能力。

我们看到鸭子妈妈一圈一圈地围着这个池塘转,它在不断地探查;而小鸭子在非常焦急地大叫。它们刚刚出生一天,体内没有脂肪的储备,它们需要觅食,需要妈妈的照顾。如果它们被困在池塘里,可能出生的第一天就是它们的死亡日期。

所以,在岸边围观的人想,是不是可以用网将它们抓住呢?但是如果带着网跳下去,会不会吓跑鸭子妈妈,让所有小鸭子成为孤儿?

岸边的人又在想,我们可不可以造一个梯子?但是鸭子能明白我们人在池塘里造的梯子吗?它们会用吗?

那时候,我也是造梯子的人之一。我们把两米高的梯子扔下去,在上面铺上木板。我们发现鸭子妈妈好像知道我们在帮助它们。铺上木板之后,妈妈马上过来探查,而小鸭子也觉得很好玩,在梯子周围反复地游来游去,好像在玩一个新玩具。

因此,我们开始对梯子进行改造:我们在上面铺上了柏油的粘布和三合板,想办法把它造得更“鸭性化”一点,也就有了梯子1.0、梯子2.0。

天越来越黑,这个小家庭已经在水池中泡了三四个小时。终于在天黑之前,一只勇敢的小鸭子迈出了第一步。那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话,那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说的:对于我来讲,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讲,是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对于这只小鸭子而言,它可能只是勇敢地探索了一小步,但对这个鸭子家庭来说,它们成功避免了因为城市规划0.5米的错误,而在第一天全军覆没的命运。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城市里推动更加合理的景观规制:如果解决0.5米,我们就能挽救很多绿头鸭家庭的命运。就像如果我们为小区里0.1米的水池做上斜坡,好像城市鸟类就会有个下午茶。如果我们合理地规划我们的城市,规划身边的景观,我们会发现,好像野生动物的生存没有那么困难,我们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能为它们的生存提供巨大的帮助。

2米:猪獾的安全空间

已完成:30% //////////

2米是一个什么样的距离?2米可能是我身后屏幕的高度。而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大型野生猪獾的时候,我发现2米好像能够让它们在这个世界活得更好一点。

那时我在四川岷山山脚下,我们的越野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而就在我跟前,有一只成年猪獾突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我们。如果不是急刹车,越野车可能会从它的身上撞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只猪獾像疯了一样地用身体挡住我们的车呢?

我们发现,这好像并不是一只孤单的猪獾。它横住自己的身体,把车逼停下来后,开始朝着盘山公路的另一边往前走。那边是盘山公路靠近悬崖的地方,有一条小小的、在下雨时排水的边沟。这个时候我们才注意到,原来排水沟里有一个小家伙,那是一个猪獾宝宝。

当猪獾宝宝在盘山公路上发现有一辆飞速驶来的越野车的时候,它不知道怎么跑。猪獾妈妈从公路的另外一边,沿着平缓的山坡走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猪獾宝宝被卡住了,卡在了悬崖和盘山公路之间的排水沟里边。

所以猪獾妈妈它像一位人类妈妈一样,不同的是人类妈妈有手,而猪獾妈妈是用自己的牙齿咬住了孩子的耳朵,一把把孩子拖了过来。我们当时能够看到,孩子的身体已经悬在了空中。它一定被咬疼了,在空中吱哇乱叫。

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当猪獾妈妈救下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要离开盘山公路的时候,它突然停了下来,重重地把自己的孩子摁在了地上,把脑袋转向了我们。

那一刻我们意识到,难道我们亲眼目睹的是猪獾妈妈给自己的孩子上的一堂课,一堂妈妈给孩子的教育课吗?猪獾妈妈在让猪獾宝宝停下来,盯着我们的车、这条公路看。它要让自己的孩子记住:这样的悬崖你是上不去的,如果面对着人类修建的盘山公路,你要选择平缓的山坡往下跑,而不要试图爬到悬崖上面。

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的车是停住了,但是其他的车可能不会停下来。可能有千千万万的猪獾、果子狸、熊猫、豹子还有猴子,因为粗暴建设的盘山公路,因为我们没有在盘山公路和悬崖之间给野生动物留下一个小小的通道,它们可能就没有这个猪獾家庭幸运的命运。

所以2米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改变一条盘山公路2米的边坡,猪獾就有了生命的空间。

5米,面对羚牛的安全距离

已完成:40% //////////

离开猪獾家庭之后,我上了岷山的摩天岭。我第一次上这里是在18年前,我听别人说:摩天岭上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你千万要小心它。羚牛脾气很大,它会朝你冲过来。你想要躲开它,需要远远地就让羚牛看到你;如果你跟羚牛狭路相逢,那很可能会被羚牛袭击。

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我爬到了岷山摩天岭的山脊线上。我带着设备,站在了一个很开阔的山谷之中,左右二三百米远的羚牛都能够看到我,它们能够一览无余,所以我们不会狭路相逢。但是我没有想到,就算站在再开阔的地方,也有可能出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大雾。

当我站在山谷上,四面八方腾起了大雾,能见度只有三五米。而就在三五米的能见度里,我突然听到四面八方传来“咚咚咚咚”的羚牛踏着山谷的声音——我被七八十只羚牛包围了。该怎么办?它们会攻击我吗?它们是传说中大脾气的、不好相处的野生动物吗?

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一阵大风之后山顶的雾散了。我发现就在我架设的摄像机之前,好像多了一个小东西。这是一只小羚牛,出生还不到一年。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它的妈妈会冲过来保护它吗?那些强壮的雄性羚牛会发现我这个入侵者、会合伙把我顶到山脚下吗?那个时候我心里充满了紧张。

在紧张想法之余,我突然发现,一阵风吹过后,这个小羚牛的头顶好像顶着一个天使的光环一样,它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好奇的看着我。

而它的妈妈竟然没有冲过来马上把我赶走。这个时候我悄悄地蹲在山坡上,想象自己是山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一根倒木,我想让自己显得没有攻击性。我甚至在犹豫,是不是要发出轻微的哼哼声,尝试跟这些羚牛说话。

而我没有想到的是,羚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猛。我发现当小羚牛走之后,一岁左右的年轻羚牛跑到我身边,斜眼看我。它也许在想:我没有见过人,也许这是我作为羚牛,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看一看用两只腿走路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在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蹲在山顶上的我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被参观的对象。我发现年轻的羚牛、正在谈恋爱的羚牛、带着幼崽的母羚牛,大家都排着队过来看我,好像我是山顶上特别有趣的、引起大家好奇心的景观。

这个时候,我发现它们是有表情的,我能够在它们眼里边看到好奇,看到探索,看到冲动,看到它们想靠近。我还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场景,比如当小羚牛主动接近我的时候,羚牛妈妈没有把我当成威胁。它并不会粗暴地挡在孩子跟我之间,好像告诉孩子“你不能靠近”。羚牛妈妈只是很温和地跟在孩子身后,在孩子跟我靠得太近的时候,比如到了5米这个距离,会轻轻地哼哼一声,好像在告诉孩子:“5米之外这个人是安全的,但是小于5米就太近了,你要控制一下自己。”

所以,5米好像是当我在山坡上跟一个羚牛家庭狭路相逢时我们之间的安全距离。如果我没有惊慌失措地跳起来逃跑,如果我没有张牙舞爪地吓唬它们,只是静静地跟它们相互打量的话,野生动物好像可以跟人平等地相处,好像我在它们的眼中也看到了好奇心。

10米,冬眠刺蝟一年的起点

已完成:50% //////////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发现有些时候需要改变的,是我们面对野生动物5米时的心态。还有些时候,在10米的距离,我们好像可以帮助它们。

照片中的动物是刺猬。刺猬需要什么?很多故事说刺猬会摘果子吃,有一些故事说刺猬会打瞌睡,这些故事呈现的好像并不是真实的它们。刺猬是一种吃小昆虫的动物,它们的存在能够帮助城市抑制有害生物的泛滥。

如果有刺猬这样的食虫目动物存在,草地、农田中的那些我们人类认为数量泛滥的害虫就会得到控制。刺猬是世界上最敏捷的捕食者之一,它们非常了不起,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但它们需要冬眠,在漫长的冬天里,它们没有办法忍受严寒,也没有能力找到昆虫作为食物。怎么办呢?睡一觉吧!但有些刺猬睡一觉后可以醒来,还有一些可能会在苏醒的时候遇到困难,而这个困难就藏在十米的距离。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刺猬体内会积累很多毒素,它的内脏器官需要超负荷的工作,帮助自己新陈代谢。当一只刺猬从冬眠的睡眼惺忪中醒过来的时候,它可能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并不是着急找一口吃的东西,而是需要水源。

如果在十多米距离之内能够找到一汪清水,通过大量饮水解决冬眠积累的毒素,那我就活下来了。如果我找不到这样的一汪清水,很可能尽管我从冬眠之中醒过来,但是我看不到春天,也看不到夏天草地上的各种昆虫,也听不到秋天的虫鸣。

所以10米是冬眠醒来的刺猬一年的起点。如果我们能够给它提供一点点遮蔽、一些草或是小灌丛,让它能够安全地移动,如果能够找到清澈的水源,它就活下来了。

20米,与黔金丝猴不期而遇

已完成:60% //////////

我想,人和野生动物共存就是这样,从0.1米到0.2米,从5米到10米,藏在一段段距离里。甚至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距离,野生动物好像会朝着我们移动,它们会主动和我们一起生存。

这是贵州的梵净山。我们在梵净山上搭了一个帐篷,尝试追踪从来没有人系统拍摄过的黔金丝猴,也叫贵州金丝猴。

全世界只有不到1000只贵州金丝猴,它们只生活在一座山上,非常神秘。但是怎么才能找到它们呢?我们在山上搭了一个帐篷,因为春季寒冷,又在帐篷周围铺上了一些军大衣遮挡风雨。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闯入这片山之后,野生动物好像注意到了我们,而且它们还在主动靠近。

比如有大山雀跑到我们军大衣的兜里。它发现这个兜很不错,即温暖又安全。而且靠近人的帐篷,还没有猫头鹰等猛禽袭击,我就把它作为我的窝,将蛋产在军大衣里边。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橙翅噪鹛,它们发现这些人每天吃东西的时候,总会不小心掉一些米、一些食物在地上,干脆我守着这些人的帐篷好了。

很快,我们的帐篷周围出现了小老鼠,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被它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但是黄鼠狼出现了。它发现原来小老鼠跟着这些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我每隔两三天在这帮人的帐篷周围转一转,好像就有吃的啦。

黄鼠狼成了我们最欢迎的客人。因为它们的定期造访让营地变得很干净,粮食不会被老鼠破坏,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会被老鼠吵醒。

最没有想到的是,黔金丝猴这种没有被系统拍摄过的神秘生物,竟然在2006年一个夏天的清晨出现了。它们团队发现这些人搭起了帐篷,它们发现这个地方有鸟、有黄鼠狼,有各种各样的小松鼠和其他小动物,好像在大山里营建了一个很安全、很有趣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所以黔金丝猴来到了我们帐篷附近:它们在我们的帐篷头顶跳跃,黔金丝猴妈妈带着孩子来观察我们。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帐篷好像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各种各样的动物都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而那一瞬间我们非常清晰的知道:20米。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然,不采伐树木、不截断河流、温和地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些从来没有被系统记录过的神秘生物,其实它们可以敞开自己的怀抱,和我们共存。

30米到300米,还自然以自然

已完成:70% //////////

从5米到10米,从10米到20米,再到30米,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给予野生动物尊重,其实我们不用跑到真正的荒野,不用进行真正艰苦的寻找,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跟它们有很多共存的机会。

除了共存,野生动物能够帮助到我们吗?它们跟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今天的城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解决污水问题。不管是北京还是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不把水泥河道中的淤泥运走,好像这些河都会变成臭河,成为城市中不漂亮的景观。

发生了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在30米的空间里,自然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是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场景,但它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效的水源净化器。当芦苇、苍蒲、茭白、荷花这些天然的湿地植物存在的时候,它们起到的作用是源源不断地吸收水里的污染物,把这些污染物变成有机质,帮助自身生长。而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再重新腐朽变成淤泥沉降到湖底。

所以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的城市里有自由生长的湿地,当城市河流流经它们,每过10米、20米,河水都会变清一点点。甚至当我们把生活污水排放到这样的湿地中,我们也会在另外一端看到清澈的流水。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观在帮助我们的城市变清洁,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北京大学的山坡上有一株杏树,每年的7月15号,杏树上的果实就会掉落下来,这时金花鼠、红嘴蓝雀会来品尝,螳螂会来寻找昆虫,小刺猬会聚集在树下。我们很惊奇地发现,杏树存在的地方好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当一株一株杏树、枣树、苹果树等天然原生植物存在的时候,这一个一个微型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使这些地方没有有害生物的泛滥,没有害虫的爆发,好像校园变得更安全也更漂亮,能够让北京大学的师生更好地在校园里生活和学习下去。

还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如这样的城市湖泊构成了鸟类迁徙的生命线,能够让它们在遇到风雪的时候停留下来。鸟类的存在实际上在千丝万缕地帮助我们的农业、畜牧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所以这是30米。30米的距离能够让湿地成为我们城市的天然水源净化器,成为野生动物的食堂,成为鸟类的迁徙驿站,成为一个城市生命和生态安全的底线。

如果我们把距离扩大,会发现300米的距离是一个黄鼠狼家庭的活动范围。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几乎每隔300米就有一个黄鼠狼的家庭,它们的存在让宿舍区、风景区、食堂,让整个校园不再有过多的老鼠和蟑螂,维持着校园的清洁。

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我想这就是300米。如果这些黄鼠狼和其他生物没有被杀虫剂、毒鼠剂所打扰,那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1000米,在华北给鹰鸮留一个家

已完成:80% //////////

那是不是还有更大的尺度?

校园里是有红隼的,这些猛禽在城市的一角起飞,看到的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校园里还能看到一种叫做鹰鸮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发现,这一窝鹰鸮竟然是那时整个华北平原上已知的唯一一窝。大家知道这种鸟的需求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吗?当我们追踪鹰鸮的时候,我们发现它的需求非常简单,只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成熟的森林,第二个条件是一些地形的起伏和水源。

在诺大的华北,这两个条件看起来是多么的正常!我们有燕山、太行山,有很多地形的起伏,这些地方应该有很多树林才对,但并不是这样。

当我们从高空俯瞰,会发现整个华北平原上,只有在北京这个古都,只有在天坛、国子监、北京大学、圆明园和少数几个皇家园林,才能找到地形的起伏、水源以及成熟的森林。所以我想,这是城市建设之中非常惨痛的失去,这也是鹰鸮家庭面临的困难。

在这么大的城市、如此广阔的平原中,竟然难以为鹰鸮找到一片成熟的森林和一点带着地形起伏的清洁水源。它们的需求如此简单,是不是我们为它们提供的太有限了?

保护野生动物,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已完成:90% //////////

所以随着观察不断地扩大,我们会发现从最小到最大动物有很多不同的需求。

这是食堂里边寻常的小燕子,在我们的头顶可能会有家燕、可能会有雨燕。

在前几年的工作之中,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在我们头顶“布谷布谷”叫着的布谷鸟或者快速飞过的雨燕,它们的活动范围从中国北方的城市一直延伸到非洲。它们越过中亚,穿过印度和地中海,会到达中非或者南非这些地方——原来它们迁移的距离横跨了大半个星球。

如果这大半个星球中的任何一点遭到了毁灭的打击,很可能我们失去的是在几十个、几百个城市上方自由翱翔的布谷鸟和雨燕。

当我们看到大熊猫,看到羚牛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保护的这些森林也在影响下游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当我们留下森林,我们就有了清澈的河水,下游不再有那么多的泥石流和水灾,每个人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安全。

今天讲了四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拳头、一个手掌的距离可以让乌鸫、绿头鸭、黑斑蛙过得更好;在5米、10米的距离里,我们可以尊重动物,可以让猪獾和其他的野生动物有更舒适的生活;当我们有300、500、1000米的距离,可以改造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的时候,黄鼬、螳螂、刺猬这类动物会让我们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们能够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跨越国境线、跨越大洲的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更好的维持,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改变。

这就是我的职业。我们的职业是研究动物,但更多的是在帮助人。我们相信,如果能够在不同尺度下让环境变得更好,那这些动物的生活会变得更安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尺度和野生动物的故事,谢谢!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