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衣冠南渡 第六节 西域边陲的明珠

史图馆

|

2022-05-29 21:17:53

本文共

4389字

全部阅读约需要

12分钟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自古以来,凉州又被称为河西地区,这一区域包括今天的兰州以西的整个河西走廊以及青海省的湟水区域。

作为边疆地带,凉州所聚焦的关注度自然比不上中原地区。时至今日,河西走廊对许多人而言也是一片相对神秘而具有朦胧美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凉州逐步成为了时代舞台上的焦点之一。那么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河西走廊

在击败匈奴人后,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河西四郡,也即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用来加强对河西地区的管辖。在之前,河西地区栖息着许多其他的民族,例如月氏、乌孙和羌族。作为这一地区的早期居民,这些畜牧业民族为河西经济区的起步创立了基础。

由于河西盛产优质的畜牧业资源,随着汉王朝对这一区域的掌控,这些资源也随之输入中原,让汉王朝的军事水平得以大大提高,让河西成为了强力骑兵的产地。

[2]河西四郡

西汉王朝也为河西地区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灌溉技术,并对迁徙到这一地区的中原贫民进行了大力扶持,河西地区的农业也因此兴盛了起来。之后,伴随着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兴盛,往来的商人也给这里带来了财富和各种各样的文化。

由于河西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上两汉以来对这一带的不断开发,地处偏远、地广人稀的河西成为了理想的世外桃源。每当中原地区出现战乱或者灾害的时候,大量人口便随之迁徙到这里。加上官府大多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人口增长,河西自然得到了飞速发展。

[3]丝绸之路

只是这片富庶的土地并不仅仅存在着汉人,虽然汉人在酒泉到令居之间的广大区域设立了密集的屯田网,许多汉人也世代在这里生存。但从令居到湟中的区域还生活着许多羌人,如何和这些羌人相处便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

起初,在匈奴人的策反下,居住在这里的先零羌经常出兵袭扰河西地区的汉朝领地。作为应对,汉王朝在临近羌人的边界上屯田,一步一步蚕食羌人的领地,并设立了护羌校尉来管理羌人事务。

这项对策的核心思路是将羌族的活动区域封闭在荒凉的塞外,以保障汉王朝在河西主要地区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而要施行这一项政策,也需要一套完善而有力的行政机构,因此汉王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凉州刺史,在这里实行了郡县制。

设立郡县制的本意是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但郡县制的设立也给凉州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影响。

我们知道,汉代的地方官拥有不小的权力,可以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子,凉州刺史自然也不例外。这样一来,一方面这套行政班子能够凝聚凉州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为中原王朝所用,成为中原王朝在西北的强力军事后盾;而另一方面,这样一套制度也培养出了一套有政治谋略和军事才干的地方封建人才。他们以凉州为载体,培育出了一大批封建官僚和子弟姻亲,连带他们的僚属也大多由本地人担任,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一旦遇上分裂的时期,他们就会将凉州改造为实行割据自保的工具。

两汉之交的窦融政权,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4]公元23年11月

在天下纷乱之际,窦融建立了在凉州的第一个割据政权。他对凉州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里财富充足,又有黄河作为防御屏障,加上这一地区盛产良马,可以组建优质的骑兵部队,实在是割据自守的绝佳选择。因此,他以镇守边陲的理由说动了更始帝,请求出任张掖属国都尉,带着全家迁居到河西。

到达凉州之后,窦融以西汉的凉州地方政权班底为基础,聚合了当地的汉人大族与少数民族势力,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基本盘。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基本盘,在这个天下大乱,而四周又有羌人、匈奴人等强敌环伺的局势下,窦融采取了集中权力,保土安民的割据策略。

他大力发展民生与军事,击败了匈奴人的袭扰,让凉州成为了民殷国富的富饶地区,吸引了关陇地区的许多人口纷纷前来投靠,窦融的势力也因而逐渐壮大。

但窦融并没有因此而膨胀,他很清楚凉州也有着自己的劣势所在:首先,凉州并不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地区,这里没有洛阳和长安那样足以作为都城的城市,也并没有成为过中原王朝某个封国的领地,这就导致在这里的割据势力,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都缺少足够的法理性;另一方面,凉州毕竟还是偏远之地,发展空间并不像中原地区那样广阔,一旦中原地区出现大一统的势力,以凉州的实力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因此,窦融采取了远交近攻、择强而附的策略,一方面,他和巴蜀的公孙述、陇西的隗嚣做了切割,表明不和他们同流合污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奉东汉的刘秀为正朔,贯彻东汉政府的法令,并积极向东汉政府进贡,表明亲善的态度。这让窦融的政权最终没有遭到军事打击,以和平合并的方式被东汉政权所接收。

因为窦融的正确决策,窦融在东汉朝廷的地位十分显赫,而他的家族也诞生了窦固、窦宪这样的名臣,甚至一度把控朝政。而凉州因为窦融,得以在动乱的时代避免了战火波及,经济生产得到了进一步恢复。

[5]公元29年5月

但凉州并没有将安定的局面维持很久,虽然这一地区躲过了两汉之际的战乱,但一个巨大的隐忧仍然埋伏在这一片祥和的土地上,这便是凉州地区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之所以成为这里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民族构成复杂,匈奴、鲜卑、羌等各族人民都杂居于此,另一方面,此时中原王朝推行的是“隔离”与“迁徙”的民族政策,而凉州正是推行这一政策的重点地区。

对羌人和匈奴人而言,此时他们也正处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拿羌人来说,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在西汉中期已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虽然畜牧业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方面,但农业的比重已经开始逐渐增加,这让他们对肥沃的土地的追求也与日俱增。自然,汉王朝推行的隔离性措施让他们十分不满,当这种不满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他们便会采取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这也就是汉代羌人屡次反叛的原因之一。

至于匈奴人,在汉王朝的军事打击下,他们失去了在河西地区的肥沃牧场,也失去了来自西域地区的大量供给。为了恢复昔日的国力,匈奴人一直在秣马厉兵准备重返故地,虽然汉王朝在凉州建立了完备的防御体系,匈奴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卷土重来的可能,但双方剑拔弩张的局势,意味着只要出现任何举措上的不当,便会造成严重的事态。

简单说,汉王朝施行的高压民族政策,让凉州地区的民族问题形成了一个积压着不满的火药桶,任何一丁点火星的产生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反抗汉王朝的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凉州地区的羌人和匈奴人经常发动叛乱和袭扰,导致汉王朝不得不倾斜更多的军事力量到这一地区,也加重了汉王朝的财政负担。

到了曹魏时期,一方面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朝廷的精力更多用于安定内地,对少数民族的戒备程度相对于两汉时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官吏也调整了执政手段,尽力避免胡汉冲突,甚至做到胡汉互补。这样一来,民族政策也随之有所变化,曹魏的做法是鼓励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以补充人口上的不足,这让凉州地区的民族更加多样化,一些民族也因此迁徙到这片土地上生存,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河西鲜卑。

河西鲜卑的故事,我们在《太康之治》中已经讲述过。他们之中最著名的是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曾经发动“凉州之乱”,给司马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凉州地区之所以经历了曹魏时期的平静又再起波澜,是因为西晋王朝在曹魏的民族政策上又有所变化。

在曹魏时期,虽然华夷之防仍然很严格,汉族统治者施行的也是分化、削弱、瓦解少数民族的政策,但至少明面上还是有一定拉拢利用的成分,施行的政策相对汉朝时期也较为宽容。而随着西晋统一全国,汉族统治阶级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胡人的利用政策又逐渐转向了汉朝时期的隔离政策,郭钦和江统的《徙戎论》便体现了这一点,西晋的民族政策也因之走向极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重新抬头,这便酿成了“凉州之乱”。

在“凉州之乱”爆发的时候,镇守帝国西陲的是征西将军、雍凉都督司马骏,在他的僚属中,有一名叫做张轨的军司。

张轨是西汉常山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他出身安定张氏,家族世代举孝廉,以专攻儒学著名。张轨的祖父张烈是曹魏外黄县令,父亲张温是西晋的太官令。青年时期,作为贵胄子弟的张轨曾经师从安定名士皇甫谧,靠着这样一层背景,安定的中正官准备以五品的“中中”标准,让张轨接受叔父的五品官恩荫出仕。

应该说“中中”也已经是一个不低的起点了,但当张轨拜访过中书监张华,两人经过一场攀谈后,深深被张轨的才华所折服的张华认为:安定的中正官给张轨的评级低了。

这种人才怎么才是“中中”?他应该是“上中”!

“上中”也就是二品,在当时的九品官人法的评级标准中,“上上”只是一个挂着好看的名誉标准,“上中”的二品是评级标准中所能获得的最高品状,一般只授予高门世家子弟中最优秀的人才,才识过人的张华能对张轨如此欣赏,张轨的才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靠着张华的举荐,张轨被杨珧辟为僚属,随后又从太子舍人一步步做到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这些官职都大有来头,当张轨出仕的时候,正是外戚弘农杨氏被司马炎所重用的时刻,而太子舍人这一职务,意味着张轨和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也牵上了线,至于散骑常侍、征西军司,代表着张轨在政治和军事的职务上都得到了历练。因此,此时的张轨在朝廷上开始有了一定的声望。

之后,在马隆的天才发挥下,“凉州之乱”最终得以平定。但十余年后爆发的“八王之乱”,让西晋朝廷又开始震荡不已。作为张华、杨珧和太子司马遹的门生故吏,张轨从他们的悲惨遭遇中同样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他开始思考着自己的生存之道,打算为自己和家族寻找一条远离祸乱、保全自身的道路,而之前在作为征西军司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凉州正是那块躲避战乱,远离纷争的理想之地,因此,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正式请求出任凉州,镇守河西之地。

有鉴于张轨在凉州地区工作的经历,朝廷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成为凉州的封疆大吏。

但这并不意味着张轨在凉州的经历一帆风顺,当张轨到达凉州之后,他发现有一堆问题等待他一一解决。

自从东汉中期之后,伴随着凉州地区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的升级,凉州地区的行政已经名存实亡。而到了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的背景之下,东汉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驾驭凉州的能力,汉族豪强和少数民族势力在河西地区犬牙交错。虽然曹魏在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重新将凉州从雍州划分出来,并加以整顿,但这时候的凉州仍然动荡无比,河西五郡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叛乱。

而到了西晋时期,这里先是发生了凉州之乱,接着敦煌的地方豪强令狐氏又乘机闹事,准备割据一方。一直到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凉州刺史杨欣才平定了令狐氏的割据活动,但类似的问题在其他郡县仍然时有发生,再加上当地的鲜卑人时常叛乱,导致盗贼横行,治安混乱,四处都有抢劫财物的贼人,河西地区经常不得安宁。

[6]公元276年7月

因此,张轨到了凉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叛乱。他立即对反叛的鲜卑人加以讨伐,并剿灭了横行的盗匪。在暂时安定了凉州地区之后,张轨开始思考凉州今后的出路。

[7]公元301年1月

这个曾经富饶肥沃的理想之地,未来的道路要向何处去呢?

参考资料:

[1]班固(东汉)·《汉书》

[2]范烨(南朝宋)·《后汉书》

[3]房玄龄(唐)等·《晋书》

[4]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6]赵向群·《五凉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