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广东佛冈的小古村,有个独特的三级调解制度,矛盾根本不出村

懒游的故事

|

2022-05-10 06:55:09

继续分享我的旅行见闻,今天我们到广东清远的围镇村,去倾听这里的温馨故事。

围镇村位于广东省佛冈县,自清朝道光年间建村以来,村民们始终将“和”字封为为人处世的行为法则,情同手足,相敬如宾。邻里团结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兴。踏入围镇村,随处可见一副副关于兄弟、夫妻、婆媳和邻里间和睦的对联,挂在各家各户的大门上,向世人传达着村里的“和”文化。

为保邻里和睦,围镇村设立了村民理事会,老刘就是其中的一位成员。今天,他要和其他几位理事会成员一起,去调解一对邻里的矛盾。原来,一位村民家里有一棵百年荔枝树,邻居认为这棵树遮住了自家新房的采光。性子急躁的邻居便一时冲动,擅自将这棵树的几股树杈砍掉。对方知道后特别恼火,现在一家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

除了几位村干部外,村民理事会还请到了村里年长有威望的老者,共同商量对策。经过讨论,老刘决定让两人先去安抚一下情绪有些激动的一家人,另一方面,老刘亲自起找砍树的村民,跟他好好地聊一聊。

村里像这样的百年古树共有上百棵,每年都会结出大量果实,这也成了农民的部分收入。除此之外,古树下不仅是村民们纳凉连天的好聚处,更是孩童们嬉戏玩乐的场所,因此砍树的行为让其他村民也很气愤。然而毕竟事出有因,老刘找到砍树的村民后,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是说,如果祖先们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利益就砍树的话,那么村里的这100多棵古树又怎么会流到今天?俗话说,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经过村民理事会的耐心劝导,最终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了。

其实,早在围镇村建村伊始,村里就设有太公理事会,他们用家长、房长、太公理事会三级制度,来解决村里的矛盾,以此保障矛盾不出村。家庭有矛盾,由他的家长自己来解决;家长解决不了的,就放在大房的房长,也就是大房里年纪比较大的父老来解决;如果,大房解决不了的,就由太公理事会来解决。太公理事会就是由各大房里年纪比较大的,能讲道理,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比较有微信的人来组成。

每次遇到纠纷。太公理事会成员都会将矛盾双方找到祠堂,先让他们各自讲述自身的道理,把怨气发泄出来。再让两边的家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来评判这件事情,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村里有威望的太公们主持公道,做出令两边都信服的评判。村子的族谱里都有“戒争讼”的族规。一般情况下,村民都不会写状子向官府告状来解决。一告状,矛盾虽然容易解决,但解决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心结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都是一个熟人社会。所谓熟人社会就是说,我们每天打交道的人,是我们今天要打交道的,明天、后天还要继续打交道的人。那么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不大提倡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围镇村通过三级的这种自我调节矛盾的方式,它一方面调解了矛盾,另外一方面它没有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如今,和睦的传统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到了围镇村人的血脉中。质朴善良的围镇村人始终坚信,只要恪守“以和为贵”的家规祖训,有着“和衷共济”的美好愿望,定可守得“家和万事兴”。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