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时,千万不要说“别怕”

儿科鲍奶奶

|

2022-03-17 08:30:23

“妈妈,我怕黑,我想和妈妈一起睡。”

“爸爸,我害怕,房间里有鬼。”

“我不想去学校,我害怕离开爸爸妈妈。”

……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经常给你说他害怕这个害怕那个,甚至是莫名的哭闹,让你既无奈又不解。其实,这是因为你不明白,孩子到底是在怕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父母,很多人或者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很陌生。而大多数父母则将孩子的“害怕”,归结为孩子胆小。其实,孩子的“害怕”,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因为害怕打骂而变得谨小慎微。父母、成人的打骂,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使孩子在情绪上出现煎熬、自尊心受损、对自我的评价降低等情况,从而害怕不被他人喜欢、被父母嫌弃等。

亲身经历了突发事件、意外、惊吓而产生的害怕。当孩子真实参与了一些突发事件,如观看一些恐怖片、警匪片,或是参加了爷爷、奶奶的葬礼等,从而感到惊吓、害怕。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出现失眠、哭闹等反应。

孩子对自然界一些恐怖现象产生的害怕。比如打雷、闪电这些恐怖的自然现象,不仅是孩子,有的大人也会产生害怕的情绪,甚至是如果孩子因此被惊吓过,更容易产生畏惧情绪。

而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害怕源”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施特凡·施密特兴教授曾说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待孩子胆小这种现象,要认真对待。”因此当孩子产生“害怕”情绪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是,共鸣孩子的情绪,分担孩子的“害怕”。

如当孩子怕黑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怕黑的情感和原因,也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有时候黑暗的确是挺可怕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怕黑”,共情孩子的情绪。

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来找一找房间里的“魔鬼”,床底下的“老虎”等。通过检查的过程,让孩子意识到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这样取得的效果,远比你对孩子说“什么都没有”等道理来的管用。

如当孩子害怕动物,哪怕是小兔子、小狗等看起来很温顺的动物。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抚摸小动物,而是要让孩子去慢慢熟悉小动物。

如让孩子熟悉小兔子喜爱的食物,买一些关于小兔子的绘本,与毛绒兔子玩具玩耍,或是去动物园、宠物店等看小兔子。等孩子熟悉之后再鼓励孩子伸手去摸摸可爱的小兔子。若是孩子愿意尝试,父母记得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勇敢行为,赞赏他的勇敢。

如有些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外国人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们与我们不同的相貌而感到害怕,这时候父母可以给他们讲讲,他们是与我们生长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种族的人,孩子的害怕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所以我们帮助孩子积累知识,也是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害怕情绪。当孩子出现害怕情绪时,作为父母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的对应原则:

不要取笑孩子,当孩子说“害怕”时,应认真对待,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它;对孩子的“害怕”表达理解,不对孩子的“怕”说“那里什么也没有”、“你不用害怕”“你要勇敢些”等类似的话;与孩子一起面对“害怕”,一起思考要如何解决“害怕”的可能性和行为;赞美孩子的勇敢行为,向孩子保证,父母会随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不要因为孩子的“害怕”而受到影响,应尽量保持内心的放松。

处于3-6周岁的孩子,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正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过于丰富,所以经常会将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混淆,导致孩子对想象中的事物更加害怕。

不过孩子因为想象中的事物感到的害怕,是存在阶段性的。当孩子对你说出“害怕”的时候,你不要否定或斥责孩子的孩子,也不要说孩子“胆子小”,更不要逃避孩子的感受,而是要引导孩子慢慢去接受,与孩子一起积极去面对“害怕”。

让孩子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如教孩子学会与害怕共处,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害怕情绪相处。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