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为“折翼天使”插上“圆梦翅膀”——周口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活动扫描

周口日报

|

2022-01-21 10:31:08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李辽 马月红 张艳丽 文/图

医生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残疾儿童却是不幸的“折翼天使”。康复救助这些孩子,为他们插上“新翅膀”,是党和政府以及所有残疾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一直以来,周口市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把“0岁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纳入民生实事之一,着力完善残疾儿童康复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有47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包含了残疾人康复定点医院、康复中心、特殊教育机构等,承担11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改善了个别县区定点康复机构服务项目单一的窘况,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奔波之苦,有效推进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2021年,全市有2954名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政策保障 “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老师你看,这是我的虎头帽!”1月7日,3岁的小硕硕把做好的虎头帽戴在头上,骄傲地向老师展示他用彩纸折成的虎头帽。

“小硕硕是听力障碍,佩戴了人工耳蜗。他从1岁多开始就由家人陪伴着在这里的亲子班进行康复训练,后来升入到小班,目前基本能和别人进行正常交流。”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的老师说。

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里有40多名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这里也成为他们的“幼儿园”。该中心主任赵新红介绍,这个“幼儿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对听障孩子进行听说口语法的训练。此外,孩子们还能通过个性化训练,得到发音训练和矫正。

康复老师辅导孩子们折叠虎头帽

2017年10月出生的小悦悦,1岁多时家长发现,她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语言发育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后,发现她患有隐性基因先天性耳聋,2019年8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小悦悦的妈妈说:“孩子的人工耳蜗的费用是全免的,给家庭减轻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小悦悦的妈妈说:“孩子在2岁时送到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孩子刚刚佩戴了人工耳蜗一个多月,还不知道怎么利用人工耳蜗聆听各种声音,不会开口喊爸爸妈妈,我当时十分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学说话。是康复老师带着孩子从感知自然界各种声响、音素、音节、词汇等各个方面进行大量的输入,孩子逐渐学会了辨别声音,模仿说简单的词语,说话清晰度逐渐提高了,又通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小悦悦能说完整的句子了。”小悦悦的妈妈告诉记者,通过康复训练,小悦悦在听力语言训练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能大胆进行自我介绍,背诵古诗词,对此,她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去年9月,小悦悦达到普通幼儿园入园标准,于10月进入普通幼儿园小班学习。1月12日,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电话回访了悦悦妈妈,了解到小悦悦在幼儿园适应良好,能主动学习,还会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家长看到孩子现在的进步十分欣慰。

“0岁-6岁是康复黄金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很重要。”为此,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开展语言、律动、音乐、舞蹈等一系列康复训练课程,提高患儿的语言沟通及社交能力,帮助残疾儿童走进课堂、融入社会。

为了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结合周口实际,出台《2021年周口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瞄准残疾儿童个性康复需求,为具有我市户籍或居住证、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基本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种种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作为残疾人工作者,主要职责就是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市残联理事长朱良孝如是说。

这些政策的落实落地,成为全市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最大福音。

措施跟进 “折翼天使”享康复服务

2021年4月,市残联到开发区陈营社区开展社区筛查时,发现了小辰言语发育落后,眼神对视差,立即告知小辰的父母,周口市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做康复国家财政有补贴,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像小辰这种情况,赶快去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当天,小辰的父母就带着他到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检查,经相关检查及评估后,评估结果智龄不足2岁,言语发育落后,只1岁多智力水平,诊断为发育迟滞伴轻度孤独症症状,小辰的父母忧心忡忡。儿童康复医师给小辰的父母认真详细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小辰的父母同意治疗方案。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服务项目有智力、脑瘫、孤独症等,小辰符合申请条件。

经过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小辰的语言表达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孤独症症状明显减轻,小辰的父母非常高兴,经过5个月的康复治疗与医生的家庭康复指导,小辰的言语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再次进行评估时,基本达到正常同龄儿童水平。

小辰的妈妈拿着评估结果异常高兴,“非常感谢残联和医院救助惠民项目,帮他们得到规范的治疗,减轻了家庭负担。”小辰的妈妈说,小辰已到普通幼儿园跟读。“如果不进行康复训练,这个孩子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顺利进入普幼就读。”小辰的妈妈说。

指导老师在给孩子们观看视频

康复救助,是生命的重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事关残疾孩子一生,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文明和谐,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联合多部门出台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政策,开展助听助行一系列活动,让一批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减轻了残疾程度和经济负担。去年,我市有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残疾儿童康复具有抢救性。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及时尽早得到康复救助,是全市各级残联和广大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得益于我市越来越完善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信会有更多的残疾儿童如小辰一样走进普通幼儿园乃至学校快乐学习,共享美好明天。

家校结合 康复实效显著提升

29岁的小玲(化名)是一名听障孩子的母亲。孩子刚刚被确诊时,她一度处于崩溃边缘,差点患上抑郁症。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玲带孩子来到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做康复。在这里,不仅孩子上课,也给家长上课。小玲说:“每天中心给孩子安排的有单独训练课程,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家长陪同听课,当天的康复训练结束后又告知家长今天学习内容,让家长回去帮助孩子做巩固训练;河南省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周口市分中心还定期向家长讲解专业康复知识,缓解家长因长期陪同特殊儿童产生的焦虑情绪,帮助我们更好地陪伴孩子。”学校和家庭康复相结合,康复效果得以提升。通过共同努力,小玲孩子进步迅速,已经能慢慢开口说话,并有主动融入群体的意识。在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小玲也成功突破了自己的心理瓶颈,改变了自己。

家庭康复是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残联为了充分发挥残疾儿童家长的作用,以创建家长学校示范学校为抓手,推动全市所有康复机构建立了家长学校,并下大力气提高家长康复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