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考古重大发现:汉文帝霸陵位置确定

文化艺术报

|

2021-12-15 12:05:24

探方航拍照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


陶窑遗址出土的筒瓦及瓦当组合



江村大墓K27三维正视影像图


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己亥,西汉第三位皇帝——开启“文景之治”、为汉帝国崛起奠定坚实基础的汉文帝刘恒崩于长安未央宫,后入葬霸陵。据《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一生注重简朴,在葬制上开了薄葬之先河。由于“不治坟”,史料记载又少,多年来学者们只能根据只言片语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

12月14日,从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传出重大考古消息: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确认是汉文帝刘恒霸陵。这一发现纠正了自元代以来普遍认为霸陵位于凤凰嘴的错误认知。该考古发现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元代以来普遍认为霸陵在“凤凰嘴”
在陕西西安白鹿原东北角有座山,人称“凤凰嘴”,山下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为霸陵立的正名碑:“汉文帝霸陵”。根据目前已知,“凤凰嘴”是霸陵这一观点最早应该是由元代学者骆天骧提出的,他在撰写的《类编长安志》卷八记载: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塬北凤凰嘴下”。清嘉庆年间编撰的《咸宁县志》也认为:“霸陵,在杨家屹塔北凤凰嘴。”而从骆天骧往前追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明确提到汉文帝陵在白鹿原上,但是没有提具体的地址。
20世纪上半叶,多名中外学者先后到凤凰嘴考察,都认定凤凰嘴就是霸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次考古调查,也得出同样结论。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21世纪,考古工作者陆续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了大范围的细致探查。令人惊讶的是,除其下的十余通明、清碑石外,“凤凰嘴”并未发现陵墓类遗迹,甚至没有发现人为开凿过的痕迹。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曹龙介绍:西汉帝陵传统,陵园一般建于黄土台塬的边部,除帝陵陵园较为高隆外,整个陵园内较为平整,高差不大。“凤凰嘴”与陵园内最低处高差达230米,在建陵过程中难以建设外藏坑、礼制建筑等设施,并且与窦皇后陵封土相距2100米,距离太大,帝陵显然不可能在那里。
依据这样的推测,考古人员对北距“凤凰嘴”约2000多米的窦皇后陵进行了考古勘探。2006年至200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2011年至2013年,根据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带队对霸陵、南陵陵区展开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了两座陵区遗存的分布范围与形制布局。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西端,北距凤凰嘴约21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为霸陵陵区内的重要墓葬遗存。自2017年至今,考古勘探发现了江村大墓的“石围界”、围合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以及建筑遗址、陶窑等,发掘了江村北陶窑遗址、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栗家村汉墓等,出土各类陶俑1000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3000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
江村大墓周边发现陶窑遗址、外藏坑、陪葬墓
西汉帝陵、后陵一般东西排列,“帝东后西”或者“帝西后东”。窦皇后陵现存“覆斗状”封土,高28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其中东墓道最长,勘探长度77米,宽6到23米。因墓室上压封土,勘探困难,情况不详。窦皇后陵封土外围分布有10多座外藏坑,平面呈长条形,最长者54米,短者仅5.2米,宽度多在4米左右。勘探发现,窦皇后陵四面有夯墙遗址,中间位置为门址,西北角有一处夯土基址。
江村大墓东距窦皇后陵约800米,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73米、深30余米,东墓道最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0到40米。墓室四周有115座外藏坑,平面形制多为长条形。其西南角发现的38座外藏坑规模较小。江村大墓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名“石围界”),边长约390多米,宽1.5米,石围界外侧四面正中有门址。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还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东西残长1200余米,南北宽863米,墙宽约3.5米,应为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址。
在外园墙以内,江村大墓东、西两侧发现两组外藏坑,东侧共有14排22座,西侧仅有1座;其北侧探出建筑遗址1处;窦皇后陵周边也有3处建筑遗址。另外,在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之间发现一座“甲”字形墓葬,通长54米,墓室边长19米,深13米。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在江村大墓周边探出陶窑遗址40多处。勘探成果表明,江村大墓西、北3000到4000米的区域内分布有数十座“甲”字形大型汉墓,目前发现3组20多座。这些墓葬应为霸陵陪葬墓。
外藏坑清理出多枚明器官印
2017年至2018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人员对位于江村大墓西北1600米处的17座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一般2到5座共用一个操作间。操作间南北长5到13米,宽4米左右。陶窑由火门、火膛、窑室、烟囱构成。遗址内清理出土大量汉代板瓦、筒瓦、瓦当,几何纹方砖,陶水管等建筑材料残件以及陶罐、陶壶、陶缽、陶盆等。根据其位置及出土遗物多为汉初的情况来看,这批陶窑应当是为霸陵营建烧制建筑材料的作坊遗址。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江村大墓东北、西南区域的8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位于西南角的两座小型外藏坑内清理出马骨一具,另有塑衣陶俑、陶盆、陶罐等各1件。其余外藏坑均为带斜坡道的竖穴土圹。坑壁两侧有“之”字形台阶,底部有木椁遗迹。坑内遗存主要有:着衣式陶俑(个别戴有刑具)、陶器、铁器、铜器以及漆木器遗迹等。值得一提的是外藏坑中还清理出“中司空印”“中司空丞”“山官”“仓印”“厩廥”等明器官印多枚。
2018年至2019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3900米处的23座汉墓,其中4座“甲”字形大墓,均为竖穴木椁结构。墓葬虽被盗严重,但仍然清理出土玉衣片2000多枚以及伎乐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另外,其他墓葬还出土了带有“襄城家”铭文的铜鋗等文物。
根据以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成果来看,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结合文献记载,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发现金丝猴、丹顶鹤、乌龟等动物遗骸
薄太后南陵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鲍旗寨村西北,北距江村大墓约2000米。经考古勘探发现,南陵墓室向东偏离封土,封土高25米,墓葬形制亦为“亞”字形。封土周围有20座外藏坑,封土西北约200米处还探出380余座小型外藏坑。
南陵发掘了封土西侧的3座外藏坑,其中一座清理出土塑衣彩绘陶俑160多件,金、银、铜制车马器200余件,陶罐、铁釜、铜环等文物百余件。另外,还出土“长信厩印”“长信厩丞”等铜印、封泥多枚。另一座仅发掘东半部分20米,清理出土原大木车遗迹3处,原大铜制车马器上百件,推测至少放置3到4辆木车。第三座因遭严重盗掘,仅出土10多件塑衣彩绘陶俑及数十件车马器小件。
南陵西北小型外藏坑发掘39座,部分坑已露出底部陶棺,内有动物遗骸,初步鉴定其种类有金丝猴、丹顶鹤、乌龟等。

出土大量带字文物 证实“陵墓若都邑”
在今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一直被认为是汉代皇家陵墓的首选之地。西汉11座帝陵,9座都在这片原上。只有汉文帝霸陵在白鹿原上,汉宣帝杜陵在少陵原上。
此次考古发现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11陵的名位问题。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他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南陵外藏坑出土的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编辑:小树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