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恒星和光谱那些事儿(下)

中国的航天

|

2021-12-07 17:42:49

前面我们说过,夫琅禾费线为色彩赋予了刻度,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谱线的一些典型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透露恒星的更多信息。  

谱线偏移

最常见的谱线变化是红移/蓝移。所谓红移,就是所有的谱线都向光谱的红端平移了(波长更长),原来在橙区的跑到了红区,原本红区的更红或跑到了红外。蓝移呢,则是反向的、朝着蓝端的平移。  

(“红移”是照顾人类感官所用的可见光范畴的词汇。已在红外区的谱线,背向红色移动,还是叫“红移”)    

红移/蓝移的成因很直观,就是老朋友多普勒效应:如果波源正在远离观察者,那么观察者会看到更长的波长;反过来,则波长变短。  

有一种红移,对它的揭示和研究,在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就是哈勃红移:在宇宙尺度上,几乎所有星系都在红移(远离我们而去),并且距离越远,红移量越大(退行得越快)。拿二维世界打个比方,就像吹胀一个气球时,气球上所有的点都在相互远离,原本越远的,远离得越快。  

如果我们把时针往回拨,宇宙就会收缩到一个点。也就是说,如今的宇宙,是从这个点“爆炸”出来的。哈勃红移(或称宇宙学红移)是“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观测证据。快要上天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大爆炸”后几亿年内的婴儿期宇宙的相貌。这台望远镜工作在红外波段,因为它所观察的宇宙尽头的恒星和星系,光谱早已移到红外线区了。  

我们刚才说,“几乎”所有星系都在红移,也有例外。比如我们隔壁的仙女座大星系,就在朝向我们运动,光谱蓝移。它实在太近了,仅仅250万光年的尺度上,宇宙膨胀拼不过引力效应。仙女座大星系和银河系最终将合为一体,变成一个大星系。  

谱线振荡

如果恒星的谱线一会儿红移,一会儿蓝移,就说明恒星的位置在周期振荡。这种情况意味着恒星身边有个邻居绕着它转动,恒星就像一位链球运动员,她甩着链球转,链球也把她扯得晃来晃去。当晃动的方向周期性地朝向或背离地球时,多普勒效应就会让谱线周期振荡。  

在现代科技下,再暗的伴星也难以隐形。所以,这个邻居通常是恒星的行星。测量谱线振荡的幅度和周期,我们就可以判断行星的质量。如果我们的运气特别好,这颗行星正好能够经过主星面前,遮挡主星的局部,那么它的大气(若有)就会在恒星光谱上定期叠加新的谱线。分析这些谱线,我们还能进一步得知行星的大气构成,判断它是否宜居。

  

谱线致宽

有时,一颗恒星的光谱上,每条谱线都不是清晰锐利的一根细线,而是模糊宽泛。我们说过,电子跃迁对能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多也不行少也不行。这种变化并非表明这颗恒星上的电子比较通融,而是因为在这颗恒星上,有的部位在远离我们,有的部位则试图向我们靠拢,还有许多部位保持中立。  

什么样的恒星这么人格分裂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恒星在自转。一侧半球在转向我们,另一侧则转向背面。它的正脸部位发光面最大,和我们的纵向相对运动的幅度也最小,所以各谱线的主体还在正中间。通过测量谱线展宽的幅度,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恒星自转的线速度。  

同样转速的恒星,如果相对地球的姿态不同,我们看到的谱线宽度将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正好在恒星的赤道面上,那么会看到最明显的靠拢和退行,也就是最宽的谱线。而如果它的自转轴正对着我们,那么它的任何部位都在平动,我们就观察不到谱线致宽效应。  

谱线离合

有些恒星的谱线会周期性地分分合合,一会儿裂成两根,一会儿合成一根。表明这不是一颗,而是一对离得很近的双星。这种谱线离合,其实是前面所说的谱线振荡的双星叠加效果。两颗恒星高速互绕时,会周期性地出现一来一去(谱线分裂)和左右平动(谱线合拢)的视觉效果。如果这对双星的大气成分不同、光度也有差异,相互遮掩时就会红红蓝蓝,明明暗暗,分分合合,煞是好看。

双星的谱线离合

图片来源:威斯康星大学

总而言之,看似简单的恒星光谱,其实变化多端。里面藏着许多有趣有用的信息,等着我们去发掘呢!

-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