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可持续交通大会特刊丨中国海事:奋楫先行创未来

中国海事

|

2021-10-14 17:13:1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中国海事担纲先行,在交通运输部党组正确领导下,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遵循,为交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披荆斩浪、奋楫扬帆。

航运系国运。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90%的外贸货运量和40%的内贸货运量通过水上运输完成,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航运市场持续升温,水上船舶流量更是大幅增加。岁月激荡中,作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主要的水上行政执法力量,中国海事用智慧和实干书写星辰大海万里航程。

让航行更安全,他们是国家队。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国海事持续打造安全畅通的水上交通秩序,保障年均250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畅通航行,水上交通事故持续减少,有力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让水域更清洁,他们是捍卫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海事持续促进航运绿色发展。他们深化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政策,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实施船舶污染物“一零两全四免费”治理。

让航运更便捷,他们是推动者。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中国海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将更加有利于构建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最大程度激发航运市场活力。

保护船员整体权益,他们是守护者。船员是航运强国的基石。中国海事持续优化服务,办好民生实事,推进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完善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优化船员教育和培养模式,实施船员身心健康关爱行动,推进船员证书电子化。

完善全球海事治理体系,他们是建设者。他们积极践行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20年以来,中国海事连续更新并与全球分享船舶船员疫情防控指南,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航程中,中国海事逐风踏浪屡建奇功。他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全力守护水上运输大通道,倾心维护船员权益;他们勇当先行,优化政策供给,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他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守护航运绿色发展智慧发展;他们敢于创新精准发力,突破治理瓶颈,持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铺展“十四五”发展蓝图,中国海事正在谋划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在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答卷上,他们再次勇立潮头,烙下蓝色铁军的清晰印记。

以法为纲 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

167票赞同,1票弃权。今年4月29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新《海安法》)正式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并获通过,于9月正式实施。这是《海安法》1983年颁布以来进行的首次全面修订,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世界第一国际对外贸易大国,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已从传统的安全生产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开启了新时代法治海事建设的序章。”谈起《海安法》修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介绍说。

新《海安法》条文由原来的53条增加到现在的122条、从12章优化为10章,正文字数扩大到原先的5倍,新增了船员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海上无线电通信保障等8项全新的制度,充实完善6项法律制度。

202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近52倍,登记船舶为2.3倍,净载重量为24.5倍,《海安法》的修订可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值得一提的是,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简政放权改革和便民高效的服务原则,2016年,《海安法》进行过一次“微调”,取消了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改为报告制。在申请取消过程中,中国海事局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专题报告,对于船舶进出港签证取消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如何保障对违法船舶查处力度不减,如何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不增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种便民利企、服务行业的追求,在此后的《海安法》修订过程中也得以继承和发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水上行政重要执法力量,中国海事围绕继续深化实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从单一“管制型”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到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倾力构建营商环境新局面,现代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越来越注重管理的公益性要求,在有效管控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提供海上交通安全的公共产品。

他们加快完善法规体系,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法治引领和支撑保障。

他们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启动“四基四化”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积极按照《推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推行“三项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依法治国,中国海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 海巡艇为水上货运安全护航。

水上“大交管” 畅通提效水上高速路

如今,依托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船舶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作为实施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的试点地区,浙江海事局通过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交通组织“一体化”——全港船舶交通组织计划统一报告、统一组织、统一公布和统一执行。通过全链条数字化整合港口船舶计划信息,将船舶进出港计划与航槽使用计划、船舶引航计划、码头生产计划、港内锚泊计划进行智能关联并进行数据积累,海事部门提前为进出港船舶提供全港统一“时间表”,以数据为依据,精准实施船舶进出港交通组织,有效减少船舶非必要进出港行为,避免公共航道、锚地资源浪费,船舶通航效率有效提升。

在全要素集成的水上“大交管”管理模式下,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船舶进口30分钟准点率超95%,引航作业15分钟准点率超96%。高峰时段船舶进港效率提升33%,雾航、大风等管制解除后船舶集中疏港效率提升25%。2020年全年助力1743艘次船舶实现经济航速,累计为船公司节约燃油成本2788万美元。

水上“大交管”的试点成果,是交通运输部提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海事系统同步推进水上交通动态管控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未来,在“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支撑下,将形成“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实现海事服务保障“全水域覆盖、全智能管理、全业务协同、全要素治理、全数据集成、全周期服务”,进而实现“船舶航行到哪里,海事服务保障就跟进到那里”的目标。

蓝图已经展开,如今,上海、浙江、江苏等海事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水上“大交管”建设,一系列构想正在渐次落地:在分支海事局、直属海事局层面分别建立港口和区域水上“大交管”中心,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船舶交通管理、海事远程监控、综合执法与应急事件处置为一体的水上“大交管”运行机制;提升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化水平,建设包括船舶、船员、港口等行业要素为主的数据中心,建立与涉海协作单位的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搭建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和应用平台,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建设,为各级水上“大交管”智能化运行提供智能化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海事保障基地,大、中型海事执法船,强化配备水上巡航飞机、多功能海事单兵装备,加强深远海航标船、测量船配备,全面推进感知和通信网络建设,为海上执法提供装备设施保障和监控通信技术支持。

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中国海事在打造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的水上高速路中接续奋斗勇当先行。

△ 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指挥平台。

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

安全治理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事主动适应海事管理由港区走向全水域的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整体联动、有效融合,打造责任链,编织安全网,努力形成水上安全管理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

2020年以来,全国海事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商渔船防碰撞、内河船舶涉海运输等重点监管领域和难点问题,以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的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构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落实安全责任。

今年4月,积极参与推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凝聚商渔船防碰撞工作合力,从政策层面强调地方政府建设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以商渔为重点,营造水上交通安全齐抓共管氛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体系。

8月1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以“强化部门合作、商渔共商共治、遏制重大事故、构建长效机制”为导向,在沿海地区部署启动“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防范化解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遏制重大商渔船碰撞事故,奋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海事闻令而动,按照国务院要求,从水上交通运输和渔业安全生产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主动对接地方渔业渔政等部门,深入航运企业、渔村、渔民中间,广泛开展“商渔船长面对面”、商渔船防碰撞专题培训、商渔船员警示警醒教育、商渔船防碰撞安全指引等一系列宣教活动,引导广大从业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和防碰撞能力水平,参与水上交通安全治理。同时,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凝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力量,督促商渔船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在长三角,中国海事局推行船舶营运检验“通检互认”机制,通过海事部门和船检机构协作,破解当前船舶营运检验难题,实现船舶异地检验,进一步优化了检验资源配置,为航运企业提供更便捷、优质、高效的检验服务。

在河北,河北海事局联合公安、边防等部门,开展“清海1号”内河船涉海运输治理联合执法行动,织就严密执法网络,有力震慑内河船涉海运输违法行为。

在天津,天津海事局推动天津市成立治理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专项工作联合办公室,涵盖公安、海警、海事等17个成员部门,形成全链条整治、全方位治理、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沿岸固定非法卸砂点全部取缔、沿岸活动内河船全部清零。

在辽宁,营口海事局积极发动社会群众,吸纳公司职员、高校学生、医生等群体打造志愿者水上搜寻救助队伍,构建志愿者知识培训、应急通讯、险情处置等管理模式,成功处置旅游景区人员落水、海滩渔船翻扣等多起海上险情。

……

迈入新发展阶段,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通,执法高效联动的水上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 海事执法人员走近船员开展安全宣教,共同打造“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

绿色发展 守护碧水蓝天

自2016年率先在全国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以来,深圳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对水质极为敏感的海豚更是频现深圳港水域。“湾区蓝”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海事推动建设全国首个船舶大气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深圳海事局瞄准“区域监控、精准筛查、有效治理”的目标,以“科技+”破解监测监管难题,在试验区进行了嗅探、红外、紫外等多种遥测技术的综合试验,建造了国内首艘油电混动执法船“深海01”轮,并建成了“空—陆—水”船舶排放控制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数据是精准施策的基础。立体监测系统可通过岸基、船载、浮标、无人机等组合式监测手段收集多源监测数据,实现数据信息化、可视化,精准筛查超标排放船舶,为执法人员使用燃油快速检测设备和燃油抽样送检提供决策依据。试验区还产出了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小型空气站、无人机载传感器等监测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深圳海事注重“开源节流”式守护湾区碧海蓝天。在深圳海事的推动下,深圳市政府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到港船舶使用低硫油、岸电等清洁能源。同时,深圳港建成了可提供岸电的深水泊位38个,靠港使用岸电比例达到6.1%,数量和使用率居全国首位。2020年6月3日,我国首个海上国际LNG加注中心正式落户试验区,为航运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发展,没有止境。面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势在必行。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政策已在全国沿海海域、港口及长江干线等内河水域全面实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绿色发展新理念破茧而出,引领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中国海事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忠诚呵护着碧水蓝天,全面担当起保护水域环境清洁的神圣使命。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探索构建“船—港—城”一体化综合治理体系,在长江江苏段全面推行“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物治理模式,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完善船舶污染应急和赔偿机制,“谁受害,谁倒霉”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基金使用管理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从建立体制机制到推深做实,从倒逼改革到未雨绸缪,中国海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水运铺就了绿色发展底色。

△ 利用无人机开展在港船舶尾气排放监测。

放管服惠民生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近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小张同学在该校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完成了船员信息采集工作。他说:“以前采集信息要去海事局政务大厅排队办理,来回至少要半天时间。现在可方便了,在校园的自助服务终端5分钟就搞定了!”如今在长江江苏段两岸,平均每

2.5公里岸线就有一个海事政务自助服务办理点,一般情况下,群众5-10 分钟车程即可到达最近的站点。

推进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建设,是交通运输部党组2021年12件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也是部党组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海事局在长三角长江干线重点港区码头、水上服务区、船员培训学校、海事站点等地,建设完善一批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自助服务终端试点推广应用。政务自助服务站推出了“业务办理、业务查询、权责清单、云柜服务、通知公告、船舶船员船检服务”等六个模块的海事自助服务功能,并实现

24小时通网通电,打破了群众办事的时间限制,可提供

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截至今年9月10日,群众已经通过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办理海事业务12224件。

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是海事事业发展的鲜明特色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事在“放”字上下功夫,在“管”字上做文章,在“服”字上闯新路,很多方面可圈可点。

“放”出市场活力,跑出职能转变加速度——

大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共减少28项海事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取消海事收费项目,先后取消了包括船舶签证费、船舶申请安全检查复查费等

16项海事收费项目,有效减轻了广大航运企业的负担。大力消减行政许可过程中的繁文缛节,海事系统共减少申请材料43项,优化申请材料21项,进一步修订78

项申请材料裁量基准,减少9项许可审批环节,压缩10项许可办结时限。理顺与“放管服”改革相违背的文件障碍,近年来,共清理规范性文件492件,动态调整海事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清单,重点对涉及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项目,破除与“放管服”改革精神相违背的制度性障碍。

“管”出高效率,打造海事治理新高地——

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取消审批有监管措施及时补位。他们强化现场监管,促进全面履职,制定《海事行政检查规定(试行)》《海事现场执法工作规范》《海事履职标准》,有效解决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督促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和海事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全面履职。强化执法监督,将行政许可审批实施工作细化分解到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中,对有悖于简政放权要求的不规范行为起到了有效遏制作用,把好监督关。

“服”出群众便利,铺就经济发展快车道——

全面推进政务窗口一站式改革,通过下放事权、出台《海事政务办理服务规范》,全面实施限时办结、倒逼催办、并联办理、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实现通航、船舶、危防、船员、安全、航标等7大类、63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真正让“数据跑路”代替“百姓跑腿”。推进证明事项“承诺办”,积极做好交通运输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试点工作,起草制定《海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聚焦影响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建立诚信自律、简化高效、监管配套措施完备的审批新模式。

精准施策、实干担当,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交通样板”,中国海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 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方便群众少跑路。

科技创新 赋能航海保障

2020年7月,始建于1900年的南山头灯塔更换了具备北斗技术的国内第二代自主研发灯器。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航海保障领域,中国海事勇立潮头。

他们紧跟国际业界发展,建设E航海岸基系统,提供标准化船舶信息服务、智能航线服务等数字海事服务,为海上交通、船舶航行、港口安全管理提供船岸一体化协同应用解决方案,倾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他们深入开展北斗应用建设,开发北斗通信服务系统,编制《基于北斗通信的海上安全信息播发标准》,为船舶提供基于北斗的遇险报警、海上安全信息播发、船舶位置、CORS信息等综合服务,实现移动终端与船载终端通信互联和位置监控。

他们紧跟国际业界发展,建设E航海岸基系统,提供标准化的船舶信息服务、智能航线服务等数字海事服务,为海上交通、船舶航行、港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船岸一体化的协同应用解决方案。

他们对传统测绘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开启了智能化测绘的新时代,测量作业方式逐步实现有人无人一体化,水上水下一体化,测绘成果也适应智能航运发展需求,逐步实现海陆融合一体化,有效提升航海保障能力。

他们为应对海事领域GMDSS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率先开展NAVDAT技术研究与应用,制造了我国首套海上数字发信机。2020年建成NAVDAT试验验证平台,成功完成文字、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的试验播发,首次实现了NAVDAT技术的持续性实践应用。

据了解,2015年来,海事系统承担或参与国家、部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组织实施了42项部局科技项目,各单位也自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项目。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海事系统所获省部级奖励、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数量、质量逐年提高。经不完全统计,产生科技成果132项,重点推广成果3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9项,新增国家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53项,“基于北斗和智能技术的航标管理系统与设备研发应用”“基于海洋大数据的电子海图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参评领域一等奖。一系列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引领和保障海事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水上施工人员配备北斗定位标。

打造高素质船员队伍 夯实航运强国之基

船员,是航运强国之基石,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注册船员180万余人,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船员队伍,推动中国船员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是推进高素质船员队伍发展的前提。交通运输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拓展船员人才渠道、提升船员职业素养、优化船员公共服务、促进船员职业保障、加大航海文化培育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措施,不断夯实船员高质量发展基础。建立船员考试专家委员会并发布章程,举办中国船员高端发展论坛。开展“世界海员日”庆祝活动,举行“寻找最美海员”宣传活动,提升船员职业荣誉感。开展船员心理健康感知和干预体系研究,倾心呵护船员身心健康。

同时,持续提升船员适任能力和船员服务水平。设置创新、包容性考试发证制度,调整船员证书等级、优化职务晋升资历要求、航海院校理论考试成绩与船员适任考试成绩等效认可、鼓励校企合作等制度安排,吸引航海专业学生从事船员职业。完善船员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船员信息化能力水平。发布船员个税年度汇算办理指南,建立与税务部门对接的涉税信息共享系统。取消船员现场刷身份证办理上下船任解职手续,发布船员任解职信息登记及相关证书办理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海事积极推动解决船员换班难题,截至目前共完成境内港口中国籍船员换班29万人次,有效保障海上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调整船员管理制度,最大化消除疫情对船员队伍带来的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和文化,中国船员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汗水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华丽篇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广大船员作为航运业飞速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历程中,每一名中国船员必将奏出时代最强音。

△ 以赛促练,锤炼船员技能。

贡献中国方案 共促全球发展

近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4221/Add.11通函件,向各成员国、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分享由中国编制的《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7.0)》,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2次向全球分享中国在船舶船员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助力业界构建稳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据了解,中国海事局结合全球疫情发展最新形势和对船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持续对《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进行更新,本次7.0版本,就是在6.0版本的基础上,重点对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船员废弃防护用品的处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指导船员在接种新冠疫苗后继续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切实提升防控意识,保护在船船员、乘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中国方案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制度性话语权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规则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加强。2014至2020年,中国向IMO各委员会/分委会提交提案417份,年均59.6份。

他们牵头开展《地效翼船导则》《国际航行船舶岸电安全操作导则》等IMO标准的制修订,服务支持国家产业发展和港口绿色转型。在IMO首次独立倡导并推动形成《成员国信息通报指南》大会决议,首次承担全套《固体散装货物安全操作和运输示范教程》的编制,提出增设“国内渡运安全”新工作计划等,主导IMO规则制定取得重大突破。

在IMO议题跟踪研究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纳入国际标准,在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向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最高级别会议提交的提案顺利通过,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部分重点领域逐渐“领跑”。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国际海事合作的深度、广度得到大幅提升。中丹《海事合作工作计划》工作项目顺利完成并纳入两国战略合作成果清单,与巴拿马、希腊、蒙古签订海事合作备忘录,与新加坡完成船舶电子证书数据交换测试,成为首个跨国应用案例。与约旦、卢森堡、泰国等27个国家签署海员适任证书认可协议,中国海员的海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渡运安全区域合作”成为与东盟海上安全领域的主要合作方向,中老缅泰四国合作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水域海事安全监管,有力支撑周边外交。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参与国际事务过程中,中国海事相继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会议议事规则的专家学者。20余人次分别担任国际或区域性组织会议的主席和副主席、通信组协调人、审核专家,3人成功竞聘IMO高级技术官员。我国审核员代表IMO对其成员国实施强制审核。多名海事专家担任国际组织培训班的授课专家。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中国海事正在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力争为世界航运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