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用“吓唬”来教育孩子,只会自己把自己坑了

儿科鲍奶奶

|

2021-08-28 09:37:29

2岁的孩子有一些小的调皮,身边的奶奶一顿好言劝解没有任何作用。忽然一句:“你过来不?你再不过来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明显愣了一下,没有特别在意,继续自己的游戏,奶奶再次严厉地说到:“你再不过来,我就真的不要你了,我就走了。”并且迈开步子作出离开要走的样子。

孩子赶忙跑过来,抓住奶奶的手,顺从地跟着走了,深怕被奶奶抛弃。奶奶拉着孩子边走还不忘说:“奶奶和你玩儿呢,这么可能不要你呢?你可是奶奶的心肝肝儿。”

年终岁末,在单位的家庭团建宴会上,几个叔叔和一个4岁的男孩子逗趣,很严肃地告诉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一件事情呢,你不是你爸爸亲生的。”

孩子明显的满脸不相信,这个叔叔不罢休,继续告诉孩子很多孩子之前的事情,并且问孩子:“如果你是你爸爸亲生的,我怎么知道你的这么多事情呢?”旁边的其他同事还跟着附和。

男孩子明显焦虑起来,眼看着就要哭出来了,几个叔叔看着孩子招架不住了,忙说:“逗你玩呢,不敢哭啊,男子汉怎么能哭呢?我们和你开玩笑呢。”

不知道你的孩子身处过这样的处境没有,可能你作为孩子的家长也没有特别在意这样的事情,毕竟说这样话的人真的是在开玩笑。可是,你知道这样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对孩子的这种语言是一种攻击行为。

01 在“开玩笑”中,孩子承受了什么

孩子在成年人的所谓玩笑中,承受着被抛弃的恐惧。而成年人之所以会以此为乐,不正是看到孩子的局促不安而感到“乐趣”。

孩子的恐惧不是因为孩子本身的无知好骗,而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还无法理解成年人的这种“玩笑”。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孩子在12岁之前的认知能力发展都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就是只能对具体的事务进行思维处理,而在12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更明确的辨别不同情况下的真假。

那么,孩子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奶奶告诉孩子的是,“你不过来,就不要你了。”对于孩子听到的重要信息是,“不要你了。”那么,孩子大脑停顿反应的时候,思维过程正是衡量着奶奶平时是非常爱他的,他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的行为是继续玩耍。

但是当奶奶再次提起的时候,孩子因为相信奶奶而相信“不要你”这句话,内心产生不安和恐惧,导致行为改变,变得顺从。

这样的事情发生仅有的一次、几次确实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奶奶却从这个过程中探寻出控制孩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吓唬”,当轻微的吓唬不起作用时,就用更严重的“吓唬”来,一定奏效。

“不穿衣服坐在地上,会有虫子爬到身体里咬你!”

“晚上不睡觉,会被山里的狼叼走!”

“你再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家长越用越好用的办法,在孩子的心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匮乏,直到12岁的前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的老办法变得不再奏效,孩子开始反抗,开始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孩子回应家长的方式出乎家长的意料:

“不要就不要吧。”说完就收拾行李离家出走。

“你都学习不好,有什么资格让我学习?”

反被激怒的家长,很多都会把管理孩子的说教升级为武力。声称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了,和父母对着干。

而真实原因,孩子12岁以后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家长的吓唬能够非常清晰的辨识,自然就不会再相信,行为就不会转变。家长一而再的变本加厉,会激起青春期孩子的反叛执念,就会发生强烈的对抗。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真的不爱自己了,因为爱孩子的父母不会这么做。

02 父母“拔苗助长”不再可取

很多父母对于养育孩子有一个执念存在:这么不都是这么长大的吗?不也好好的吗,没怎么吗?

实际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成年父母扪心自问一下,曾经的这种经历真的在你的内心深处没有留下烙印吗?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信息发达而开放,孩子的行为模仿能力与自身的思维控制能力发展不匹配,家长这种过激的教育方式有时候会激起孩子很多严重的行为后果,往往会令家长追悔莫及。

所以,家长要彻底摒弃曾经的不良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养育知识和能力,让自己的育儿理念也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要求。

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上,家长至少可以做到这几点:

首先,不着急给孩子的行为下定论,许多行为就是孩子心理成长发展的必经阶段,有耐心地多去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再寻求正确有效的引导方法;

其次,面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家长的不一致时,在没有影响和危险时,尽可能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有影响的事情上,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自己的困扰部分,征得孩子的理解而后行为改变;

最后,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之下,都一定要把爱和要求分开来,不要以爱的名义胁迫孩子,家长自己难以完成,必要时可以求助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03 写在最后

孩子的成长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不是一日积累爆发出来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用简单粗暴的“吓唬”、武力只能是饮鸩止渴的方式。损毁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和孩子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