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旅游全域化感知对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国旅游报

|

2021-06-16 16:38:39

全域旅游注重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兼顾旅游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开发模式。可以说,全域旅游发展过程就是持续面对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如何解决发展给环境带来影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旅游者、经营者、建设者、管理者、当地居民等主体积极参与,为旅游地资源保护贡献力量。

过往对于全域旅游发展中亲环境行为主体的研究和报道,更多关注的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而全域旅游是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在我们更多关注文明旅游、绿色消费的同时,作为主体的旅游地居民是否会因为全域旅游发展而展现更多的亲环境行为,同样值得关注。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

1.居民的旅游全域化感知

所谓“旅游全域化感知”,是指个体对于“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体验、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地方发展”等全域旅游特点的感知。具体到旅游地居民,是指全域旅游发展对于本地影响的认识,其中,经济利益和文化效益是居民感知最明显和最重要的方面。比如有的居民认为旅游除了带动当地的直接和间接就业,还吸引各种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地方税收;有的居民认识到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传统文化得到振兴等,全域旅游发展为社会转型带来机会。

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受很多因素影响,同时,作为自变量,它也影响着居民的地方依恋、亲环境等行为。比如,当人们感到城市的人口、就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是积极正面的时候,会增加他们的地方依恋程度。

2.居民亲环境行为与地方依恋

上述的“亲环境行为”,是指个体以及群体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类似的概念还有生态行为、环境责任行为、环境支持行为、环境友好行为等。影响亲环境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层面的性别、年龄、人格、价值观,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等。所谓“地方依恋”,就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与地方建立的感情联结,即倾向于停留在某地以及在该地会感到安全和舒适,分为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研究表明,拥有不同居住史、居住满意度、经济条件和住房类型的居民的亲环境行为,都会受到他们自身地方依恋的影响,且呈显著正相关。

3.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作用机制

社会交换理论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看成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的社会学理论。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了该理论在解释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方面及其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和成本将影响他们对旅游业的期望,期望高的居民更容易接受“交换”,而预期收益的基础是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在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创建单位为代表的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区,当地居民感受到居住地通过全域旅游发展产生了变化,并且认为这种变化可以转化为收益,就会对全域旅游展现积极支持的态度,会为“交换”提供一定“成本”,比如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亲环境行为,以此维护发展成果,获得更大收益。这是一个从感知到积极情感再到积极行为转换的过程。

4.假设

全域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使得他们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各类资源,产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全过程、全领域的动机,而地方依恋充当了居民和居住地之间的情感“粘结剂”和增进情感的“催化剂”。据此,可以假设:居民对于居住地的旅游全域化感知程度越强,其在居住地的亲环境行为越多。地方依恋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居民的旅游全域化感知,通过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二、调查论证

笔者通过对398名浙江居民的调查验证了上述假设。之所以选择浙江作为研究区域,是因为浙江作为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之一,其全域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被调查者依次完成旅游全域化感知、地方依恋、亲环境行为、社会赞许性等量表。

其中,旅游全域化感知量表参考前人编制的旅游感知量表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等文件的有关条款,概括出“我了解我们这里正在发展全域旅游,并愿意为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作出努力”“旅游品牌形象很清晰,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宣传居住城市旅游资源的形象广告”“我能感受到我们这里的旅游发展很有计划性”等7题;地方依恋量表包括“我与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有一种特殊的联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会离开这里”等8题;亲环境量表包括“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居家的油、气、电等能源或燃料消耗”等9题。

通过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分析在内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围绕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影响、游憩资源使用等方面,当居民感受到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及给自己居住地带来的积极变化,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自己居住地的依恋程度。而居民对居住地越依恋,就越会做出维护居住地发展成果的行为,这些行为里就包括主动关注环境治理问题、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降低资源损耗、主动阻止其他人破坏环境等亲环境行为,为全域旅游更好发展而承担一定责任。

三、管理建议

1.要让居民深切感受到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利好

各地应坚持“景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旅游交通体系、卫生设施体系、智慧旅游体系等旅游设施体系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供给能力,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宜居、宜游、安全的环境。特别是在城市游憩空间布局和游憩设施配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特点,加大公园、景区、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力度,积极发展特色餐饮、新式书店、休闲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让居民深切感受到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利好,进而维护旅游发展成果。同时,要对居民的城市游憩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加强教育和监督,避免因不文明行为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

2.要加大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和居民环保教育力度

一方面,要塑造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形象,打造传播广泛、认可度高的目的地品牌,在吸引旅游者的同时,也让居民,尤其是非旅游从业者了解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居住地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培训讲座等形式在居民中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少开一天车、地球一小时、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环保公益活动和做法,在大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当下,更要强调必须通过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切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渠道和途径,更好地保护自己。

3.要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乡愁纪念馆、推出民俗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挖掘地方美食等举措,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的自豪感。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外来移民,通过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打造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外来移民融入当地文化,进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加强当地居民与外来旅游者的互动,让居民意识到“人人都是导游”“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只有讲诚信、讲文明,与旅游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才能真正实现“主客共享”。同时,要鼓励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晒家乡”,在展示风土人情、城市面貌的同时,不断发现居住地之美。(李鹏冲)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