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郑州陪诊员3年接了5单,老龄化社会职业陪诊为何遇冷?

河南青年时报

|

2021-06-11 15:54:44

一个对本地医院轻车熟路的年轻人,陪同病人就医,从门诊到住院楼,跑前跑后,挂号取号,陪着做检查,取检查结果、取药品,一个上午,可以赚200元——这份工作被称作“陪诊员”。

当陪诊成为一份职业,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的可能性有多大?近些年,陪诊类服务商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然后沉默着销声匿迹。职业陪诊是否能找到生存土壤? 

老龄化社会催生陪诊服务

近日,一则新闻将“陪诊员”这个行业带火了。西安26岁的姑娘当了两年医院陪诊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客户挂号取号,陪同客户看病做检查,取检查结果和药品。她两年陪诊了快200人,一天最多跑四五家医院,主要服务老年人和对医院不熟悉的人。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个背景下,“陪诊”服务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知名健康博主“黄圆媛医师”在微博发帖称,医院的楼越盖越大,各科室分得越来越细,看病检查拿药有时候要走好几层,老年群体看病出行确实存在困难。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有这样的陪诊服务能省去很多麻烦。同时她也提醒,这样的服务性行业还是需要有监管的,要避免不法分子钻漏洞。

也有不少的网友跃跃欲试,“这份职业适合我”。

西安26岁的陪诊员火了之后,闲鱼上涌现大量陪诊服务

记者查询发现,自2015年起,北京、西安、重庆等地涌现出一批线上预约下单陪诊、线下提供服务的O2O陪诊企业,企业通过媒体、微信、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自己的陪诊服务和预约平台。

当时,资本对这些企业也青睐有加,不少企业获得数轮融资。有人曾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就有11家以医护陪诊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拿到天使投资。

那时,“互联网医疗”一词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风口上的猪”。

遗憾的是,许多提供陪诊服务的O2O创业企业,不到两年便相继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西安一家陪诊服务企业负责人推测,第一种可能是,陪诊服务有可能扰乱医疗秩序,在当时并没有真正受到市场的认可、医院的欢迎。第二种可能是,在当时只做陪诊业务无法满足生存,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时,很容易变成滋生医托、号贩子的温床。还有一种可能是,2015年前后还未出现共享经济,互联网市场需要一个推进过程。 

后来的几年内,陆续有陪诊服务类企业成立,但再未见资本大量涌入的局面。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全国160家陪诊类相关企业已被注销或者吊销,目前仍存续的有249家相关企业,大多分布在西安、北京等城市。

郑州市场遇冷 陪诊员宝妈3年只接了5单 

郑州也有陪诊员的存在。

90后李女士,如今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自从生了孩子,她辞职在家,专心带娃的同时,兼职去郑大一附院、省医等医院陪诊。她在58同城、闲鱼等App上发布自己的陪诊服务信息,还把每次陪诊的情况拍下来,做成带字幕的短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以求获得更多人关注。

然而,这份“职业陪诊”道路走得十分艰难。她无奈地表示,这一行她做了3年,3年来,陪诊单子一共接了5单。

在郑州,专职做陪诊的人很少,做陪诊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2016年3月,郑州某医疗服务企业上线了“宜嘉陪诊”,自称“填补了河南陪诊市场的空白,开启了河南陪诊的新体验”。

当时,该企业宣称,自己的陪诊分为院前、院中、院后三层服务。院前服务则是为患者有效分诊,选择适合的专家就医,并代替挂号排队,让患者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院中服务具体是陪同患者就医、检查、取药等,让患者少奔波、高效就医;院后更是提供专人管理式的指导方案,专业医疗人员提供用药提醒,患者问题咨询等服务。  然而,短短一年后,“宜嘉陪诊”在市场销声匿迹。记者联系到该公司,对方拒绝了采访请求。

为何在西安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陪诊业务,在同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却无声无息?是医院的导医设置影响了陪诊需求吗?

河南青年时报记者采访了郑大一附院、河南省直三院等医院以及一些民营私立医院了解到,一般来说,医院不会设置专门的陪诊岗位,特殊情况下,在门诊部会安排导医,对前来寻医问诊的患者进行帮助。“小医院在人流量大时,顾及不到患者的这方面需求,人手不那么够。”某民营医院工作人员表示。

6月8日,郑大一附院门诊大楼,轮椅上的老人正等候就诊

走在省内各大医院,独自看病的老人举目皆是,为何陪诊服务无人选择?

“在西安,这两年陪诊类企业的出现,是源于2019年底、2020年初,医院智能系统的上线,取消了线下挂号窗口,都是在网上预约挂号。”西安一家名为“优享陪诊”的创始人之一卢先生告诉记者,“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患者来到医院不会挂号。手机预约,很多人不会操作,‍‍再加上有些专家号资源比较紧缺,早早就被预约完了,挂不上号。如果是外地患者,大老远来了又要当地住宿,或者只能回去,耽搁很多时间,也浪费很多金钱。‍”

基于此需求,西安的陪诊业务应运而生。然而在郑州,省医、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等医院并未取消过线下挂号窗口。预约挂号方式通常有:通过市卫计委12320网站预约、微信服务号预约、诊间医师预约、各楼层自助机取号和电话预约等几种。

医院导医预约系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陪诊服务的空间。卢先生说,做不起来还存在很多原因,首先‍很多陪诊员交易不透明,其次他们没有办法跟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客户会把陪诊员当做黄牛或者医托,曾有过陪诊做黄牛的情况,不仅受医院打压,更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信任。

陪诊行业需要大平台甚至政府的背书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银行等)在进行业务拓展时,为客户提供陪诊服务变成衍生服务,甚至有机构孵化出陪诊类企业,服务于机构高端客户。

“这些高端客户由大型集团来做,单次收费很高,不适用于普通老百姓。”卢先生说,普通外地老百姓大老远从乡镇、县城、地市赶到省城看病,陪诊服务能解决他们就医的一部分需求,让他们省时省心省力,就很好了。

卢先生的陪诊服务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对陪诊服务的定义是,代替患者家属陪同患者进行就医的辅助行为。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比患者家属更熟悉医疗资源和就医流程,能节省客户就医过程中的一些麻烦和不必要耽搁的时间,能让患者尽快得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卢先生认为,还是需要打造一个平台。

 “滴滴的出现,取缔了黑车司机。同理,为了不让客户误解陪诊员是医托或者黄牛,就需要打造出一个预约陪诊的平台。新生的行业,需要用平台开拓市场,使其规范、透明化。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平台甚至政府的背书,行业才能真正有序发展起来。”

卢先生预测,陪诊拓展到全国范围内,对医疗资源的调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大家一窝蜂地去北京看病,北京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压力大,很多人来了,什么也看不了。他们在医院待着、等着,又没地儿去。”

但是,如果有强大的预约陪诊系统,异地就医时,从家里下单,或者是电话联系到北京当地的陪诊人员,他会了解病人的情况,大概分析出需要看哪个专家,然后帮忙预约,预约好之后通知患者哪一天坐火车或者飞机,几点之前到。

卢先生把陪诊归于家政服务行业,但是,真正属于什么行业,他也不知道。‍他能做的是尽量和客户之间建立信任,不被误会为黄牛或者医托,把自己的企业做好,让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信任感提高。

 “一个行业发展之初,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去摸索的。我们正在探路。”卢先生表示。‍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张晶晶/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王冰

审核 田震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