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坐9个小时高铁只为看场戏”的答案

文旅中国

|

2021-04-21 15:00:45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演出剧照 董洁 摄

4月20日晚上9点半,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外的走廊上,老彭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他刚看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这场戏是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版本。老彭期待很高,结果也令他满意。他说,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对样板戏有特殊的感情,是从小听着长大的。

老彭叫彭建荣,浙江温州人。他平时并不生活在北京,当晚之所以出现在国家大剧院,老彭解释“是专门为了看这场戏坐高铁来的”。根据地图软件测算,从温州市政府驾车到国家大剧院,距离是1583公里。铁路购票软件则显示,从高铁温州南站到北京南站,最快的一趟车也要近9个小时。

老彭显然对谷雨时节北京的天气没有充分的认知。演出散场后的走廊里,往外走的观众比肩继踵,他是唯一还穿着薄款羽绒服的人。有年轻记者惊讶于他的选择,反复问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来北京看场戏。老彭腼腆地笑笑,说:“又想看,温州又不演,只能到北京来。”

上年纪的人,提起《奇袭白虎团》,神情里的肃穆总会自然流露。但对年轻人,“80后”“90后”“00后”,要想有同感则比较难。

出现这种情感反差,不让人意外。套用一句俗话:“谁还没年轻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记忆,对“60后”而言,童年懵懂时所接触到的文化娱乐方式本就寥寥可数,加上样板戏的经典属性,成为永恒的记忆理所当然。“60后”现在看《奇袭白虎团》并为之着迷,大概就如二三十年后,“80后”跑去体育场听“周杰伦金曲演唱会”的情况类似。

对上岁数的人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奇袭白虎团》。提起这部经典,有的观众首先想到了“严伟才”那器宇轩昂、机智果敢、敢打敢拼的特点,有的则回忆起“尖刀班”翻越铁丝网的矫健身姿,还有的会对一些反面角色的台词印象深刻。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的是,《奇袭白虎团》确实是一部好戏。从紧张刺激的剧情设计,到唱词的简洁凝练,再到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动作,《奇袭白虎团》不仅仅让“60后”坐得住,也让年轻人大呼过瘾,刷新了后者对京剧的认识。

好戏就是好戏,只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不服不行。如果非要从《奇袭白虎团》在京演出的热烈反响中找出点启示的话,那就是观众从来都是火眼金睛的人。你的作品好,我可以长途跋涉,花钱、花时间来捧你;反过来,你的戏如果不行,送给我票,我还真得想想婉拒你的托辞。

说千道万,艺术质量是关键。再高深莫测的文艺评论语言,也救不了观众不买账的作品。不久前的一次旅游论坛上,某专家说,旅游业是“千言万语”的产业,甚至路边老太太也能就旅游发展说出自己的几条观点,因为旅游就在自己身边。文艺创作也一样。因为作品的生命力在群众中间,每一位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一位观众都是“专家”。笔者就曾经历过,一场业内公认的好戏演完后,主办方礼节性地邀请记者们点评点评,就连一年看不了半场演出的记者都能“一针见血”地说出这部戏“这里的一句台词不行”“那里的舞美设计需要改进”。这样看,艺术创作,真的是众口难调。当然,也更验证了经典传承的不易。

到底什么是好戏?《奇袭白虎团》在北京的演出,彰显出了几条特征:一是给人力量,给人向上、向善的力量;二是确实有真功夫,文功和武功,一般人做不到;三是多少年过去,仍有不少观众期待它。

我们期待有更多好戏,如《奇袭白虎团》一样,让传统戏曲实现“老少通吃”“少长咸集”,因为只有这样,戏曲才有更好的明天。

责编:杨晓君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