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 |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2021-03-02 12:43:55

讲述人:沈阳音乐学院学生 叶祖彤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炮轰位于沈阳的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当晚,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连夜攻占了沈阳城,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上午,在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的一座青砖瓦房内,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张应龙、组织部长何成湘等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决定,要给中央写一个报告,发表一个总的宣言。这份宣言就是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争宣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贾莹莹/摄

事实上,满洲特科人员很早就发现在沈阳南站出现了诸多异常的现象:日本兵在城内巡逻、火车站附近增加了围挡、水塔增多了哨兵驻守……根据种种迹象推断,日本军即将发动侵略战争。

但满洲特科人员将情况告知给东北军时并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于是中国共产党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在暗中做了部署和安排。

1931年9月19日,日军完全控制了沈阳城。日军统一口径,向中国老百姓灌输着他们所谓的真相,针对日本关东军的谎言,《宣言》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宣传,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为了将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只有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才能取得胜利。

中共满洲省委的《宣言》发布于“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当时满洲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并且事态紧急。这份宣言突破了中共重要文件发布的惯例,但其基本观点完全符合当时中央精神。

《宣言》在第一时间以中共满洲省委的名义向国内乃至全世界通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以政党的名义提出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抵抗日本的侵略。

《宣言》定稿后,立即刻蜡纸、印刷,并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在街头散发出去。这份《宣言》以中、日、韩三种文字印发,目的就是宣传和发动群众,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的侵略罪行,唤起更多人的觉醒,来共同反抗日本侵略。

散发《宣言》的时候,日本兵到处搜捕、杀害抗日人士,他们就巧妙地把宣言送到工厂、商场和老百姓家的院子里,塞到学生的书桌里。这份《宣言》让当时惶恐不安的民众第一时间听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及之后一系列宣言的带动下,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武装工农群众,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继而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中国抗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接下来的抗日斗争中,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培养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周保中等优秀东北抗联将领,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间。

正义的宣言 时代的召唤

□ 沈阳音乐学院学生 叶祖彤

在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中国最早的抗日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发出的第一声反侵略呐喊,体现了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宣言》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十四年抗战的首倡者,也是抗战的最早实践者,《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最早体现。

我被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情怀深深地感染。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肩负时代重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贾莹莹、叶祖彤

编辑/刘丽君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