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绚丽十三五 郑州这五年|家园蝶变看得见

郑州日报

|

2021-02-05 08:50:46

气温刚一回升,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暖阳,二七区大学南路与南四环交叉口的南环公园也恢复了往日的喧闹。

市民张文娟搬到附近居住两年多时间,经常带着三岁多的女儿来南环公园“打卡”,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修竹幽静……见证着她和女儿的美好时光。

郑州在变,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地越来越绿。对于像张文娟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这种变化是有“质感”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南环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废窑上的生态公园

南环公园是在原中原窑厂及垃圾回填场上建起的一座生态公园。

公园中心湖,池面冰初解,几只正在水中嬉戏的天鹅成为市民尤其是孩子关注的焦点,“中心湖在设计时利用原有场地低洼区域直接开挖而成。”讲解员郭蕊说。

中原窑厂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自建成以来一直烧砖制瓦、就地取土,使得周边形成了深约30米、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深沟。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逐年增多,废弃的中原窑厂成为垃圾场,最终形成高出地面7~8米的垃圾山,环境破乱不堪,杂草横生,垃圾成堆,蚊虫肆虐,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2008年,南环公园启动建设,施工本着垃圾不出园,不造成二次污染的设计原则,通过挖湖堆山的传统手法,对园区内垃圾进行消纳处理。

公园采用工程技术修复及生物技术修复等多种手段,根据地形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恢复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郭蕊说,山林康体区原来属于园区南部垃圾填埋区。建设施工中,工人们克服了一系列难题,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种植的草木都是选择适应性强、抵抗能力强的树种,将土壤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

现在,田园风貌的南环公园已经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地,200多种绿化植物,乔、灌、草合理配植,营造出“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枝干苍劲”的四时美景。粉嫩的海棠、洁白的樱花、火红的石榴、淡紫的丁香,吸引着游客市民到此打卡留念。

而公园内保留的山杏、毛白杨、樱桃等原有的树木,既承载着当地居民的回忆,更见证着废弃窑厂蝶变为公园的历史。

“升级版”的美丽乡村

2019年9月16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村委广场,西泰山村集中供暖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启动,标志泰山村取暖从电、天然气到地热的蝶变。

泰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镇区西南部,过去是个“冬春光秃秃,夏秋长荆棘,刮风满脸土,下雨满身泥,山上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后生光棍多”的贫困山村。在村支部书记乔宗旺带领下,泰山村探索出一条“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崛起之路。

进入泰山村,别致的小楼错落有致,整洁的马路勾连村庄,昔日的采石坑碧水清波,如一幅美不胜收的图卷。

泰山村以“既不能千篇一律,又不能杂乱无章”为原则,提出以“五化”村庄治理标准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村庄建设园林化,聘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根据九个自然村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绿化升级改造,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的风格。

——家庭小院花园化,积极发挥党员联户机制优势,发动党员,动员群众,集中拆除百姓院内私搭乱建200多处。村委为全村每个家庭小院提供花架,并为村民种植爬藤月季和花木,每一个自然村特色不同,共同形成了三季开花、四季常绿的美丽田园景观。

——村庄道路林荫化,结合村内道路两侧空间布局对绿化进行立体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实现绿化带整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农民田地林果化,全村共栽种各类林果1500多亩,升级污水管网并利用排放达标后的污水进行引流灌溉,实现无污水横流要求,提升果园产量。

——荒山荒沟森林化,将“双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4000亩荒山荒沟绿化工程,平整石头坑,恢复山体。

泰山村的“能源革命”也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升级,“从最早用煤烧柴,到改造为用电,到用上天然气。”泰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主任张艳说。

当年,天然气替代煤气的“二次能源革命”时,乔宗旺算过一笔账,四口之家早中晚三餐都用液化气,一瓶110元的液化气只能用一个月。一瓶液化气相当于18立方米天然气,按每立方米天然气3元计算,一瓶同样容量的天然气只需54元左右,相当于节约了一半的费用,全村2000多口人,用天然气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元。

乔宗旺说,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是泰山村推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供暖质量的一件大事,更是落实“生态乡村”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举措。

清波荡漾的小镇“绿肺”

如今,望京楼水库周边的养殖场、农家乐、仓库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苗圃和果林,这里不但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五月榴花照眼明”,一个清波荡漾、花木参差的“小镇绿肺”正徐徐揭开面纱。

沿水库溯流而上,两岸连片的果木和苗圃尽现眼底,冯松林果园里主要栽种的是软籽石榴、桃树和李子树。“这以前是我的养猪场”,冯松林指着成片的果树说,望京楼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启动后,他转型搞起了果树种植。

2018年,为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新郑市根据省市要求,启动望京楼水库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任务分解,两年时间完成望京楼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划、立、治”——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最终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保持和改善,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最棘手的问题是保护区内的拆迁。”新郑市新村镇经济和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闫征亮坦言,保护区内有养殖场、家具厂、农家乐等,“一方面要对标对表完成保护区整治任务,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减少老百姓的损失。”

新村镇摸索出的解决之道是——产业转型或异地搬迁。

冯松林就是产业转型的代表之一。他说:“水源保护区对农药化肥地使用有着严格要求,‘没化肥农药,绝对无公害’种出的水果,产量上可能与其他地方稍逊一筹,但是甜度口感上绝对独领风骚,价格也自然随行就市水涨船高。”

而“干了十几年家具”的时付立则选择了搬迁,家具厂整体搬迁到镇区附近的物流园。

数据显示,新郑市望京楼水库地表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问题所涉及新村镇一级保护区内需拆除的建设项目36处(多为彩板房),共计建筑面积21713.62平方米。

碧水荡漾,青山如黛,蓝天如镜,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和梦想。

这个幸福和梦想,已日益成为现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战龙 文 李新华 图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