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如何培养网络视频人才?

传媒茶话会

|

2021-01-18 10:28:32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黄艳 张琛

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加快了网络视频的崛起,短视频的普及应用,也助推了电商直播成为风潮,在此之中,如何弥补网络视频人才的发展短板尤为必要。

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加快了网络视频的崛起,短视频的普及应用,也助推了电商直播成为风潮,在此之中,如何弥补网络视频人才的发展短板尤为必要。鉴于人才日益成为影响网络视频业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急需创新人才培养观,有效对接网络视频业态协同发展的整体目标,以期推进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系统性进度。

接续媒介环境演进的需求导向

面向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网络媒介环境,需要既懂互联网思维又懂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意的新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移动互联网的迭代,推进了媒体融合的进程,尤其加快了网络视听传播领域的创新速率。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崛起不断超越人们的预期,为电商直播开拓营销渠道与就业空间带来了更多可能,也鲜明地体现于新近的施政逻辑之中,如人社部于2020年7月联合多部门发布包括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九个新职业。202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同比不断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3年1号文《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明确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建立健全符合网络广播电视台发展的人才选配、培训和考评机制。相较之下,社会化媒体领域的人才需求更为旺盛。进入日益普惠与灵活的视频传播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人们常态化娱乐的重要来源,直播电商也成为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手段,由此带来的网络视频人才需求缺口尤为明显,“需求大、门槛低、薪资高”等标签化招聘要求的泛在流行,不仅激活了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借力“直播+”顺势升级,也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网络视频成为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化媒体的扩张意味着先出版后过滤成为唯一可行的体系。①传统媒介环境下媒体内容经由专业人士生产,网络媒介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加之相较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先天不足,以致网络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尤其面对时下的信息超载情境,如何满足用户对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有效性需求成为网络视频平台发力布局的主攻方向。以此观之,从源头上加强与壮大网络视频人才队伍对于生产与传播优质视频内容具有非常现实的紧迫性。

融通全媒化复合型的培养路径

1.国内为主与国际为辅,提升院校专业化培养水平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在注重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技能之外加强人文学科的基础教育,②筑基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用技能与专业素养。肇始于21世纪初的 “新闻教育传统与现代之争”,以及其后问世的“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2005)行动方案,至今仍对我国高等传媒教育改革实践影响深远。因应“如何提升新闻传播教育的学术地位与社会价值”这一时代之问,2018年9月,教育部与中宣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培养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这一核心目标。 

其一,中外合作办学关注专业培养新方向。从现实来看,专业院校在理论研究上更加关注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动向与前沿视野,在人才培养上拥有高度集中的人才资源基础优势,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水准的国际合作办学规模。纵深介入近年办学的实际收效观察,复旦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展的本科双学位合作,与墨尔本大学开展的硕士双学位合作等举措,背后蕴含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化水平的一项代表性尝试。

其二,学科交叉融通培养人才新理念。概括而言,国内专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思路主要是:文理融合、学科跨越,打造新文科人才。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率先实行本科“2+2”培养模式(注重人文素养通识基础教育,实现分段交叉培养并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本校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合作,通过实行双学位办学模式培养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与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都在切实回应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要求。 

2.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加强业界融合化培养力度

立足当下,善借业界经验与实用优势,融合业界打破专业门槛与专业间的壁垒,创新多专业人才融合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增强人才发展潜力的有效机制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是,以专业见长的传统媒体基于媒体融合导向的传播力仍显薄弱,尤以实务领域的网络视频创新实践为典型表征,考虑当前可资借鉴的理论与经验相对有限,关乎创新网络视频人才培养方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效融通、协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实践先导引领理论创新,密切联系社会、鼓励一线专家加强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实施人才部校共建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以来,正式开启了业内媒体专家纷纷加盟专业院校,为人才培养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增益模式,在更为务实的层面上深化了业界专家“请进来”与理论人才“走出去”的“旋转门”效果。

其二,理论实践融合转型升级,增加实践实训模块,实现人才、平台等资源的共享。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近年来,天津日报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的天津日报新媒体学院,中国日报社与对外经贸大学共建的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共建主体行动,无不将新媒体产学对接作为形成共识的前沿方向,致力从抢抓新媒体人才培养源头推进共建重点的具体落实。

3.多元定制丰富供给侧,创新专业精细化培养方向

伴随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年轻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随之提升,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也愈加明显,产生了众多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定位的网络视频细分平台。继人社部公示“直播销售员”这一增设工种以来,多地明确打造“电商直播之都”目标,并将电商主播纳入人才引进新政,直播电商由此成为新一轮创业就业风口,也凸显社会对网络视频人才队伍的多元化需求(影视、泛娱乐、游戏、电商等更多垂直分类)愈发迫切。

其一,融入在线教育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给教育增加现实意义的努力都必须充分考虑新媒介的作用。③网络视频不受时间空间的传播条件限制,对于壮大人才培养规模与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具有现实功效。与之对应,疫情期间网络视频成为教学组织开展的首选途径与以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同好的集散地,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效率与水平中实现了规模化扩容。

其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减少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市场的需求因循信息化的发展千变万化,传统预测方式难以规避的模糊性,使得网络视频人才培养在对接专业与市场的精准度上不甚理想,受益于在核心先导实务领域的应用示范效应,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日益与网络视频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深度嵌入,为合理规划网络视频人才培养体系从养成沉淀到方法提炼等关键环节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技术支撑与智能纠偏。

4.紧跟市场发展需求,打造技能进阶化培养特色

一方面,营造网络视频人才职业技能的持续学习氛围,增加职业技能持证比例与分类指导管理,提升网络视频人才后续能力的动态建设,提升专业人才终身学习的认知水平,保障人才队伍持续培养的常态节奏。另一方面,注重人才岗位进阶的刚需能力培养,规范后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标准认证管理,做好培养内容专业化供给与更多选择方式精细化覆盖之间的有机平衡。

此外,鼓励企业使用持证人才,提升人才使用效率,对人才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奖励与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形成尊重专业与知识的浓厚氛围,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空间,推动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进而,支持企业人才参加各省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定规划,增强企业人才的荣誉感与获得感,形成专业人才领域比学赶超的良性环境。

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

①.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的考评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生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

主管部门加强对视频内容质量的监督与考核,维护视频传播主流导向,预防负面视频产出,维护视频传播秩序。同时,组织表彰各领域具备影响力的视频作品与出品机构,激活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的市场主体,鼓励网络视频人才生产更多优质内容,加强正向激励,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加入。

②加大网络视频人才的奖励机制,吸引人才积极投入网络视频建设领域,创新视频创造与平台管理机制留住人才

主管部门与相关协会举办更多适合选拔人才的竞赛机制,注重发掘具有潜力的网络视频人才,尤其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鼓励平台加大对阅读量高、用户互动量大、市场反响好的优质视频内容的奖励力度,并侧重对企业人才奖励配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荣誉机会。

③促进网络视频人才职业化建设,加强网络视频人才的行业认证,培养业务精湛、恪尽职守、作风优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通过行业认证,实行分级管理,形成高中低人才培养梯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养与水平,形成一支推进主流网络视频媒体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流向市场发展需要的地方,推动行业与企业做优做强,形成多赢局面,激活网络视听传播创新图景。

【本文为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支持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工作特需项目——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媒介美育生态系统的学生个性化线上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zdxsjg236)成果】

注释

①[美]克莱·舍基著,胡泳 沈满琳译:《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9页

②James W.Carey  李昕:《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3期

③[美]林文刚著,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黄艳:池州学院传播生态与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流动站博士后;张琛: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