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生娃第一年,我和婆婆睡在了一张床上”

年糕妈妈

|

2020-11-24 15:41:29

糕妈的话:

上一期妈妈故事的主人公桃子,24 岁意外怀孕,经历了完全被改写的生活。

留言里,有很多人说:没有人,是能够准备好了再当一个妈妈的。

是的,就像今天故事里的方方。

她在成熟的年龄生孩子、和丈夫感情也很好,还有住在隔壁小区的公婆帮忙,仍然经历了混乱绝望的时刻。

她们的故事,并不励志。

但,这个栏目要讲的,不是正确的故事,而是真实的故事。

我们渴望看到妈妈的勇气和成长,也同样珍视妈妈的无力和不甘。

她们扒开自己内心的洞穴,只需要被看见,不需要被评判。

本期“妈妈故事”受访人物:方方,孩子现在 5 岁。

“没用的,我跟我妈也说不通。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孩子出生后,方方、孩子、丈夫、婆婆,一张两米大床上从左到右躺着四个人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四个月。

每次和婆婆有矛盾,私下希望老公去做个沟通,他都会无力地、无奈地,说出这句话。

这四个月,方方生娃前所有的乐观和自信,几乎全部被瓦解。

“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这句话,成了一句无法下咽的话。

1

决定该要个孩子时,方方正好 30 岁。

那时,她和小陈在一起六年,结婚都四年了,感情从未降温。

他们就像仍在热恋中,见面要拥抱,出门要亲吻,就连睡觉也要牵着手,不然睡不着。

她的幸福版图里,只缺了孩子这一块。

只是,每次聊到要孩子的话题,小陈的态度都有些逃避和躲闪。

小陈是杭州土著,家里有那种典型“都是为你好”的中国式父母,面对父母,他只觉得压抑。结婚后,父母就住在隔壁小区,步行不到 10 分钟的地方,平时见面不少,但真正的交流却很少,他仍然习惯用和父母唱反调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想到生了孩子后,父母会来参与他们的生活,小陈总是很悲观地说:

“很多事情解决不了,有了孩子,家庭关系一定会变糟。”

方方劝他:

“没关系的,养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一对好父母。”

不只是为了劝说丈夫,方方是真的这么想。

她是艺术生,美院毕业后自由职业,在家接一些设计类的工作,时间自由、压力不大。她想,“我可以在家带孩子,最多也就是月子里需要婆婆来帮忙吧?肯定能克服的。”

她踌躇满志,准备要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她也相信,丈夫忧虑的问题都能解决,一个可爱宝宝的到来,也会让他们的感情更深刻、家庭更完整。

2

生产时,方方经历了悲催的“顺转剖”。

熬过了一天一夜的阵痛,打了两次催产针,终于开全指了,又发现宝宝的头姿势不对,那时她已经精疲力竭了。

医生担心胎儿缺氧,把她推进手术室剖了。

儿子出生了,所有人都跑去看新生儿,但小陈牢牢地守在她身边。

那一刻, 她圆满了。

从医院回到家的那个晚上,婆婆搬到了她们的大床上。

“你们自己搞不定的。”婆婆说。

那时仍然虚弱的方方觉得很感激。

可是四个月后,当婆婆还睡在这张床上,说着这句话时,方方已经快要崩溃了。

关于带孩子的矛盾和争吵,从月子里就开始了。

产后还在开奶,婆婆就提出要加奶粉。

方方在孕期看了不少育儿知识,知道新生儿胃还很小,也知道纯母乳喂养环境很重要,她觉得婆婆的观念过时了。

大姑姐的孩子,当年就是婆婆带的。那孩子刚抱出产房不久,婆婆就用小量杯连喂了 7 杯奶粉,现在,孩子在青春期被肥胖问题困扰,在方方看来,就是婆婆的错误喂养方式造成的。

但婆婆显然不这么认为,“ 7 杯奶粉”和养得白胖肥壮的外孙,至今仍是她挂在口中的功勋战绩。

从奶粉到孩子要不要睡枕头、该不该睡婴儿床、哭了该不该马上抱……

每件关于娃的小事,她们的意见都完全相反。

一开始,方方想用温和的方式去提醒,但她很快发现了老人性格上的强势,她翻书、翻报纸新闻给婆婆看,一样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她只能求助丈夫。小陈也积极的去沟通,却一次次败下阵来。

“我最会带孩子,孩子的事情就该听我的”,这是老人无法撼动的信念。

这个局面持续了四个月,又一次矛盾爆发时,小陈垂头丧气地扔出了那句话:

“没用的,她说不通的,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白天小陈去上班,和婆婆一起带孩子,更是变成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婆婆白天会回隔壁小区自己家,买菜、做饭,再带饭回来,但每一次,都只带小陈的份量。

“你吃点啥,抓紧自己去弄吧。”她客气地交代方方。

方方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像一座孤岛,越来越重的焦虑感,在她心里横冲直撞。

孩子四个月大时,小陈要动一个扁桃体手术。

他不想告诉父母,怕把局面搞得更复杂,就自己去了医院、请了护工。

手术那天,婆婆还是赶来了。

在病房里,老太太爆发了,她把儿子瞒着父母这事儿全算到了方方头上,大声地,把她们争吵过的每一件小事都翻出来,逐一数落。

婆婆的愤怒回荡在整个走廊,到这时,方方才有了强烈的感受,原来,婆婆不是妈,她们从来没有真的成为一家人。

3

这下,婆婆被气走了。

“也好。” 方方想,那就先不见面吧,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她开始了独自在家带娃的生活。

这孩子并不好带。

每次白天小睡,总是哄个半小时、睡下 5 分钟,唱歌、白噪音、飞机抱,都不管用。

到晚上睡前,更是场恶战。孩子总是要哭很久,怎么哄都哄不好。

方方想到自己在网上看的那些知识,不停问自己,他是肠绞痛吗?她是长牙疼吗?好像都不是,或者说,具体的原因和实际的解决办法,都变得不再重要,太累了,她没有办法想这个事情,她只能想,现在,我得抱着他,抱到他不哭为止。

她疲惫到了极点。

小陈下班回家,她想吐槽两句,却觉得没有力气,小陈想和她说说公司里的事,她根本就不想听,“有这功夫,你去看会孩子,让我睡一会儿不好吗?”

一开始,小陈在夜里会问一问“要帮忙吗”,也会安抚她“老婆辛苦了”,但孩子醒了就是要吃奶,她觉得小陈帮不上忙,心里也觉得该体谅他白天上班辛苦,就打发他继续睡了。

慢慢地,小陈也练出了强壮的神经,孩子再怎么哭,他也能睡得很沉。

没有分工、缺乏交流,这个家里的氛围,逐渐变了。

于是,小陈加班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他的单位有个惯例,每周五工作结束后部门同事一起聚餐,那一天,他会回来得比平时都晚。

往往在他到家时,孩子睡下了,一切看起来那么平静,他根本不会知道,在他回家前,一个哭闹的小孩和一个绝望的女人,经历了怎样的缠斗。

“这种活动为什么一定要去?还要一次不落地去?”

她有一肚子的抱怨,但是已经不想说了,“我得赶紧睡一会儿”,她想,毕竟,不久之后,这份安静就会被孩子的啼哭打破。

她越来越失望地发现:怎么带孩子,完全成了我一个人的事?而这样的生活,好像望不到头。

“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的生活全被毁了。”这种想法,像魔鬼一样缠上了她。

4

方方封闭了自己的感受,他们开始冷战。

生孩子前,他们是不冷战的,这是夫妻间的默契和约定,有矛盾一定要当天解决、当天和好。

这个原则,现在荡然无存。

孩子就睡在中间,他们俩,也已经很久没有牵过手了。

原来,一个孩子的到来,并不是填上幸福的最后一块拼图,而是完全打碎了它。

孩子 9 个月大了,有一天,小陈反常地,很早下班回家,平静地说“我们聊一下吧”。

他说:我知道你很委屈,很辛苦,但我没有办法解决。我害怕你在这个家里,会越来越痛苦。

他又说:我想了很久,都没有办法。如果你想要离婚的话,东西都给你。

他还说:孩子你想要的话就归你,不想要的话就我们家抚养。

她能看见,他的表情也很绝望。

他没办法理解她的痛苦,她也没办法理解他的压抑。

方方不想离婚,她发现自己从未想象过离开小陈的生活。

曾经,小陈就是她的全世界,当离婚变成一种选择摆在她眼前时,她才意识到,原来,只有丈夫和孩子,是不够的。

5

“我办不到一个人带孩子,我认了,我必须先救自己。”她想。

她再一次做了一个决定。

她找了一家创业公司当兼职设计,每天挤好母乳,把孩子送到婆婆那里半天,在家工作。

“就让她养吧,我不争了,错误的方式又怎么了?至少孩子和我都能活着吧。” 一旦做了这个决定,她真的就这么做了,孩子放在婆婆那里的半天,吃什么、用什么,她再也没有过问。

脱离育儿的那半天时间,让方方感到巨大的幸福。她第一次发现,可以投入到工作里,投入到一些自己确定可以掌控的事情里,可以这么有成就感。

脑子里不再只有孩子什么时候吃奶、什么时候睡觉,她的焦虑慢慢平息了。

她重新去回望,其实那时候,夫妻俩对于育儿分工都没有理性的认识,她把小陈往外推,又累到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才一步步打下死结。她也试着重新去理解婆婆,老人家一辈子只为了家庭付出,大概觉得方方的付出,也该是理所当然的。

她和丈夫对于彼此的关系,开始了新的磨合。

孩子一天天长大,小陈对育儿也渐渐有了热情,夫妻两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出去玩,爱情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一些,但已经换了一个样子。

他们谈论最多的,变成了孩子。

方方曾以为自己和小陈不会变成这样的老夫老妻,现在她知道了,原来,每个人都是这样走入普通的生活。

责任和合作,替代了爱情和激情,成为了他们关系的主题。

半天的兼职干了一年多,孩子 2 岁断奶,她正式加入了那家公司。

33 岁了,这是她第一份全职工作。

她试着重新拼起那张拼图,这一次,她想要抓在手上的那一块,叫做“自我”。

(妈妈故事均由年糕妈妈团队采访撰写,是由当事人口述的真实故事,获当事人许可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封面图、配图来源于日剧《邻家月更圆》,故事内容与剧情无关。)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