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2020丨开考啦!元朝的“学霸”这样诞生

(脚本撰写:郝思斯 视频统筹:刘芳源)

本期提要

仁宗即位

在元代帝王中,仁宗虽说也是一位恪守祖宗法度的君主,却对儒家学说情有独钟。他有一段论儒、佛、道三家精神的话:“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被认为是既“通达儒术”又“妙悟释典”的大有为之主。

比如王结就向他提出“立经筵以养君德,行仁政以结民心,育英才以备贡举,择守令以正铨衡,敬贤士以厉名节”的施政理念。长期接受儒学思想教育和面对武宗以来的社会现实,促使仁宗即位后大力推行改革,实施汉法政治。

改革弊政

仁宗因“深见吏弊”,所以即位后锐意更张,拨乱反正,力矫弊政,革新政务。他下诏废除尚书省,要求一切圣旨要从中书省发出,而且各衙门不能越过中书省向朝廷奏报事项。元朝的法律制度一直比较混乱,到了中期,有些法令制度甚至相互矛盾,让人在执行时,无所适从。

为了强化法制,他下令整理汇编世祖朝以来的制敕格例,制定统一的律典,辑成“延祐律书草案”,到他儿子英宗时以《大元通制》名目正式颁行。

元朝的官吏对老百姓压榨得比较严重,为了安抚百姓、长治久安,他下诏令在河南、江南、江西等地进行田产登记,遏制土地兼并,改变赋役不均的现状,史称“延祐经理”。又实行货币改革,废止至大银钞、至大银钱,恢复世祖时期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

他还治理寺庙圈占民田的问题,增加僧户的税赋;停下了许多从国家角度看并不是急需的劳役,停造营建,节省民力,减免老百姓所欠的钱粮等;同时劝课农桑,耕作以时,曾经让江浙行省印发《农桑辑要》万部给有司衙门;“开下番市舶之禁”,扩大对外通商等。所以仁宗亲政后给人气象一新的感觉。

元仁宗曾经对一位大臣说:“民为邦本,无民何以为国?汝其上体朕心,下爱斯民。”

元仁宗年间大名府路总管府铸造的铜权

以儒治国

他坚定地贯彻实行以儒治国的国策,大力倡导儒学教育。诏令刊印颁行《大学衍义》《孝经》《列女传》以及《农桑辑要》《栽桑图说》等典籍;翻译出版蒙古文《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文风日盛。又大力招纳儒学之士,为朝廷所用。他曾对中书大臣说:“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之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也。”

他创开经筵之制,进用儒雅之士。采纳李孟“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的建议,唯才是举,下令广纳汉族儒士,“一时贤能才艺之士,悉置左右”。所延揽任用的李孟、李谦、尚文、王思廉、程钜夫等饱学之士,成为此期施政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时人苏天爵即评价说:“当是时,朝之宿学硕儒、名能文辞翰墨者,若洺水刘公赓、吴兴赵公孟頫、保定郭公贯清、清河元公明善皆被眷顾,士林欣慕以为荣”。清人赵翼也评价仁宗“最能亲儒重道”。

仁宗时期重视学校教育,增加国子学生员名额,恢复设立一些地方的儒学提举司,采取切实措施助学兴教。他在与一班侍臣讨论选人之法时,李孟提出:“人才所出,固非一途……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真材也。”由此坚定了恢复实行“科举选人”的决心。

仁宗曾说:“使其中得一人如范仲淹,朕志愿足矣。”

延祐初年,颁布《行科举诏》。任命礼部尚书元明善、礼部侍郎张养浩同知贡举,共同主持元朝首次科举考试。次年三月,参加廷试的56人获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以皇榜张贴于宫廷内前门左右之墙,史称“延祐首榜”。

延祐首科的成功举行,使许多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的目的。在元代,许多政治精英和文化名人就是这一榜选拔出来的。即如时人王礼所说:“我朝科目得人之盛,无如延祐首榜。”

其中,左榜状元济南人张起岩进士及第后历任集贤院修撰、翰林待制,官至参议中书省事,顺帝时以翰林学士承旨任辽、金、宋三史总裁官,为一代名臣。当时就有人说他如同“欧阳修”。

延祐首科在元代科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引导当时学风与文风走向有着积极作用,示范意义颇为鲜明。尤其是把朱熹所注《四书》纳入考试科目并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了“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理学成为元朝立国之本。

此外,“蒙古、色目为右榜,汉、南士为左榜”的两榜取士之制,不仅为各族士人提供平等竞争机会,吸引他们参加科举,而且促成很多官家子弟注重学习,“以读书稽古为事”。

我们都知道元代以骑射为主,但是当时出现了放下弓马来读书的现象,以学问干取禄位的风气日益兴盛。这对改变元朝各族群文化取向具有积极作用,为确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本位奠定基础。

世事更迭

放眼元代,元仁宗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且深爱汉文化的帝王,而且启用了大批儒士和汉臣。加上他执政期间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内忧外患。仁宗如后人所评价的:“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其“儒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汉法与蒙古旧俗始终混存抵牾,并由此不断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与冲突,导致元朝政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元仁宗在位9年后去世,当年轻气盛的元英宗即位后延续他父亲汉法政治推进前行时,便很快引火烧身,在“南坡之变”中不幸成为元朝历史上首位权臣弑君的牺牲者,也断送了自仁宗以来的新政改革,此后的元朝逐渐陷入多事之秋。

到了1368年,也就是元仁宗去世48年后,元顺帝趁着夜色从元大都逃到漠北,没几天明朝将领徐达率军进城,这时元朝灭亡,朱元璋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明朝建立。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熙惟)

大事记

公元1311年

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命翰林国史院纂修先帝实录及累朝皇后、功臣列传。

公元1314年

元仁宗命礼部尚书元明善、礼部侍郎张养浩共同主持元朝首次科举考试,史称“延祐首榜”。

公元1316年

精通水利与天文、历算诸学的太史令郭守敬去世。郭守敬与王恂、许衡等人编制的《授时历》,施行达四百年之久。

公元1319年

元仁宗命皇太子硕德八剌参决国政。

公元1320年

仁宗逝世,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公元1321年

张养浩上书极谏宫内元夕张灯设宴,提倡节俭政治。

公元1324年

泰定帝听从江浙行省左丞赵简奏请,开经筵、择师傅,令太子及诸王大臣子孙受学,命饱学之士以《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进讲。

公元1325年

赵简请行区田法于内地,以宋董煟所编《救荒活民书》颁行各州县。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