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各国人民如何保持社交距离?泰国笑死我了

南风窗

|

2020-05-25 12:02:50

距离不仅能产生美,还能带来安全,添点料,更能博君一笑。

疫情的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消息渐渐淡出大众视线,复工复产的呼声在各国高涨,多国隔离措施已经松动,种种信号预示着全球已经启动解禁模式,开始“后疫情”时期的生活。

不过,重启公共生活,全国人民都首先要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重新定义社交距离。

世卫组织建议,与出现发烧、咳嗽或有任何其他病毒症状的人员保持1米(3英尺)以上的距离,包括避免握手、拥抱或亲吻等行为。欧洲一些国家则把安全距离定为2米(6英尺)。

有意思的是,人们用脑洞和行动,给这1-2米的科学安全距离注入了灵魂,组成了一幕幕花式大赏。


01

花式演绎社交距离

保持距离本是一种疏远,但创意可以化冰冷为神奇。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意大利这个神奇的国度。

有市民为了打发时间,眼睛盯着电视屏幕里的鸽子,将手里的面包朝它抛去,靠想象力进行着意识流式投喂,中二却不失可爱。

出不了门,居民们就在各家阳台上办起音乐会,《一步之遥》和《啊,朋友再见》是阳台音乐会演奏合唱的热门曲目。

德国一小区居民致敬意大利阳台音乐会,献上了意大利名曲“Bella Ciao”(再见,贝拉)

有了音乐,怎能少了美酒?贝拉镇上,居民从各家阳台伸着长竿与邻居们碰杯。

封禁和居家隔离令之下,意大利却有一个神奇的规定,允许人们出门遛狗。为了“合法”出门,一部分人遛狗遛得贼勤快,还有人特意借狗出门,累得狗狗生无可恋。市长都怒了,通过视频指责呵斥:“不停出门遛狗,你们的狗都有前列腺炎吗?”

而对童心未泯的人来说,好不容易出了门,即使安全是第一,创意也绝不能是第二。

在西班牙,有人穿上霸王龙卡通服出门倒垃圾,这一“生物”还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在爱尔兰,有人这样出行。

中国也有类似的硬核防护服。


对手工耿们来说,“社交距离”这四个字可以施展的空间就更多了。

在他们手中,现成的水管和轮胎突然增加了奇怪的功能。

有博主用水管自制了“社交距离机”,挂上绳子,穿在身上,硬生生撑开一张网。

美国马里兰州一家酒吧里,车胎装上了轮子,改造成了桌子,顾客套上车胎,行动自如,又能严格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Colin Furze是英国一位特技演员、发明家和制片人,他改造了家里的自行车,把车架增高2米,制成“安全距离自行车”,骑上外出兜风,还去了趟超市。

车后杆装有脚蹬,方便上车,但无论上下车,都得靠着墙

科技含量更高些的手工耿面前,几样简单的电子元件就能制成“激光提醒保持器”,一头绑在棍子上附在后背,另一头连上手机,以人为圆心,工作时,激光划出1.5米的半径,以提醒附近的人保持安全距离。

人多了免不了聚集怎么办?官方定了规矩:特事特办。

比如,在泰国,文化部禁止拍摄任何涉及亲密接触的吻戏、打戏,必要的场景通过特效和调整镜头角度来完成。镜头外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并保持至少1到2米距离。一时间让泰剧迷担心狗粮库存,“没有撩苏吻戏的泰剧就没了灵魂”。

泰剧《风之恋》剧照

5月17日,重启之后的德甲联赛如约执行了此前的防疫安排,即比赛中如果出现进球,球员们不得拥抱或击掌,只能改用击肘或对脚的方式来庆祝。赛前的握手和合影环节将取消,换人的时候也不允许击掌。

于是,画风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水晶宫名帅霍奇森也担心,英超联赛重启后,他可能无法继续指挥训练和比赛。因为他已经72岁了,属于高风险人群,需要严格遵守政府的防疫隔离规定,留在家里看电视。

或许还有人记得,2月7日,四川成都公安局民警靠没收麻将牌中的“幺鸡”,劝导“麻友”们疫情期间莫聚集。

2月7日,为了防止聚集风险,民警在巡逻中没收了“麻友”的“幺鸡”。3月25日,民警将29副“养肥”了的“幺鸡”归还,一笑泯恩仇

在有趣灵魂面前,花式保持社交距离永远有更新不完的续集。


02

社交距离新定义

握手、贴面、亲吻、拥抱,这些是最常见的社交礼仪,但在一部分语境里,保持距离却包含着歧视与不平等。

因为疫情,社交距离以“健康”“安全”之名被重新定义。

我们看到孩子们分时间段上下学、员工错峰吃饭、居民拉宽排队距离来结账。

这段距离有时用空间来丈量,有时用时间来衡量,有时用年龄来区隔,有时被没收一张幺鸡或穿成玩偶拉开。

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装饰下,层出不穷的花式“距离”大赏,成了许多人隔离期的“今日份快乐”。

美国一家餐厅恢复营业后,在座位上摆放充气假人,提醒顾客分散就坐,同时显得生意兴隆

不过,将“社交”放在“距离”更优先的位置,或许才是隔离封禁期间,人们大开脑洞、有意忽视距离的动力所在。

保持距离意味着回避,社交则意味着联结。

纽约的11岁女孩Alexa在疫情期间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当天,一列轿车在她家门前组成了巡游车队,她的朋友们挥舞着横幅,欢呼着、隔着十几米的距离给她送去了生日祝福。

Kabouridis和Blackett的婚礼不巧赶上了疫情,这确实让亲朋们很难到场,但他们也不想推迟自己期待已久的婚礼。最后两人举办了一场Zoom Wedding,亲友们通过远程视频见证了二人的宣誓和誓约之吻。

“我可以看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隔着屏幕,有很多人哭了。”Kabouridis说。

这类云婚礼得到了纽约州州长科莫的支持,在他发布的一份行政令中,允许纽约人远程领取结婚证,通过视频会议完成婚礼。

因为疫情,意大利小提琴手Aldo Cicchini成了“阳台音乐家”,每天下午6点的演奏,给邻居带来了愉快的逃离时光。

入驻微博后,Aldo Cicchini的小提琴独奏很快热闹了起来,国内网友用琵琶、古筝、手风琴、贝斯吉他、钢琴等乐器与他隔空合奏。

意大利小提琴手Aldo Cicchini成了“阳台音乐家”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空间的隔离并不意味着社交关系的疏远,空间距离的远近和心理层面的交往距离,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花式社交”背后,人们重新审视空间距离和社交距离的关系,也在重塑和回归公共生活,赋予平淡日常以仪式感。

奇葩?没必要?哗众取宠?或许有些行为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可它如果博君一笑,唤起人们对平淡生活的热情,已经足够。

就像黑夜里,那位用方言朝着窗外喊话“出来吵会子架,有没得人咯”的武汉人,千万量级的视频播放量背后,是多少人的稍得宽慰。


03

安全距离的奢侈

话说回来,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背景之下,花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之所以引起关注,也意味着它并非常态,相反,谨慎保守地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才是大多数人高效便捷的选择。

但比起维持安全距离的方式,维持社交距离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具体到个人,它等同于承担风险的能力。

在美国加州,5月12日,埃隆·马斯克眼见竞争对手已经开工,不顾加州政令,让特斯拉工厂强行复工,并称“将与员工共同承担风险,如果有人因此被捕,那个人只能是我”。

美国纽约州部分海滩恢复开放,人们走在海滨栈道上休闲

这话听来很有担当,但无论员工是否愿意复工,健康问题上,没有谁能做到共担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很多人的选择是“宅”。但事实上,能够安心“死宅”也是一种奢侈,这种安逸伴随着一定的财富能力。

支撑起日常生活的是快递、外卖等零工经济,激增的配送订单量让外卖小哥、快递员暴露于更高的风险之中,而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则薄弱得多。

中国的外卖小哥尚有口罩可戴,也推行了无接触式配送。可在印度,上万人已经顾不上保持安全距离,叠加的风险以更触目惊心的方式碾压着他们。

受封城影响,工厂停工,印度多地外来务工人员自3月下旬就收入全无,城市里难以生存,他们只得返乡。由于客运服务中断,又担心被警察驱赶、殴打,更多人被迫沿铁路线徒步返回。

5月8日,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一群赶路人睡在了铁轨上,被一列驶来的火车碾过,15人当场遇难。据印度The Wire新闻网,封城两个月内的返乡潮中,至少74人死于公路或铁路交通事故。

列举这些,并非要苛责什么,而是想说,种种无法避免的代价,对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来说,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这一点来说,能自由掌控社交距离的人,是幸福的,有时甚至是拥有特权的。


作者 | 施晶晶

编辑 | 董可馨

排版 | 阿丽菜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