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让吃“野味”的习惯,从教育中彻底消失吧

半岛都市报

|

2020-02-13 10:10:17

半岛记者 王学义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2月1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动物小百科》中关于果子狸的表述。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正是这一段表述,引起了网友的抗议。

作为一本童书,《动物小百科》遭到质疑可谓不冤。对果子狸人们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暴发时,果子狸就受到高度关注。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也与“野味”关系甚大。此前,钟南山院士曾表示,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比较大。随后,穿山甲又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野味”,理应高度重视,警钟长鸣。

应该说,武汉大学出版社方面的反应还是迅速的,引发质疑后,立刻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如今,虽然果子狸已部分实现人工饲养,但是《动物小百科》的读者主要是孩子,辨别能力本来就弱,书中又笼统地讲述“肉可以吃”,显然不对,理应进行下架处理。

教育是一件大事,在涉及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其实,不光涉事的《动物小百科》,一直以来不少书籍乃至工具书在提及野生动物时,都有“肉可食”之类表述。平时,孩子们在看到某种动物时,也常常会问:“它的肉能吃吗?”而家长是怎么回答的呢?很多人的答案就是“很好吃”“吃不着”或“可能不好吃”。这样的回答并不能在孩子心中画上一道红线。当下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确告诉孩子:“野生动物不能吃!”让吃“野味”的习惯从教育中彻底消失。

当然,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需要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好。此次疫情暴发之后,公安部门迅速行动,对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据报道,1月23日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野生动物刑事犯罪209起、行政案件473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690人,收缴野生动物3.8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2347公斤。这当然能形成震慑作用。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还有很多人依旧顶风而上,对传播病毒以及法律风险置若罔闻。

关于禁食野生动物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形成长效机制。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拟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列入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一些地方也已经开始行动。比如,2月11日,广东紧急立法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出售购买运输等都要追责。

应该看到,“禁食野味”也不能局限于执法层面的打击以及对市场进行规范,还要在社会心理方面深入反思,从思想上彻底瓦解“吃野味”的合理性。吃野味,不仅不健康、不守规则,更是野蛮、愚昧的象征,这应该成为社会共识。是时候将这一恶习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桶”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