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缅怀2019年逝世的67位历史学家

中国历史评论

|

2020-01-01 05:17:24

  2019年,我们失去了六十多位历史学家。其中有李学勤、安作璋等泰山北斗级人物,有任放、张晓波、范学辉等中年优秀学者,也有不少海外华裔学者,以及史学周边领域的卓越学者。他们的名字我们并非都可耳熟能详,但他们每个人的过世却都让我们怅然若失、黯然伤神。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我们共同认可的某种精神,我们所崇尚以及渴望的某种品质,我们担心这精神和品质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减损。当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纪念就有了更深的含义。离世是告别但不是遗忘,是铭记的起点。记住他们,也就记着了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贾熟村(1930-2019)

  贾熟村(1930年7月—2019年1月3日),河南偃师人。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同年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工作。曾任近代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近代政治史。其主要著作有《曹汝霖传》、《天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天国百问》等,发表过《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问题》、《关于杨秀清评价的争论》、《清政府怎样解决李昭寿》等重要学术论文。

  河南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京华(1925-2019)

  李京华(1925年5月-2019年1月3日)河南省栾川县合峪村人,1951年至1953年在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学习,1953年7月参加中央文物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文物考古工作。曾任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组长,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委员、文物鉴定委员、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金属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英国冶金史学会国外会员。李先生长期致力于田野考古发掘、研究等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淅川下王岗遗址、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濮阳西水坡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工作。在冶金考古领域和古代金属铸造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主要学术论著有《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汉代叠铸》、《南阳瓦房庄》等,考古报告、论文等180余篇。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海涛(1927-2019) 

  张海涛(1927年9月20日-2019年1月14日)湖北省汉川县张家大嘴人,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根据地吉林省委机关报《吉林日报》和新华社吉林分社工作,任代理经理、印刷厂厂长、发行科长、吉林书店经理,特派记者。1983年6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美国当代史。1988年7月到1989年8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和得克萨斯大学研究生院作访问学者。1991年9月到1997年,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会议国际问题学科组成员。1995年4月到2000年,任北京市委决策研究顾问。其主要著作有《美国走马观花记》、《我说美国》、《第三次白色恐怖》等。

  文史专家陈洁行(1934-2019)

  陈洁行(1934年9月-2019年1月17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城建、文史专家。曾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建筑科学、城市科学、旅游经济和文学艺术研究,特别是对老建筑、老房子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陈先生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执行编委兼撰稿人(杭州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和报刊中发表的文章(作品)200多篇,主要专著有《天堂之旅》、《天堂旧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钱塘旧梦》、《都邑情怀》、《轨迹——古都杭州往事》等。

  中国地方史志办公室研究员诸葛计(1939-2019)

  诸葛计(1939年10月30日-2019年1月24日)广西临桂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审。1963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65年9月-197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1975年10月-1988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88年4月调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地方志研究。其主要代表专著有《唐末农民战争战略初探》、《南唐先主李昪年谱》、《中国方志五十年史事录(1949—2000)》、《中国方志两千年通鉴》、《稀见著录方志过眼录》。

  中国社科院译审郭健(1927-2019)郭健(1927年8月-2019年2月3日)山西省人,194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现从事英语专业。1961—1969年在北京编译社任总编室编辑、翻译组长,1978—1988年在社科院世界历史所任副译审、译审。1989年离休。先后参加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世界名著的翻译和校订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治来(1930-2019)

  王治来(1930年5月6日-2019年2月4日),湖南衡山县人。1949年秋,南岳国立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湖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5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在东北军区政治部政治文化干部训练大队,后转至长春学习理论。毕业后,任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部学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和理论教员;1953年调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任见习助理员。1954年秋,转业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五年制本科学习,1959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从事新疆历史的研究工作。后担任民族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副主任;1981年任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82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赴巴黎出席《中亚文明史》的编辑工作会议。1984年调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85年任教授。曾兼任:民进湖南省委第一副主委;湖南省六届政协常务委员、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八届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一届理事兼副秘书长,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世界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著作有《中亚史》、《新疆简史》、《中亚史纲》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松(1930-2019)史松(1930年12月18日-2019年2月5日),原名史世明,湖北武汉人。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夕于武昌高中地下入团,走上革命道路。同年7月参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军政干校,随军入湖南,参加十二兵团武装工作队,一年后在湖南军区政治部工作。1951年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调干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学习。195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留系工作,任助教、讲师。1977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任副教授、教授。1993年离休。史先生在法律系时主要研究、讲授国际公法。1980年3月,清史研究所成立“《清史编年》教研室”,史先生任室副主任,参与编写“顺治卷”“康熙卷”,主编“雍正卷”。2000年《清史编年》十二卷出齐,史先生是此书的副主编,此书曾在清史学界产生过广泛影响。史先生是较早研究雍正皇帝及雍正朝历史的学者,其主要论文有《雍正研究论纲》、《康熙朝皇位继承斗争和雍正继位》、《年羹尧之死》等,著作《雍正研究》等。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聆群(1933-2019)

  陈聆群(1933年1月-2019年2月6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江。1945年9月随父母到华中解放区。解放战争中,先后在动员支前民工的宣慰团和三野文工团、新安旅行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旅、华东戏曲研究院和上海越剧院担任乐队指挥、戏曲音乐研究和作曲编曲。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1958年起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在民族音乐研究室、作曲理论系、音乐学系任教和从事研究。1982年后为音乐学系教师,1995年聘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科分支副主编,《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陈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史”,主要编撰教材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简史(1840-1949)》、《中国音乐简史》等。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詹子庆(1937-2019)詹子庆(1937年11月1日-2019年2月12日),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9月至1954年7月,先后就读于扬州惠民小学、扬州中学、泰州师范学校、上海工业管理学校,1954年8月至1957年8月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工作。1957年9月至1961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其后留校任教,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出版社总编辑。1979年参加教育部委托四川大学徐中舒教授主持的先秦史进修班学习。1983年受聘历史系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詹先生是中国先秦史学会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学术顾问、“夏商周断代工程”评审专家,长春市政协委员、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吉林省历史学会会长。詹先生在中国早期文明、先秦历史与文献、礼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先后出版《先秦史》、《走近夏代文明》、《夏史与夏代文明》、《古史拾零》等学术专著与论文集,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编中国历史年表》、《领导干部学历史导读》等。其中《先秦史》较早运用考古材料确立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学术框架,《走近夏代文明》融汇了考古材料、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构建了可信的夏代历史,《中国古代史》曾多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本科重点教材并多次修订再版。发表《<礼记>的史学价值》、《<山海经>和夏史》等50余篇学术论文。先生治学力求创新,重视学术传承,倡导史学批评,一生成果丰硕,在学界享有盛誉。

  中共党史专家李锐(1917-2019)

  李锐(1917年4月13日-2019年2月16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平江。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毛泽东兼职秘书。1934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参加“一二九运动”,为武汉秘密学联负责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分别在湖南、延安和中国东北从事青年和新闻工作。1945年后到东北,先后任高岗、陈云的秘书。1949年至1952年任《新湖南报》主编、湖南省委宣传部长。1952年调北京,主管水电。1958年任水利部副部长,毛泽东兼职秘书。1959年庐山会议被定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党籍,下放劳动。“文革”期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1979年平反,出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82年-1984年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晚年致力于中共党史的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毛泽东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庐山会议实录》、《毛泽东的晚年悲剧》、《怀念十篇》等。

  内蒙古大学教授赵琦(1972-2019)赵琦(1972—2019年2月17日),女,蒙古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师从薄音湖教授攻读蒙古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后师从周清澍教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晋升为副教授,主要方向为蒙元史。博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陈得芝教授,主要从事蒙元史研究,后赴台湾生活,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发表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等20多篇。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安作璋(1927-2019) 

  安作璋(1927-2019年2月20日),山东曹县人,1951年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述30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秦汉官制史稿》、《刘邦评传》、多卷本《中国运河文化史》、《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中华杂技艺术通史》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史简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均为教育部审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荣获首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安作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1937-2019)

  张文彬(1937年7月-2019年2月20日),山西浑源人。中共党员。1963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教授。195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曾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参与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起草工作,组织制定了《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国家文物局机关工作人员守则》等。

  台湾历史学家洪金富(1946-2019)

  洪金富(1946-2019年2月)生于台湾南部高雄县内门乡长寮埔,中央山脉山区内的农人家庭。1964年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就读,198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专长领域为中国元朝历史。洪先生三十多年的元史研究可笼统分两期。前期以政治社会史为主,后期以文献考释为主。其代表性作品为《元代蒙古语文的教与学》、《元代台宪文书汇编》、《辽宋夏金元五朝日历》等。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1933-2019)

  李学勤(1933年3月28日—2019年2月24日),男,北京人,清华大学哲学系肄业。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曾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生前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1月21日,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古文字学初阶》、《比较考古学随笔》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本相(1932-2019) 

  田本相(1932-2019年3月5日),1961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1965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5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任教授。1987年至2000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任所长。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总干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委,文化部研究系列高评委委员、副主席。曾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担任教授,曾任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华文戏剧节委员会主席。学术研究横跨多个领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学、影视文学诸方面成绩卓著,尤其在话剧史研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田本相是中国戏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专家、资深戏剧评论家。他学养丰厚、治学严谨、自成一家,从事话剧研究数十年,始终坚守着一个学者独立的学术立场和坚韧的学术品质。直到八旬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其代表著作有《曹禺剧作论》、《电视文化学》、《郭沫若史剧论》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炼(1925-2019)

  刘炼(1925年7月1日-2019年3月6日),女,原名刘淑庄,祖籍河北安次,1925年7月1日生于上海,后移居天津,1943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一年后退学。1946年9月,她奔赴晋察冀解放区,投考华北联合大学,并改名刘炼。同年10月,入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政治班三班学习,后入政治系。跟随著名历史学家何干之先生就读华北大学二部社会科学研究组研究生。1949年2月,刘炼调华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9月华北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任政治教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8月,刘炼同何干之先生结婚。1961年,被评为副教授,曾任北京农业大学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主任。1964年7月,刘炼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任教。1983年被评为教授,1996年离休。晚年把主要精力投注于何干之先生著作文稿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陆续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何干之先生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仅留下半部清样)、《中国现代革命史》(何干之主编,修订本)、《何干之文集》(单卷本)、《何干之文集》(三卷本)、《何干之纪念文集(1906—2006)》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撰写了回忆录《风雨伴君行——我与何干之的二十年》。

  南京大学教授王德宝(1939-2019)

  王德宝(1939年8月-2019年3月12日),1939年8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学毕业于安徽芜湖一中,中共党史专家、南京大学工会原主席。1957年9月至1961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学习,1961年9月毕业后分配在南京大学马列室任教,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0月任副教授,1994年1月任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副主任,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2月任校工会主席,2002年,王德宝教授退休。王先生是全国首批百名优秀思政教师,曾任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主持《中国革命史》、《中国政治制度时史》等多部著作的编撰工作。

  摄影历史文献研究者赵俊毅(1954-2019)

  赵俊毅(1954-2019年3月18日)摄影史学家、相机收藏家,中国摄影历史文献研究者。1990年代,赵俊毅开始对中国照相机工业发展史进行专题研究,并长期在摄影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2008年创建《中国摄影文献网》,代表作品《中国摄影史拾珠》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近年来,他更是以朴实平易的风格,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作品散见于各大摄影官方网站、摄影公众号等。

  山西大学教授靳生禾(1932-2019)

  靳生禾(1932年11月-2019年3月18日),河北宁晋人。教授。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教学与研究。1982年主讲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课程,讲稿为多所高校史、地专业用作教材。曾主持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先后发现东周古雁门关遗址、战略重镇羁马遗址阏与古战场遗址、十六国潞川古战场遗址,全面系统完成战国长平之战古战场的考察与研究。其主要专著有《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赵武灵王评传》、《长平之战》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国防大学教授朱玉(1933-2019)

  朱玉(1933年10月-2019年3月24日),山东青州人,国防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西路军历史研究。朱先生是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执笔人,曾主编《徐向前文选》和《李先念传》(上卷)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小燕(1933-2019) 

  叶小燕(1933年12月-2019年4月4日)浙江温州人,1956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考古研究工作,直至1993年12月退休,主要从事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研究。其代表性著作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合著)、《陕县东周秦汉墓》(主编)、《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长城史话》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倩(1924-2019)何倩(1924年9月-2019年4月21日)辽宁锦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问题》杂志原副主编。长期从事日本政治问题研究,著有《日本政治概况》《战后日本政治》及《试论日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日本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中日关系与亚洲安全》等论文。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展岳(1926-2019)

  黄展岳(1926年8月-2019年4月22日),原籍福建南安县。中国考古学家,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随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副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夏鼐先生指导下从事秦汉考古研究,仍留在考古所工作,历任考古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担任厦门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曾多次参加黄河水库、洛阳、西安、昆明、广州等地的重要考古发掘。1972年,负责《考古学报》的复刊编辑工作。以后曾任考古编辑室副主任,《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其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考古纪原》、《先秦两汉考古与文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等。

  南京大学教授张树栋(1932-2019)张树栋(1932年10月-2019年4月30日)陕西勉县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着重研究世界古代史、妇女历史地位演化史。著有《苏格拉底》、《性沟分析》、《妇女地位演化史》及论文《略论苏格拉底之死》、《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考察》等,合编《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升南(1938-2019)

  杨升南(1938年2月26日-2019年5月4日),男,汉族,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佛楼乡三官寨村。1959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组(现“先秦史研究室”)工作。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先秦史及甲骨文、古文字的研究。多年从事郭沫若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图版编辑工作,担任《甲骨文合集》第3册释文并同王宇信两人担任由胡厚宣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释文》总审校(此书获200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成果一等奖)。1996年起主持国家和社科院重点课题《甲骨学一百年》(此书获国家2002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著作成果一等奖、郭沫若史学奖)。参加国家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担任“文献组”课题组长。其个人专著有《商代经济史》、《春秋战国政治制度史》,合著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中国经济通史》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文皆(1928-2019)黄文皆(1928年7月15日-2019年5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48年就读于广东省文理学院历史系,1949年任大埔县高陂区地方工作队财粮干事,1950年于广州市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52年改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复学,1953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1955年留校,任外交系世界通史教研室资料员。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后,于1973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先后任职于历史系资料室和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78年人大复校后,重回人民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为资料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1989年离休。勤恳敬业,甘于奉献,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尚钺资料馆才有了今天的积累和规模。

  南京大学教授董健(1936-2019)

  董健(1936年1月-2019年5月12日),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次年转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本科毕业,继读研究生三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被聘为教授,曾任中文系系主任(1986年—1988年)、南京大学副校长(1988年—1993年)。主讲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戏剧家专题研究”、“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等课程。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文学与历史》等。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1928-2019)

  洪卜仁(1928年6月16日—2019年5月20日),厦门人,厦门文史专家,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担任过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厦门市“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他有许多温馨的“外号”——“厦门的活地图”、“厦门的活字典”等等。从事教学之余,收藏图书和报刊,多厦门地方史志文献,家中地方史料藏书和刊物近2万册,报刊资料数百万字。厦门图书馆于2003年5月聘请他为“文献研究顾问”,并开辟有“洪卜仁工作室”。主纂编撰的各类志书、资料汇编、专著达三十多部,主要有《闽南小刀会起义史料选编》、《厦门华侨志》、《厦门与香港》、《厦门文化丛书》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毛宗武(1926-2019)毛宗武(1926年8月—2019年5月24日)广西永福人。1951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史地系历史专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普查苗族、瑶族和畲族语言,陆续出版了《瑶族语言简志》、《汉瑶简明分类词典》、《苗瑶语古音构拟》、《巴哼语研究》,《炯奈语研究》、《优诺语研究》等专著。

  华裔历史学家邱家金(1937-2019) 

  邱家金(1937年3月28日-2019年5月28日)生前为马来亚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任马大历史系主任,担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他支持马来西亚实施单一语言教育制,故被视为亲建制派的历史学者。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德谦(1923-2019)

  曹德谦(1923年1月-2019年6月1日)上海人,1921年生,毕业于燕京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49年10月1日参加工作,1990年4月退休。长期从事美国历史及相关政治人物研究,著有《美国演义》、《美国通史演义》、《美国的108》、《美利坚风云人物》等,译有《美苏外交秘录》、《美国共产党史》等。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徐大同(1928-2019)

  徐大同(1928年9月—2019年6月9日)天津人,1949年1月参加革命后,进入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学习和工作;中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多部关于政治思想的作品,并且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著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外政治思想史》等。

  台湾历史学家蔡仁厚(1930-2019)

  蔡仁厚(1930年—2019年6月4日),生于江西省雩都县,居于台湾台中市。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师承牟宗三,曾撰写《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并代表《牟宗三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撰写总序。其学术领域主要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和中国哲学史,主要代表著作有《家国时代与历史文化》《孔门弟子志行考述》《儒家哲学与文化真理》等。

  华裔历史学家陈志让(1919-2019)

  陈志让(1919年10月2日-2019年6月17日),四川成都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1947年考取中英庚款赴英深造,1956年在伦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63—1971年执教于英国利兹大学,先后担任讲师、高级研究教授,1987年以后,为加拿大约克大学名誉教授。1980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研究兴趣广泛,在中国近现代史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对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的研究,成就尤其突出。其主要代表著作有《军绅政权》、《袁世凯传》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1915-2019)

  徐中玉(1915年2月-2019年6月25日)江苏江阴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文学史专家,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及教学、教材编著及期刊编辑工作。主编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对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作出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关于鲁迅的小说、杂文及其他》、《鲁迅遗产探索》、《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激流中的探索》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贵宸(1929-2019)

  王贵宸(1929年10月-2019年6月30日)吉林四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农村改革的重要理论家和推动者。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新论》《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农民》《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合著)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文峰(1935-2019)张文峰(1935年7月-2019年7月3日)河北临漳人,1960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合著)、《拉丁美洲历史词典》(合著)。主编《毒品问题与国际社会》、《当代世界毒品大战》、《战后拉美国际关系》等。

  河南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王龙正(1962-2019)

  王龙正(1962年11月17日-2019年7月9日),籍贯为河南省邓州市。1985年7月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之后进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1992年评为馆员,1999年评为副研究馆员,2009年评为研究馆员。2008年-2014年担任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原第二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商周考古研究,是河南省著名的两周考古学家。他参与或主持的“上村岭周代虢国墓”“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平顶山应国墓地”等项目分获1990年、1991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表学术论文与考古发掘简报等数十篇,代表性著作为《平顶山应国墓地》、《叶县文集出土陶瓷器》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敦康(1930-2019)

  余敦康(1930年5月-2019年7月14日),祖籍湖北汉阳,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余敦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儒、释、道三家均有建树,但主要集中在儒学、玄学、易学三个领域。除学界公认的思想深刻、视角独特,同时具有文字训诂学、版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的功力。余先生的学术旨趣和关注点从未脱离国家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力图解决当今时代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理论支点和思想资源。他主张根据对未来的展望来重新认识传统,并上升为理性的自觉,最终建立起既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又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且与世界优秀文化沟通、互融的哲学精神和价值理念。其代表性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 、《易学今昔》、《内圣与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诠释》、《中国哲学发展史》(合著))、《中国哲学论集》等。

  青年学者张晓波(1980-2019)

  张晓波(1980-2019年7月30日)《经略》创刊编委、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青年研究员、《燕郊观察》创始人作者、《燕郊在线》前主编、《房事大家说》特邀嘉宾。对中国历史、俄国文学等领域深有研究,用力甚勤,著有《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等作品,遗稿盈箧。曾长期供职于《新京报》、《新浪网》、《燕郊在线》等媒体。

  复旦大学教授徐连达(1931-2019) 

  徐连达(1931年8月-2019年7月31日)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隋唐史研究。著有《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唐朝文化史》、《帝国宫廷的深处:解读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中国官制大辞典》、《徐连达评说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中国皇帝制度》(合著)等。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周雷(1938-2019)

  周雷(1938-2019年8月1日),浙江诸暨人。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任东北文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吉林省永吉县小平岭大队插队干部,吉林省永吉县文化馆馆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73年开始研究《红楼梦》,与友人合作以“文雷”为笔名发表一系列红学论文。1975年至1977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红楼梦》新版本校注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1987版)编剧。编著有《红学丛谭》、《高鹗诗文集》、《台湾红学论文选》、《香港红学论文选》、《海外红学论文选》、《红学世界》(以上各书均与友人合作编著)等。周雷先生热爱红学事业,对新时期红学发展、对《红楼梦学刊》创刊、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建立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根蟠(1940-2019)

  李根蟠(1940-2019年8月16日)著名经济史学家、农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根蟠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工作14年,历任编辑部主任、主编。以中国经济史研究发展为志业,组织了在经济史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系列论坛,创办了“中国经济史论坛”,惠泽学界。其专著有《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国农业史》、《中国古代农业》等。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1933-2019)

  钱逊(1933年10月-2019年8月22日)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恒(1930-2019)

  高恒(1930年1月-2019年8月22日)湖北老河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秦汉法律史和法律文献整理研究,为推动法律史学术交流、繁荣法律史研究作出贡献。参加《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卷本撰写工作,担任常务编委、汉代卷副主编。著有《秦汉法制论考》、《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中国古代法制论考》等。

  宁夏社科院研究员杨怀中(1934-2019)

  杨怀中(1934-2019年8月29日),回族,甘肃靖远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名誉主编。长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 1984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评选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被评为“宁夏50年影响力人物”,2009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其主要著作有《回族史论稿》、《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清代伊斯兰教论集》等。

  南京大学教授包忠文(1932-2019)

  包忠文(1932年11月25日-2019年8月29日)笔名倪斌、麦芒。浙江东阳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南京大学系主任、教授,图书馆馆长。江苏省作协理事、省大众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市作协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从事文艺学、现当代文艺思潮和鲁迅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鲁迅思想和艺术新论》、《艺术与人学》、《文学初步》等,主编或参编《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世纪之交论鲁迅》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武汉大学教授任放(1964-2019)

  任放(1964年7月1日-2019年9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中国经济史学者,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2001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随即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同年入选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兼任韩国成均馆大学史学科客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其主要专著有《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等。

  台湾史学家程光裕(1918-2019)程光裕(1918-2019年9月22日),字筱溪。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47年浙江大学研究院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泉州国疆专科学校史学副教授。1949年任阳明山庄研究院课务行政工作。1954年出任台湾省教育厅主任秘书。1957年任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副教授。1958年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聘,出任历史地理系副教授至1961年,后转任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地理系讲师。1965年回台湾,出任中华学术研究院主任办公室秘书、图书馆馆长。同时兼任中国文化学院(现为大学)教授。1975年任台湾海洋学院(现为大学)教授。仍兼中国文化学院教职。1993年从海洋大学退休后仍任文化大学教职,至1999年为止。程教授一生从事宋史、中国历史和地理及华侨史之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地图》、《香山集》、《五柳集》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樊亢(1924-2019)

  樊亢(1924年5月-2019年9月23日)河南卫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曾领导建立世界经济史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是我国外国经济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资本主义兴衰史》、《世界经济史》、《经济大辞典·外国经济史卷》,发表论文《谈谈八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开放、调整、改革》(英文)等。

  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1964-2019)

  段清波(1964年2月-2019年10月13日)山西芮城人。17岁考入西北大学考古专业。1988年,取得硕士学位,2007年获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34岁的段清波出任秦始皇帝陵考古队队长。此后10年间,段先生带队对秦陵地区300万平方米的区域展开考古勘探工作。发现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三出阙遗址;首次发现陵园城墙内外长达近8000米的廊坊建筑,发现规模惊人的秦陵地宫阻排水系统;发现了陵区内地位仅次于秦始皇帝的高级贵族“中”字形大墓。2006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对我国现存历代长城资源进行一次调查,共涉及全国15个省份。其中,段清波被任命为陕西长城资源调查队项目领队,并完成了《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等考古报告。段先生从事考古30余年,在秦汉文明研究、历代长城研究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其主要学术著作有《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中国古陶器》、《中国古金银器》、《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孔繁(1930-2019)

  孔繁(1930年6月-2019年10月16日)山东东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原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著有《魏晋玄学和文学》《魏晋玄谈》《荀子评传》《孔繁哲学文集》等,合著《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梁归智(1949-2019)

  梁归智(1949年11月-2019年10月21日),男,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95年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系毕业,1981年山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中国当代红学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归智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就突出。出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神仙意境》、《箫剑集》等十余部。2012年9月,梁归智首先向社会披露了最新发现的《红楼梦》手抄本“庚寅本”,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侯鸿勋(1930-2019)

  侯鸿勋(1930年11月-2019年10月29日)广东梅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撰写和翻译了孟德斯鸠、赫尔德、康德、黑格尔等外国哲学家的评传。著有《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论法的精神〉导读》《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等,合译《德国古典哲学新论》,合作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

  中共党校教授郭德宏(1942-2019)

  郭德宏(1942年3月-2019年10月22日),山东昌邑人,著名党史学者。曾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在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毛泽东思想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10余部,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60余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论文有《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关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论民众史观》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王明年谱》、《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主编之一)》等,并参与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主编之一)》等。

  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1933-2019)

  胡昭曦(1933年-2019年11月3日), 四川自贡人,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约150篇,在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长期活跃于宋史研究领域,在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拓展,以及宋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推进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先后出版《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宋蒙(元)关系史》、《宋代蜀学研究》、《胡昭曦宋史论集》等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社科院教授张恩和(1936-2019)

  张恩和(1936年3月-2019年11月10日)江西南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鲁迅生平及旧体诗研究方面建树颇多。著有《郭小川评传》、《鲁迅与许广平》、《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郁达夫研究综论》(编著)、《鲁迅旧诗集解》、《风雨情囚——郁达夫的女性世界》(合著)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杰夫(1938-2019)张杰夫(1938年6月-2019年11月12日)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清史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清史研究,曾参加国家重点项目《清代全史》、《清代人物传稿》(主编之一)等书的撰写,发表《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关于雍正西南改土归流的几个问题》、《关于雍正另辟西陵原因的思考》、《论海瑞的社会政治思想》(合著)等文章。

  山东大学教授范学辉(1970-2019)

  范学辉(1970年9月-2019年11月13日),山东栖霞人,1988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92年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入原山东工业大学社科系工作。200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旋即留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2007年升任教授,2019年入选“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史,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上下)》、《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上中下)》、《宋朝开国六十年》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暨南大学教授邱树森(1937-2019)

  邱树森(1937年7月4日-2019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59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63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旋即留校任教。1984至1988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6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同时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小组成员。后调任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元史分册副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中国元史大辞典》主编。侧重于民族史、元史、蒙古名、回族史的研究。主要代表作有《关于评价成吉思汗的几个问题》、《成吉思汗传》等;民族史专著有《中国回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等6种,主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等辞书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大学历史教材《新编中国通史》(四卷本)、《中华古代史》、《元朝简史》等多种。

  山东大学教授寇养厚(1942-2019)

  寇养厚(1942年7月11日-2019年11月22日)陕西长安县人,196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年进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工作,1994至2002年任副主编,2004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古代文史论集》、《雕虫斋律诗集》、《雕虫斋咏诗七律诗集》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洪肇龙(1932-2019)

  洪肇龙(1932年5月-2019年11月25)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1年7月毕业于昆明市五华中学,同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53年9月到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留学。1958年7月毕业回国,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工作。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于1979年1月回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80年4月受聘为讲师,1983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6月晋升为教授。1987年6月至1988年6月借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副教务长、院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工作。他多年承担国际共运史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参与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二版)在学界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南京大学教授蔡少卿(1933-2019)

  蔡少卿(1933年8月14日-2019年11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合兴乡(现属张家港市),1952年毕业于常熟大南中学并留校任教,1954年进入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学习,1955年夏参与创办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0年春提前毕业留校任教,担任著名历史学家邵循正教授的助手,并在职攻读研究生。1973年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2003年退休,先后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八十多人,外国高级进修生七十多人,曾经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蔡先生长期致力于秘密结社和中国近代史研究。1964年发表《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一文,开启了基于档案资料研究中国秘密社会史的新方向。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出版专著有《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秘密社会》、《民国时期的土匪》等,主持编译《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主编《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秘密社会丛书》,主持标点注释《薛福成日记》等。

  武汉大学教授刘纲纪(1933-2019)

  刘纲纪(1933年1月-2019年12月1日),男,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家、美学家。1982年任教授,1988年被人事部和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其代表著作有《书法美学简论》、《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等。

  山东大学教授董伯先(1933-2019)

  董伯先(1933年-2019年12月23日),1955进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主要从事美国史和中德关系史研究。其代表性著作有《朝夕问道求法治》、《香港法概论》等,主要论文有《德国天主教对山东的侵略》、《普鲁士在德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1787年美国宪法评介》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