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浙江宁波:23本工作日志,写下“三铁书记”的“治村经”

甬派客户端

|

2023-10-31 14:29:04

走进鄞州区云龙镇陈黄村,两侧的联排别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条幸福长廊充满欢声笑语……在这里,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美好。

现场,陈黄村党委书记叶剑飞正在向村民“汇报”未来乡村的建设进度。“我们的未来乡村图书馆快建好了,露营基地也打造得差不多了,以后陈黄村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这两天,叶剑飞刚刚获评“宁波好人·千万工程耕耘者”,鄞州区有两人,他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陈黄村当了28年书记,把一个矛盾复杂村打造成了浙江省文明村。23本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记录了他的“治村经”。

“三铁书记”铁腕治村   

28年前,陈黄村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矛盾复杂村,自然村恶势力横行,“村霸”直接上门到村委会要“保护费”。1995年,叶剑飞“临危受命”,当选新一届村支书。面对“村霸”的挑衅,他联合一批骨干党员到广场“驳歪理”,最后让这群“村霸”心服口服。自此,“三铁书记”(“铁信仰”“铁拳头”“铁嘴”)的名头在陈黄村传开了,“村霸”再也不敢寻衅滋事,村民纷纷叫好。

“在农村,公平公正是第一条,不能给歪风邪气留有滋生的土壤!”上任第一件事,叶剑飞就对村里的违章建筑开刀。他组建了一支联合巡逻队,要求“一车一瓦进村,党组织马上知道”。同时,他规范村干部权利,畅通村民举报渠道,实现家家户户时时监督。

违建是乡村发展的“公害”,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在下张自然村,有村民搭了一间5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叶剑飞和村干部发现后,要求他在三天内自行拆,但对方不以为然。第四天叶剑飞直接背着梯子上门,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围观”。看到这个架势,村民慌了,第二天立马就拆除了。

“三铁书记”上任后实行“铁腕治村”,在陈黄村立下了很多“铁规”:村干部及其亲属一律不准插手村内工程项目的承包;村委会实行“10小时工作制”和“5+2周末轮值制”。这些都换来了陈黄村的蝶变。

23本工作日志记录为民初心

每天傍晚,陈黄村的“幸福长廊”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老老少少都喜欢在这里谈天说地,叶剑飞更是“常客”。这位“三铁书记”就是在这样的“润物无声”中把村里的大小事都摸清了。曾经的矛盾复杂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28年里“零上访”。

在陈黄村的这些年,叶剑飞一直保持着日常“巡村”的习惯。年轻时,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悠,现在变成了走路巡村,一走就是一个半小时。白天“巡村”,晚上当“桥头老三”,村里的大小事,村民都喜欢和他聊一聊。

这些年,叶剑飞一直有写工作日志的习惯。起初,他只是记录每天的工作事项,让群众关心的问题,桩桩有回应,慢慢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当书记28年,他写出了整整23本日志。

翻开叶剑飞2007年的工作日志,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叶剑飞的愿望,如今早就成了陈黄人的生活写照。

2007年开始,陈黄村旧村改造,启动新农村建设。村民徐美飞一家三口拥有了两套别墅、一套小高层公寓。如今,她平日里喜欢跳跳广场舞,年年有旅游计划,日子过得很惬意。陈黄村文化礼堂建成后,更是成了村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这个建筑面积达1763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有灯光篮球场、陈黄讲堂、妇女之家、喜宴厅、德馨图书馆、乒乓俱乐部、健身房等,群众活动更是多姿多彩。

在陈黄村,有一支成立10年的“红船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98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其中党员占了25%左右。从垃圾分类到环境卫生整治,从居家养老到交通督导,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活跃在陈黄村的角角落落。前两年,叶剑飞组建道德评议会,挨家挨户打分,自创德治排行“单项冠军榜”。从“盆景”到“风景”,陈黄村的乡风文明提升了乡村的精气神,让新老陈黄人的凝聚力更强了。2021年,陈黄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如今正奔向新的目标——全国文明村。

村强民富,“三铁书记”有一套

“现在,走出小弄堂就有汽车来回,特别是老人小孩出行,最好有人陪同。骑电瓶车要以慢为主,不能有任何侥幸想法。”“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堆乱放。这些村规民约大家都懂,但跟清爽村庄相比,我们还有距离,个别村民的卫生意识还没有到位。”

在他的办公室,记者找到了一张2017年的《温馨提示》,主要涉及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和平安建设等内容,每一条都是叶剑飞手写的。“这些都是给村民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告诉他们村里在做什么,需要他们怎么配合。”

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会写一张《温馨提示》,挨家挨户发给新老陈黄人,这已经成了村里的一项传统。这些年,这份《温馨提示》同样“与时俱进”,把垃圾分类、环境卫生、防疫知识、志愿服务等内容写入其中。在温馨提示最后,叶剑飞通常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群众碰到问题第一时间向他反映。

“对他们来说,这个电话就是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知道,有事找书记。”叶剑飞笑称,电话不但没有被“打爆”,反而异常“冷清”。

乡风文明了,关键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2019年,陈黄村在土地集中流转后引进鲜切花产业,探索共享农场式“共富工坊”。由陈黄村党委担任村民就业“经纪人”,牵线6户村民承包鲜切花基地二期120亩“共享大棚”,由工坊提供生产设备和种植技术培训,农民承担种植成本,工坊兜底统购统销,形成企业统一接单、统一组织、统一派工的模式。

2021年,叶剑飞召集村里的种粮大户,打造集中连片的“一粒米”生产格局,将没有种粮意愿的村民土地统一集中流转给种粮大户,统一进行水稻种植。

“基本上,我们的亩产要比普通农田高出50公斤,种粮大户年均收入10万元左右,全年水稻种植净收益可达115万元。”叶剑飞说。

这些年,依托“五小工作法”,“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愿望,如今已经成为陈黄人的幸福生活写照。通过“一枝花”“一粒米”等特色产业的打造,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这两年,乘着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多个民生项目落地,真正让陈黄村实现从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到为“乐居共富”未来乡村赋能,也让叶剑飞的初心理想照进了现实。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